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国语官话,杭州话多坚挺
曹晓波说杭州话很坚挺。长久以来,各种外来方言非但没有冲击到它,反而使丰富了杭州人的词源。
外来影响最大,算是宋朝迁都临安,南方越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染上了鲜明的北方话色彩,成为“南宋国语”;其次,满清倒灶,旗营解散,大量旗人子弟进入杭州,令杭州“官话”色彩进一步浓重。此外,周边地区的方言,也对杭州话产生影响。祖上来杭经商、定居,很多杭州人的祖籍都是萧山、绍兴和诸暨等。
这些影响,都未能覆盖本地方言,反而被杭州话吸收、融合和繁衍。
当所有的城市都说同一种语言时,那么每个城市独有的吸引力就减弱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文化储藏积淀在语言中,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融于多样的语言中。曹晓波说,自己研究杭州话,也是基于此——先对本地文化记录、保存和打捞,再来谈传承、发扬和复兴。
说方言,是为了打捞杭州的地方文化
如今说杭州话的少,尤其是年轻人。“老杭州”打趣说,连吴山上的小狗,都已经快听不懂杭州话了。所以,为了让杭州话得以传承和延续,“应该从娃娃抓起”——每天回家要跟自己的孩子说杭州话,至于普通话的教学,就交由学校和老师去负责。
另有观点,杭州电视台的编导和作家毛小榕,代表不会说杭州话的“老杭州”发言。她说归根结底,方言是一种地方文化。文化的传承、改变,其实并不应过于担心,即便地方文化走样了,不一定代表消亡,其核心的内容和价值一定会被肯定和传承。杭州话不是为了说而说,而是要来记录、研究和保存其中的杭州文化。
这一点,恰恰与曹晓波的观点不谋而合。他在新作中提到,书写杭州话,谈古论今,还是为打捞历史碎片,剖析杭州人,介绍杭州城。让人们了解杭州话,着重还是对地方文化的打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