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2-08-31 04:03   

马家辉:1963年生,著名作家。做过杂志记者、报社编辑,现为文化评论学者、主持人;是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助理主任,亦为台湾及香港报刊专栏作家,出版有《江湖有事》、《爱恋无声》、《我们》、《死在这里也不错》、《关于岁月的隐秘情事》、《温柔的路途》等多部著作。

马家辉是李敖和张爱玲的忠实粉丝,李敖认为马家辉“比李敖更了解李敖”。梁文道评价:“马家辉是港式专栏文学里从不流俗的声音”。

那人走过来时,龙行虎步,极是利落。标志性的黑色套装,自是风雨不改。若不是眉目间的沉重和疲惫,倒也称得上是清爽洁净,丰神俊朗。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已近五十岁的老男人。

打过招呼,坐定,马家辉要了一杯威士忌,像是要给一堆刚刚燃烧过的焰火,再续出一些光亮来。

这是8月18日下午4点,马家辉刚刚客串主持完上海书市一个主题为“剧中中国”的开放式论坛。

在论坛上,因为上海女作家毛尖说到港台导演时的一句“既想在大陆圈钱,又想获得口碑,人没有那么聪明的”,在香港长大在台湾出道的马家辉马上和毛尖“杠”了起来,即便毛尖刚刚为他的一本书做了序。

显然,马家辉有些上火,“每次都会有人把钱这个东西套出来,说又想赚钱又想怎么样,我觉得很奇怪,作品就是作品,跟赚钱有什么关系?我在内地做讲座,最后的结论就是你爱钱,一定是为了圈钱,我觉得有点看人低了。”

风云突变,之前那个温文尔雅幽默风趣行云流水的主持人不见了。一个像他本人的评论文章一样横刀立马砍伐厮杀的马家辉出现了。

两人针锋相对,最后,别的嘉宾出来打圆场,也就算罢了。

可能受之前争执的影响,可能是接连主持了几个论坛,也可能就该如此,落座之后的马家辉显得闷闷不乐郁郁寡欢。

我找话,我说,马老师,你是个很真实的人。

像是安慰。我知道我在说什么,他也知道我在说什么。

马家辉说,我有时是真实的,但不是全真实的,我也有假的时候。

我问,那你是个什么人?

马家辉说,我是个放肆任性的人,我也是个很嚣张的人。我讲话嚣张,得理不饶人,不得理也不饶人。

说这话时,别人会想起刚刚他和毛尖抬杠的一幕,而马家辉的神情和语气里,有牛逼,有骄傲,有自责,似乎还有反省。但谁都知道,下一次,这个自称怕黑怕冷怕饿怕高怕飞的男人还是会像他说的那样“得理不饶人,不得理也不饶人”。

这和他的经历阅历有关。

马家辉的经历,他讲过,也写过。

家中独子,香港出生,湾仔长大,据说那是一个黑道横行的地方,“我在吃早餐,身后就是打打杀杀的黑社会。”

好心的父亲把岳父母一家接过来一起住。而马家辉的几个舅舅,有的吸毒,有的混黑社会,有的吸毒兼混黑社会,在家里吸毒,在路上砍人,进监牢像吃家常便饭。

从小就跟黑社会住在一起的马家辉的心里一直有一种江湖情怀,想象自己能够像《古惑仔》里的陈浩南,山鸡一样纵横江湖,快意恩仇。

但他的学习一直出色,甚至是全香港第一。

17岁,马家辉看到一本谈李敖的书,觉得李敖很好玩,开始疯狂地看李敖的书。立志21岁之前写出一本关于李敖的著作。为了李敖,他放弃原来香港的影视专业,选择去台湾大学读书,念心理系。

第一次去拜访李敖时,马家辉足足敲了5分钟的门,李敖才披着一条浴巾出来开门,从门缝里塞给他一张名片,说:“小马,我们改天再约啦。”

在21岁生日前,马家辉出版了《消灭李敖或者被李敖消灭》,李敖读完后说,“小马,你比李敖更了解李敖。”李敖在回忆录中,把马家辉列入了他生平所交好友名单。对于偶像的认可,马家辉承认:“这便是我自认的一生最大成就。”

作家,传媒人,评论家,主持人,大学教师,演讲者……这是马家辉现在的各种身份。

马家辉说读书

要舍得花钱买书。

要看大量的书和书评。

最重要的是要找到看书的时间。

对于一个普通读者来说,读书根本不需要方法,或者说,所需方法,小学中学大学的老师都教过了。看看别人的书评,只要是有兴趣的书,去看就好了, 陶冶一下性情,大中小学训练好的方法就够了。

