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左夫:从银行行长到篆刻大家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1-14 07:56   

杭州日报报道 “苏湖熟,天下足”“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作为江南经济文化重镇,湖州自古繁华,文脉兴盛,不仅是“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地,而且还孕育出诸多书画名家。湖州之所以巨匠辈出、大师云集,在于其水路密布、交通便捷,故历来商贾云集、经济活跃、民众富庶。到了民国时代,湖州依然是水上交通要塞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经济地位不言而喻,故引得众多钱庄、银行来此设立“分号”。时任中国银行湖州分行行长的陈左夫,就既是一位银行家,更是一位篆刻家。

陈左夫(1912年-1998年),江苏启东新港人,名浩然,字左夫,以字行。生前系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有《左夫刻印选集》行世。

陈左夫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少时曾辗转就读于江苏海门启秀初级中学、上海浦东中学高中部。1931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攻读经济金融。在复旦期间,爱好文艺的他还选修了一门《文字学》。不曾想,正是这次选课改变了其人生轨迹,将其引入了篆刻的“殿堂”。在授课老师引导下,他初拿刻刀治印。由于是“左撇子”,用左手操刀,故字“左夫”,此后更以字名世。1934年,他从复旦毕业后进入中国银行工作,并因抗战爆发而随之辗转浙西地区。1945年,30出头的他因业务出色被调至中国银行湖州分行担任襄理,后任行长。值得一提的是,在湖州解放前夕,他还积极发挥自身影响,各方奔走协调,为湖州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杭州市分行放贷股股长。1954年后因政治运动而转至教育系统工作,直至退休。

艺术之别材,首先在天分。但仅凭天分是难以大成的,后天的努力和所处之环境亦十分重要。若从这点来看,陈左夫无疑是幸运的。其自复旦毕业后,便进入金融界,在当时可谓衣食无忧,还相继结识了邓散木、韩登安、余任天、谭建丞、潘天寿、沙孟海等书法篆刻大家。难能可贵的是,虽有诸多名师指点,其原本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但他却没有轻易地依附哪门哪派,而是一如既往地独自探索。诚如《左夫刻印选集》自序中所言:“我还是独个儿一刀一石地在摸索。”这种不简单攀附、不一味照抄、独自探索的艺术态度,正暗合浙派“思离群”的艺术精髓。

如果说石鼓造就了吴昌硕、吉金铸就了黄牧甫、封泥成就了赵古泥,那么上天也同样眷顾陈左夫。1945年秋,他调到中国银行湖州分行工作。湖州是晚清闻名的陆心源氏“皕宋楼”“千瓦亭”藏书藏砖之地。当时藏书虽已散失,但多达千余块的汉魏六朝墓砖还在,其砖文除少部分为当时文人所书外,绝大部分出自工匠之手。这些看似无“法”、天真烂漫的砖刻引起了陈左夫浓厚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印风,也打开了其“印外求印”的取法思维。观其印作,字法常常出其不意,既有篆书的砖化,也有简化字的篆化,还有简牍的雅化,变化之丰富、组合之和谐令人叹服。章法则深受邓散木影响,以邓氏之“十四种章法”为基,继承其写意挥洒的“艺术灵魂”,并结合灵活多变之字法巧妙布裁,字随意变,意随字化,虚实互映,浑然天成。需要指出的是,其对邓氏章法的借鉴绝非简单照抄照搬,而能根据入印文字的特点进行灵活改造,故印印不同、款款生动,可谓是“吸收消化再创新”。其刀法亦独具一格,是少有的站着刻印的印人,大刀阔斧,横冲直撞,犀利爽落,铿锵有力,极具视觉冲击力。此外,由于其常站着刻印,故所治巨印颇多,常见20厘米见方的作品,豪放粗犷,气势磅礴。为节省印泥,他还常用油墨拓印。并且,其创新并非仅限于字法、章法和刀法,印屏亦颇具特色。他将印屏与印面等同视之,皆精心布局、巧妙化裁。如其印蜕与边款位置皆似乱实整,似散实聚,给人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使静态的印面印屏有了动态的节奏感;其印屏的题签、长跋常用行草书就,瘦硬清癯,且与印蜕和边款参差交织、腾挪揖让,交相映衬;其还善于将一首诗词以数印刻就,再制成印屏,其间加以长跋,使诗、词、书、印合成一璧,相映生辉,文气馥郁。故仅仅用“汉砖入印”来概括陈左夫篆刻艺术特征是远远不够的。在笔者看来,其高明之处就在于能“遗貌取神”,不仅得取法对象之特质,更传承了“没有什么清规戒律束缚”这一工匠精神,远非寻常意义上的“印外求印”。

陈左夫之所以为当代印坛所重,不仅因其篆刻造诣高深,还和他超强的组织活动能力息息相关,而这又与其当过银行行长分不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潘天寿、来楚生、韩登安等前辈相继离世。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篆刻艺术亦处于被“扫除”之列,篆刻界万马齐喑,不少印人既无刀也无石。但陈左夫以其过人的胆识和执着,不仅上门为印人赠刀送石,而且四处奔走,多方联络,甚至冒着风险让自己的家成为当时印人的活动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他就参与创作了《农民革命印谱》;1973年前后又与张耕源、徐银森等组织创作了《革命英雄印谱》(简化字),并与李伏雨等在杭州书画社多次推出小型篆刻展。1980年后,他又参与筹建杭州市书协、浙江省书协、浙江篆刻研究会,协助举办“浙江省首届篆刻艺术展”“全国首届刻字艺术展”等活动,并将所藏12方两汉、三国、两晋砖砚及历代古砖拓400余页捐赠给湖州市博物馆。一时间,有事找“左老”成了浙江篆刻界的一种“精神依赖”。

陈左夫才华过人,其诗词意境悠远,格调清幽,尤其在鉴赏研究方面,于青花瓷、玉器及汉砖等亦颇有心得,研究水准得到时任浙江图书馆馆长、西泠印社社长张宗祥的肯定,两人合著的数篇论文至今仍备受学界推崇。

概言之,陈左夫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还是一位严谨的银行家、浪漫的诗人、儒雅的学者、古道热肠的艺术活动家、传道授业的老师……所以,很难说究竟是艺术成就了他的银行本职,还是银行本职成就了他的艺术,抑或是诗歌、学术成就了他的篆刻与金融本行?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 俞栋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