“亚运导航”领衔设计者周峰解码——为何选择良渚玉琮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4-19 14:23   

浙江日报报道 尽管距离杭州亚运会开幕还有500多天,但随着杭州2022年亚运会、亚残运会引导标识系统基础设计不久前正式发布,蕴含着浓浓浙江韵味的亚运之风已经吹起。这套设计是杭州亚运会落实赛时功能分区和人、车流线管理,加强赛会景观和气氛营造的必要工具,也被称为“亚运导航”。

作为领衔设计师,温州乐清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周峰却并没有因为设计的发布而闲下来。恰恰相反,在发布后的这段时间,他和团队成员正忙着编制标识的“使用说明书”,确保这套“亚运导航”能在盛会启幕之前闪亮登场。

让良渚玉琮

“化身”亚运标识

“确定让玉琮成为亚运标识,前后花了不到一周时间。”周峰说。设计的概念一提出,就得到了亚运会组委会标识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对于组委会来说,良渚玉琮“化身”为亚运标识,是找到了两者形象和寓意契合点。而对于周峰来说,这不是偶然的灵感乍现。

玉琮是良渚文化最具代表的出土文物,从中可以窥见中国远古文明的继承与发展。“亚运会作为体育盛会,标识需要体现主办地特色,因为这是向世界亮相,展现文化内涵的机会。”周峰说。

那段时间,周峰和团队搜集了大量能够展现杭州特色的元素。三潭印月、断桥、西湖、钱塘江……杭州不乏闻名世界的地标,个个都讲述着这座城市独特的发展故事。可极高的“知名度”,在周峰看来并不意味着提供了现成的题材,反而为设计带来了挑战。“我们需要寻找有更深厚文化内涵的意象,让世界感受浙江杭州的文明。”周峰说。

“良渚玉琮,礼迎八方,是良渚文明的体现;节节攀升,是亚运精神的内核。”周峰向我们展示玉琮与设计稿的比对图,介绍道,“它的外形呈立柱状,有四个面,可以指八个方向,像极了现代大型导视牌。”去年12月底,周峰和团队启动设计不久,代表着良渚文化的出土文物玉琮迅速进入团队视野,最终成为了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引导标识系统基础设计的主元素。

渐变的“虹韵紫”

调试了上千次

“你看到的这组标识,是什么颜色的?”周峰率先向我们抛来了问题。

“‘虹韵紫’,一种明亮的紫色。”

“其实,每个标识牌都运用了三种以上的渐变虹韵紫。有了色彩的区分,视觉不呆板,也让分类更明显,更具律动感。”

采访时,周峰很自然地把记者当成了调研的对象。询问身边人对标识的感受是他近几个月养成的新习惯。

今年开春,确定了玉琮方案后,周峰和团队开始通过对中国色彩文化和杭州特色的提炼,以“虹韵紫”为主,表达这组标识的运动激情。

设计,常常与“自由”“不设限”联系在一起,可在周峰眼里,设计需要发挥感性,但更具理性和严谨性。

标识系统是无声的引导员,信息要准确有效,满足多种人群顺利到达目的地的需求。围绕功能性出发,兼具亚运形象特征、杭州城市文化和运动意象,周峰大量的时间花在研究人与空间的距离、信息如何有效地被发现和解读上,兼具系统性、通用性、经济性、安全性、艺术性原则。

“调整设计一直在进行中,通常一两天就会出一批新方案,加在一起少说也超千次了。”周峰说。在他的办公室里,张贴悬挂着标识打印稿,不仔细看会以为这些设计稿是同一张,然而细心观察会发现,每一张都在色彩、字号、字间距上有着微小的区别。不止在室内,周峰还把设计稿挂在办公园区的室外空间,白天看、晚上看,晴天看、雨天看。“我的家乡在温州乐清,夏秋季时常会有台风过境,我甚至要模拟如果台风来了,这组标识牌要如何被人看得清。”周峰补充道。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周琳子 共享联盟乐清站 郑露露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