要舍得花钱买书,在这方面不要小气。是去喝一杯酒呢?还是去卡拉OK唱唱歌?或者把这些钱拿来买点书?我觉得没有什么纠结,一定要买书,花不了多少钱。如果你身边有很多书,那个氛围有了,你自然会去读书。不要到看书的时候才买书。

如果不是普通读者,是媒体工作者,是研究人员,是专业读书的人。每个人的读书方法不尽相同。我知道有些作家会抄书,抄一本自己喜欢的经典作家的书,在抄书的过程中,对作家的写作风格,心路历程什么的,全部都领悟了。

专业的读书方法要专业对待,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大量的书,还要看很多很多很多书评。

个人认为,如何找到时间来看书,这一点比读书方法更重要。要把零碎的时间,各种等待的时间,半个小时也好,十几分钟也罢,都利用起来。要形成看书的习惯,哪一段时间看书,要成为生活的一个程序,这样,每天都会有时间看书,不会找不到时间。

就我来说,一般情况下,下午6:30下班,7:00回到家,和家人吃饭看电视聊天。晚上10点之后是看书写作的时间,有时到12点,有时到凌晨一点,上床睡觉前,都是看书写作的时间。

重点是找到时间。

当然,坚持看书也不一定就会有所成就,还有其他的条件。就像植物的存在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土壤等等。看书也只是通过看书取得成功的一个方面。同样的读书,同样的时间,不同的人会看出不同的效果。我就很羡慕唐诺,张大春他们,记忆力特别好,看过的书能记住。

有些人看书,是因为财力好,什么都安顿好了,心情淡泊了,喜欢这样做,才做。我不行,我要承担很多的事情。没办法这样做。

多看书,对达成目标只有帮助,不会有坏处。看书是最没有副作用的一种活动,钱也花不了多少。除非是书迷,买书上了瘾,那是失控。

我的专业是教书,另外,负责明报副刊的内容,工作性子决定了我什么书都看,教育相关的也看。比如,这个学期,学校给我安排,让我讲佛学,这就需要加倍地看这方面的书,读书的方法就会不一样。

日常看书,什么书都会翻翻,有的书看一下目录,有的书翻上几页,有的书看几个章节,工作关系,需要博览群书,什么都知道一点。

个人内心还是比较喜欢历史。中国的,外国的,以前的,现在的,特别关注里面的小故事,那些能改变历史进程,改变人类命运的小故事。

马家辉谈自己

我就是好为人师。

嚣张得要死。活得比较任性。甚至有些放肆。

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体验一把。时间不够用。

我高兴的是我太太认为我是一个好人,这就够了。

童年经历对你现在有影响吗?

肯定有。

小时候那样一种成长环境,我对事物阴暗的那一面比较着迷。比如说,我从小就在香港赌钱,从十多岁到三十多岁,赌博赌得很厉害,35岁时,有一次在澳门输得很惨,不仅钱输了很多很多,觉得整个人已经失去了控制力,很绝望,不希望自己是那个样子,后来戒赌,再也不去了。

再比如,我写文章的方式比较刻薄,任性,看到什么不顺眼都会写写骂骂,觉得很快意,这也和成长环境有关系。

你好像很喜欢做讲座?

是啊,最近两年,很喜欢到内地来做演讲,每次演讲,能感受到我对年轻人的影响,这一点我很看重。

因为写书写稿,稿件会被删,会被毙掉。演讲不一样,说出来了就说出来了。演讲还会有互动,你问我答,这和写书也不一样。

我发现内地青年的内心都有一个框框,都有一个假设,思维很僵硬。每次讲座,都会有一些好玩的或者说不成熟的话题拿出来谈,拿出来来辩论。完了经常看到他们在博客或者微博上说,马老师,没想到还可以这样啊,听了你的演讲,我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每次听到看到这些,我就很开心。

我现在做的就是一个启蒙的工作。

我十五六岁才开始正经看书,启蒙比较迟。后来我想,为什么不能早点接受启蒙,为什么年少时要把时间花在那么多无聊的事情上,要是早点启蒙多好,至少,会少做点错事。

有时我想,假如我在香港读大学时的那些“死党”也和我一样去读书,写文章,思考人生,那就好……

不过说穿了,我就是好为人师。看到受教的人受启蒙的感觉,感到自己功德圆满,很满足。

写文章是主要的事,还要教书,当主持我也会去做,主持是一个开心的事情,演讲是一个快乐的工作。

你这么忙,哪有时间学习?

