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文体新闻
 
 
陆春祥新作《袖中锦》:打通“笔记”的前世今生
2019-09-01 08:52:41杭州网

近年来,浙江省作协副主席陆春祥一直致力于历代经典笔记的阅读和写作,受到广泛关注。此前,他已推出《字字锦》《笔记中的动物》《笔记的笔记》《太平里的广记》和《相看》5本相关作品,均受到读者欢迎,其中,《字字锦》《笔记的笔记》四个月内均连印三次。被誉为冷知识的《笔记中的动物》,被上百家媒体报道。日前,陆春祥的《袖中锦》作为最新的“笔记新说”,由广西师大出版社精装推出。

陆春祥认为,在各类笔记中,历朝历代的社会风尚、典章制度、民众疾苦、诗文书画、历史事件、科技记录,都有十分详细的记录,各类人物,各式宗教,就连那些鬼神精怪的故事,也都有言外之意。而且都是以当事人的角度,虽属野史,但绝对有干货。他不过是在其中“淘宝”而已。

在《袖中锦》的扉页上,陆春祥写道:“我读的笔记,只是历代海量笔记中之一粟,但各种碎石和金子,迎面撞击,有时竟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因为里面有“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鲁迅语)。读《袖中锦》,读者不时被故事和评述勾得会心一笑,能够读出陆春祥的慧眼和卓见。

陆春祥说,古代的笔记作家,在用毕生的经历,告诫后人,谆谆教导。历代笔记里,现实的影子、甚至我们自己的影子也无处不在。正如作家陈世旭所指出,陆春祥博览笔记,令人莫及,却不做“书虫”,陆春祥的不凡在从其中阐发新见而以观照当下,予人耳目一新,更启深思。读者会发现,这一点在新作《袖中锦》中更加鲜明。

今年南国书香节期间,陆春祥在广州和深圳分别就《袖中锦》新书及历代笔记经典的阅读和写作,举办了讲座和读者座谈会。活动之余,陆春祥接受了专访。

【陆春祥访谈】

问:你阅读了大量的笔记典籍,但读《袖中锦》,其实你对材料的选择是非常克制的,对吗?

答:是的。我选材料是有原则的,最主要是看笔记题材的延伸拓展性,能延伸到现代,有一定的张力,哪怕这种延伸是暗喻,哪怕是一个小细节,我也选择。比如《沈宰相的一封家书》和《年羹尧的罪状》,为人处事做官,正反两方面都是告诫;再比如《小概率事件》,烤肉上有头发,王储吃饭的时候鞋带散了,楚王打仗的时候鞋子丢了,官员视察的时候官帽被街道上的酒旗幌子挂了,士人觐见皇帝,斗笠戴歪了,这些都是极小的细节,但在我看来,却有极大的开拓度,小概率事件,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甚至会影响历史的进程。

陆春祥《袖中锦》扉页自书的题词

我的笔记新说系列写作,所选的材料,只是我阅读大量笔记的沧海一粟而已(这个比喻稍有点夸张),就是说,大量材料并不适用。比如我写《笔记中的动物》时,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动物描写相应较多,我又将宋代李昉的《太平广记》找出,里面写老虎就有八十几则,但基本不好用。

问:比起前面几本“笔记新说”,《袖中锦》有什么突破?

答:《字字锦》集中选择了十几部笔记如《东坡志林》《容斋随笔》等展开来写;《笔记中的动物》则专门写动物;《笔记的笔记》和《太平里的广记》,两本书共有五百多个条目,写法就如古代的笔记,尽情演绎笔记中的人和事,长短随意。这本《袖中锦》,选材上更广泛,就是尽量寻找题材的前世今生,将其打通写,甚至中外打通,比如《编剧乾隆》《灰姑娘叶限》《阳羡的书生》《无支祁》等,写法上也更随意,纵情发挥,比如《花中官场》《另一种药谱》等,甚至序言和后记,我都有意识增加可读性。

问:陈世旭先生赞赏你的笔记新说阐发新见而以观照当下,这是你的初衷吗?

答:是的。书的推荐语就直接表明题旨,“唐宋元明清,勾连到现今”。用当代的阳光照亮古代,由此生成现实性。不要以为写现实就有现实性,有些现实题材的作品,视角其实还是过去的眼光。而表现古代的题材,能发现古今之间的关联和相通,这就是现实性。历代笔记里,现实的影子、甚至我们自己的影子也无处不在。这就是我们今天依然要读历代笔记的意义所在吧。

问:“笔记新说”系列写作的缘起是怎样的?

