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江南水乡原生态 我用相机定格了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4-15 06:39   

杭州日报讯 岁月是一条看似波澜不惊的大运河,记忆是河流深处的宝贝,是迅捷的游鱼,是水深处的,莲藕、茨菰、荸荠,稍一翻涌,都万分鲜活地浮出河面。

“百年·百姓·百档——家庭记忆见证钱塘潮涌”征集活动的第二篇和大家见面了。

作者超强的记忆能力像他手里永远都不会缺席的那部照相机,所有的小细节都在他捕捉与定格的能力以内。而细腻的文字是他暗房中的显影液,你看,他把大运河边、塘栖不到的一个小码头的四十年风云变幻都极度清晰地呈现出来了。

还原历史,记住岁月,这是我们这次征集活动的初心。

我们的邮箱(hzrb1703@163.com)和电话18969071860在不断收到读者的报料。他们分别带来了一些朴素而深情的过往,它们都是真实存在过的,是一个时代的冗长的回声,久久不散。

档案:四十年前在余杭县云会乡拍摄的影像

报料人/撰稿人:章胜贤

前些日子,朋友招饮。席间,对座的一位男士说认识我,说我四十年前常去他们乡下给村民拍照的,并掏出手机,出示保存在手机里的一帧照片,我看了照片,瞬间就认定确是我四十年前,去余杭县云会乡为村民拍的照片之一。

他告诉我说,他叫沈春阁,四十年前,还是个十一二岁的伢儿,清晰地记得我隔三差五的去他们村里为村民拍照,每次拍的照片,要等下次来时再分发给他们,保

存在手机里的照片是他的干爹,村长,同亲爹一样的亲。真是想不到今天会在这里碰着。

四十年前,我供职的杭州羊毛衫厂刚搬到东郊庆春门外的新厂房不久,我在行政科当采购员,自愿兼职厂区的绿化管理,当时,常有近郊农民来厂里推销苗木,其中有位余杭农村青年阿桂,生相端正,态度也诚恳,说他是设计布置绿化、园艺的专业户。厂里即订了第一批用作厂道绿篱的大叶黄杨,阿桂很快就把树苗送到,并按我们的要求种植完毕。

厂区还需其他的绿化树木,我们约定了时间和地点,我第一次独自下乡实地考察,从卖鱼桥珠儿潭轮船码头乘坐清晨的一班到塘栖的客船,阿桂的家乡在塘栖不到的一个小码头——余泾渡,阿桂的水泥农船已经靠泊在码头等候。

上了阿桂的水泥船,又在运河的叉浜里吱吱嘎嘎地摇了个把钟头才上岸,阿桂的家乡原来在江南运河西岸,水乡深处的一个自然村,与外界交流十分闭塞,犹如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饮食起居、农耕生产、渔猎,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唯有舟楫。

当地的村民,自古以来以种植水稻,莲藕、茨菰、荸荠及植桑养蚕、捕鱼为生,种植绿化苗木只是改革开放后才兴起的副业,且都是普普通通的大叶黄杨、月季等常规苗木。

阿桂说,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他们村里有些老人,连离得最近的乡镇良渚街上都没有去过,杭州城更好比是遥远的天堂了,拍个照相,连想都没有想过。为此,我就有了为村民拍照的念头。

一般是趁星期天清晨,坐早班轮大约一个半小时到达余泾渡上岸,然后步行大半个钟头,到阿桂的村里就匆忙开始“创作”。为了要赶唯一返程的航班,连吃饭都是匆匆忙忙的,每次大约拍摄一二个135胶卷,带回家里冲洗,放大七英寸,下次去时再由阿桂分发给村民,因此,阿桂也成了村里的红人。

当时,当地与外界的通讯和交通及其不便,我每次去云会乡“创作”也都是即兴的,因此,村民也不会有所准备,有的正在干农活,纯粹的原生态。

有一次,我还动员了厂里的领导,书记、厂长和会计同舟共济,去了阿桂的家乡。

春阁告诉我,当时村民拍照时骑的脚踏车和戴的手表是阿桂的阿哥当兵回来时买的,稀奇货,大家借了拍照的。

春阁告诉我,他们乡下穿的衣裳、盖的棉被、床单大多是自己织的土布做的,做的中山装穿起来总有点两样的,织的土布一般都染成藏青、茄紫和粉红色。织的土

布要用船摇到塘栖去卖,都在塘栖的长桥(广济桥)的踏步档上摆地摊,那个场面是很壮观的。有一位染印花布的师傅是外乡人,当时是租了房子当作坊的,一直都没有离开过,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子,定居在村里了。

春阁又告诉我,那时,他们捕捞的鱼虾又多又新鲜,假如摇船到杭州拱宸桥和卖鱼桥去卖的话,当地的鱼市行情起码要跌落三天。

春阁又说,你们杭州出名的土特产“西湖藕粉”,其实是塘河(大运河)对面的三家村和我们云会乡出产的,还有荸荠,家家户户有的,杭州罐头厂出口的清水马蹄,我们这里是主要出产区。

宴席散了,我和春阁合影。事后收到春阁发给我的微信:“感谢你为我们的村庄留下那么宝贵的真实影像,今天特别高兴,祝福你们全家新年快乐!”

不久,我接到阿桂的来电,他迫不及待地说,自从四十年前分手后,来杭州和厂里找过我几次,因为旧城改造,我家旧居拆迁及我下海经商,就一直没有找到我。

这次春阁回去后,告知我们意外相遇的经过,阿桂喜出望外,准备马上要开车来接我去他们家乡看看。

他说,家乡的变化实在太大了,东西大道就在他们村前穿过,家家户户盖了高楼,进进出出的小轿车替代了从前的水泥农船,因为多年经营绿化苗木,村名也改作

花园村了,村里还设立了一座村史陈列馆,赶紧请过来看看啊。

顿时,我有了一个念头,我要把四十年前在江南水乡深处云会乡拍摄的历史影像素材整理出来,放大、装框后再送到阿桂的家乡,举行一个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潘宁  编辑:汪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