该舍的饭局一定要舍掉,不必要的交往一定要不来往,这样,时间就会多起来。

在我家里,客人来了没地方坐,长沙发对着电视机,一看就知道不是聊天的沙发,是我们一家三口看书、看碟用的。

我们一家人很像,除了必要的工作往来,我几乎不交什么朋友,我太太从台湾来香港十几年,一个香港朋友都没有,我19岁的女儿,也是整天躲在房间里看书。

你现在看些什么书?

我现在看的书大多和我的写作计划教学安排有关,我需要集中精力。

以前读书,说好听点像海绵吸水,什么都想知道,不知道就觉得很丢脸。年纪大了之后,就不需要这个部分来自我肯定,我不知道的,不会影响我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和我对社会的贡献。

到现在,又重新看以前看过的书,重新看了《三国演义》,已经不晓得第几遍了,每一次看都不一样。以前看《三国演义》很喜欢他们那种谋略,怎样攻城布局? 现在看得最感动的是那些慈悲的部分、悲哀的部分,你想做的事情做不到,很无奈,比如你不知道打了多少胜仗,最后因为一个很小的原因输了,人算不如天算。

你受谁的影响最大?

当然是李敖和张爱玲。这个大家都知道。

还有土耳其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他的小说写得很奇幻,我看的是英文版的《我的名字叫红》。

另外有一个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他是海明威之后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家,短篇小说写得很好。他的小说写的大都是事物的阴暗面,平民生活的琐碎无聊平庸悲哀。

很真实,也很无奈。

未来生活和工作怎么计划?

九月份出一本书叫《爱上几个人渣》,电影,旅行方面的,比较好玩。去年出了一本书叫《中年废物》。明年再出一本《人间垃圾》,这三本合起来叫做《颓废三部曲》。写城市里面人与人之间的小事情,也有一些旅行中的遭遇。

除此之外,我有所祈求,就是健康,49岁了,身体的很多毛病出来了,这里也不舒服,那里也不舒服,要好好调整。

我很喜欢学习新东西,小时候,家里拿点钱,啥都会去学,打字,炒股票,不是为了什么,只是好奇想学。

接下来10年,有很多东西要学。比如学习泰国拳,学习日本话,学习开赛车。甚至,还要提高普通话的能力。

我最希望自己能够写一本小说。这是我很多年的愿望。平常写散文评论,特别想挑战一下对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目前已有计划,打算写不同行业的10个人物。其中有料理师,纹身师,发型师,按摩师,男男女女,写的是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我所经历的香港的变化。

现在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体验一把。只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你怎么评价你自己?

我这个人生活中嚣张得要死。活得比较任性。甚至有些放肆。

比如,我算是校长亲信,老派我出去开会,碰到大教授,互相说门面话,捧场,我会非常不以为然,我中途就会借故肚子痛啊之类的原因走掉。

有一次,香港的教育部门召集香港各大学代表开会。结果早晨等到九点多,教育部门的官员迟到,他不是故意迟到,是有事,也抱歉了。我之前对那些一直抱怨的大学大牌教授们说,这里有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他不应该迟到,第二个错误是你们就不该来。

我能够这么放肆嚣张也需要有条件,一路上都碰到一些前辈包容我,赏识我。我讲话嚣张,得理不饶人,不得理也不饶人。同辈嫉妒我,讨厌我。和我相处好的都是长辈,他们提携我,给我机会。

我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英文说No complaints,没有抱怨。我只是有一点点能力,学到了一点点生活技能。我很幸运,有空间,有舞台,有长辈提携我。

前一个月在长沙,我家和台湾杨昭一家在一起,杨昭太太说,家辉啊,你真是一个好男人。我太太说,马家辉不一定是一个好男人好丈夫好爸爸,但他配得上是一个好人。

对我太太的评语,我很高兴。

我太太16岁读但丁神曲,20岁之前把世界名著小说中文版全部读完,我一小时写一千字,我太太五天写1000字,很多人都知道她比我写得好。

我们一起生活这么多年,她认可我为一个好人,是因为她最知道我心地善良的一面。

外边对我有看法,不管这些看法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不管。我高兴的是我太太认为我是一个好人,这就够了。

马家辉推荐书

张大春的《大说谎家》,非常幽默,我至少看了100遍,写的是那些年台湾的政治和现实。

章诒和的《最后的贵族》,中国当代人物在特殊时期对生命的取舍,以及最后的结果和对生命的无奈。

阿城的《常识和通识》,里面充满了智慧和能量。

唐诺的《阅读的故事》,讲阅读的,内容深刻,观点新颖,适合读书刚入门的人来看,可以很快地培养一个人对阅读的兴趣。

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中国近代变革的事情,还原了历史,可以和当下联系起来看。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余加新/文 记者 王一/摄  编辑:何鲁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