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家讨论我作品的时候经常使用‘极简主义’这个词。但这个标签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雷蒙德·卡佛
这个戈登·利什是谁?为什么他能如此大胆任性地将作者的稿件改头换面?他究竟成就了卡佛,还是毁了卡佛?这两位的江湖恩怨,还得从卡佛自身的境遇说起。
卡佛的前半生,可以被视为是一个大龄文艺青年的反面教材,失业,酗酒,破产,妻离子散,友人背弃,坠入人生之谷底。1967年,失意文学青年卡佛和与他办公室仅隔一条马路的编辑利什结识,二人常在一起喝酒、吐槽、聊文学,很快就成了好友。后来,利什去纽约做了美国版《时尚先生》(Esquire)的小说编辑,于是劝好友卡佛来投稿。
利什不仅发表卡佛的小说,还帮他打入美国出版圈。正是在利什的运筹之下,卡佛才出版了第一本得到文坛认可和重视的书,也就是后来得到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请你安静些,好吗?》。此书出版的第二天,卡佛还出庭受审,案由是诈骗政府的福利金。
那时的卡佛毫无名气,对作品只求出版和发表,能赚到稿费生存才是第一位,至于编辑的任何要求,他只会努力去迎合。利什追求极端简洁的文风,如果五个字够用,绝对不会用十五个字。出于对“贵人”和“伯乐”的感激,卡佛总安慰自己,“没事,改掉的以后可以再改回来。”
但是,当他看到利什对《新手》的第二轮修改稿后,终于忍无可忍,这哪里还是卡佛,几乎成了“利什的小说”,他愤怒地写信给利什:“我已经放弃了这本书,请采取必要措施停止这本书的出版。”只是合同已签,《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还是出来了。没想到,这本书的反响超级好,经利什修改后的“卡佛”完全符合当时美国读者和评论家们的口味和预期,并从此成了“极简主义的典范”,《纽约时报》书评甚至第一次把对一本短篇小说的评介放在了头版。
下一本小说集《大教堂》正在筹划过程中,已经决定翻脸的卡佛,提前写信给利什:“我再也无法忍受截肢和移植手术了。”1983年,《大教堂》出炉,不过此后卡佛和利什的合作永远中断。《大教堂》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很快被提名普利策奖。评论界纷纷惊呼,“那个极简主义当家人终于转型了”,其实,真正的极简派是戈登·利什。
翻开《新手》,你不难发现,卡佛文字非但不“极简”,甚至能称得上“絮叨”,有点啰嗦。也难怪,卡佛不止一次强调,“评论家讨论我作品的时候经常使用极简主义。但这个标签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成名后的卡佛曾经自嘲,自己之所以写短篇小说和诗歌,主要是因为他只能写坐下来一次就能写完的东西,他一直居无定所勉强度日,“无时无刻不担心自己身下的椅子会被人移走”。但有一点连卡佛自己都无法否认,正是在利什的帮助下,卡佛才赢得今天的名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