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诗路影像展策展团队行走500多公里,用镜头记录时代——“心里有条弯弯的河”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4-19 14:22   

浙江日报报道 一条江,由远古奔流至今;一群人,以脚步丈量这条神奇江流,用镜头记录时代。

一场名为《春水如蓝》的钱塘江诗路影像展,正在浙江展览馆展出。这是一份关于钱塘江的视觉样本,以一种浓郁的诗意,呈现了新时代背景下的钱塘江流域。

这份诗意,是浙江传媒学院教师、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傅拥军带领影像创作团队送给“母亲河”钱塘江的礼物。从四面八方集聚于钱江畔的他们,以田野影像考察的方式,用镜头集结而成了这部关于钱塘江的“影像志”。

缘起

影像来自田野行走

以影像记录钱塘江,是傅拥军很早就想做的事。此次,身兼摄影师和策展人的他,终于如愿以偿,把自己关于这条江的情思,以展览的形式展示出来:

“江影流光”“见山望水”“勇立潮头”“田野行走”与“诗意栖息”,5个展览单元,各有精彩;走进展馆,钱江源的动植物、江边的面孔和人们的生活、戏曲文物、历史风貌……一幅波澜壮阔的钱塘江光影画卷在影像装置的“加持”下跃然眼前。

为了给观众呈现一个立体的钱塘江,策展团队绞尽脑汁。“这里要放个大电子屏,最好是顶天立地的,才会有一线潮向观众涌来的感觉。”展览开幕前一日,布展还在紧张进行中,傅拥军一个细节都不肯放过,边忙着跟布展工作人员对接,边带记者穿行于展馆。“终于要迎来检阅成果的那一刻。”傅拥军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为了这个展,他和团队忙碌了近一年。

时光倒回至2020年7月,傅拥军在社交平台上发起一个话题#心里有条弯弯的河#,并同步发出“组队”邀请:组织“钱塘江影像考察创作营”,从钱塘江源头出发,行走500多公里,直至入海口,为钱塘江创建一份成体系的影像档案。

话题意外收获很多响应,200多份“应聘作品”纷至沓来。经过层层选拔,创作营很快成型:23位跨学科的影像创作者,从全国各地集结至浙江。他们中,有纪录片导演、人类学者、摄影师、设计师编辑、学生……一群人,因着“心里有条弯弯的河”而相聚。

“一支多元的队伍,更能碰撞出火花,也有多样的呈现。”彭娌娌也是策展团队成员之一,她介绍,创作营以徒步、骑行、划船等形式进行田野调查和影像创作,10个月时间,共进行了4次集训。

期间,队员们以各自的视角,体味着钱塘江,并用镜头记录着它。这些影像,成为此次展览的重要内容——“田野行走”单元涵盖钱塘江流域的水文、地理、生态、建筑、方言、民俗等各方面。

潘恩来自没有钱塘江流经的龙泉,却对钱塘江一往情深。他把目光投向钱塘江上往来穿梭的货运船。沿江而下,经过衢江、兰江、富春江,直到入海口,“来来往往的货运船,让我顿生好奇。”他的镜头里,是一只渔网、一顿晚餐、一束阳光、一群漂泊在钱塘江上的温暖浑厚的跑船人。

“祠堂最能唤起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思绪。”在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教师石战杰看来,这些古老的建筑物散发着持久的魅力。他的几幅用大画幅数码镜头拍摄的祠堂照片,在展厅中引人注目。

一路上,他们边走边拍,在“心里有条弯弯的河”话题下不断跟进影像,用影像为钱塘江“建档”。至今,该话题阅读量已超4000万。这次考察的价值何在?“对一个地方生动或逼真的描述,也许就是人文地理学的最高成就。”第一次听到段义孚这句话,彭娌娌深受触动,“我想或许这句话能给出答案。”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郑梦莹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