答:我以为,写作就是阅读的结果,阅读大地人生,阅读各类经典。这些年,我一直在历代笔记的经典中穿行,从汉魏六朝,一直到唐宋元明清。曾经,宋朝的洪迈似乎就站在我的眼前,他告诉我:这七十四卷的《容斋随笔》是他的心血,里面有不少值得你读的东西。是的,这部宋朝畅销书,连毛泽东逝世前十三天还念念不忘。三十年里,我至少系统读过三遍,第三次阅读,终于忍不住,一下就写了两万多字的阅读随笔。这就是2013年出版的《字字锦》的开端。历代笔记,对于阅读和写作来说,是一个富矿。

问:古代笔记本身就有较强的可读性,而你的“新说”更加好读,你对文风是怎样讲究的?

答:我不敢随便说我的写作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我只是默默在写,写散文,写笔记新说系列。鲁迅曾说:“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无妨。”看到这里,我一下子放宽了心。自己觉得笔记新说系列还是蛮有意思的。做人要谨慎,为文却须放荡。

除了体裁,写这些东西,细想起来,终究还是有一些章法的。窃以为,有文,有思,有趣,当是我写作的三个要紧处。

问:就你个人而言,你最喜欢哪个朝代的笔记?

答:笔记常常写得活泼生动,亦庄亦谐,趣味横生,和一般经典板着脸绝然不同,作者的学问、见识,也常常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来。宋代文化超前发达,笔记种类繁多,个人比较喜欢。《宋史艺文志》就记载,小说、传记、故事、杂类多达1126部,除去一些不属于笔记类的,宋人笔记不下700部。宋代笔记,历史琐闻一类最发达,且好多都是记叙本朝的轶事和掌故,如前说洪迈的《容斋随笔》,还有周密的《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欧阳修的《归田录》等,内容较为真实,是正史的有益补充。另外,明清的笔记我也喜欢,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谢肇淛的《五杂俎》,诸人获的《坚瓠集》等,我都写了不少。

问:你认为“笔记”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价值和地位如何?如今人们对它的认识是否到位?

答:笔记是深厚、丰富的中华思想和文化遗产,像笔记小说就演变成后来的传奇、小说。最近,比较火爆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还有前几年的电影《聂隐娘》,都大量运用了唐代的相关笔记。

历代笔记大致可分小说故事、历史琐闻、考辨考据三大类,但除了一些专业研究者和少数几部著名笔记外,公众的关注度显然不够。就普及角度看,除了比较著名的几部,如《世说新语》等,有好多著名笔记都没有好的现代语全译本,有些注释本也非常粗糙。其实,这是一笔先人留给我们极好的精神财产,不去继承,太可惜了。

问:民国时期也是笔记的一个小高峰吧,但似乎你从中选择的材料很少……

答:笔记自魏晋形成以来,发展迅速。除了元朝,各朝的笔记都比较多。民国初期的笔记我不是太喜欢,感觉太近了,反而一下无所适从,

而且,一不小心,你写的那个人那些事,他的后人,第三代第四代,可能会找上门来噢。

问:“笔记新说”接下来的打算?

答:我依然陆续在读在写。一是对已经出版的书作一些修订,适当的时候出一套修订版的小全集;二是从断代的角度再作全面深入的解读,比如《东坡志林》《陶庵梦忆》《郁离子》等,可能会选一本去写。容易的是重复,难的是超越已有,对于历代笔记经典的阅读和写作,我依然战战兢兢,好书需要一辈子去读。

来源:南都文化    作者:    编辑:周夏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图库
飞阅凌云浩坤...
工艺美术大师...
如此春光 那...
维也纳国家歌...
王力宏杭州“...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新闻 城市 经济 社会
杭师大智慧校园受“00后”新生追捧
好消息!三堡船闸、新坝船闸9月1日起免征
和“文化智愿者”来一场“环游世界”的冒险
杭州市妇联“万人共舞 礼赞祖国”健身操(
杭城暮色中那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抓捕道路无论多辛苦必须抓回  多年前偷手
新阶层人士共贺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女孩疑陷传销拉黑家人
大叔与两女子寻刺激 回家路上被“便衣”盯
赣州"全民灭鼠"抓一只奖5元 网友:抢猫

欧盟主题灯光点亮柏...

世界园林巡礼——法...

寓教于乐 国内首档...

杭网直击丨第22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