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一年后回访亚运人:亚运盛事记心头,奋斗精神在延续
发布时间:2024-09-23 09:16:16

今天是2024的9月23日,距离杭州亚运会隆重揭幕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这座城市给亚洲,乃至全世界奉献了一场无与伦比的体育文化盛宴。而在杭州亚运会的筹办过程中,有无数工作人员在幕后默默付出,他们的辛勤工作是亚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基石。一年之后“再回首”,亚运人又有哪些感受呢?

刘健:办过亚运会,再办单项赛事就容易了

当2023年9月杭州亚运会开幕时,参与其中的各类工作人员已达数万人,不过要知道,2015年杭州提出申办第19届亚运会时,负责申办小组办公室工作的只有5个人,杭州市体育局的刘健就是其中之一。

“从接到任务到进行申报,只有3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刘健曾是一名军人,退伍后进入体育系统也保持了雷厉风行的工作。面对这个无比艰巨的任务,他和同事一起加班加点,从一开始的不了解到熟悉相关业务,再到最终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见证申办成功,刘健直言遭遇过很多挫折和问题,但心中的责任感让他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去挑战困难。“其实,直到申办成功之后,我才意识到亚运会对杭州来说,不只是举办一场体育赛事,而且对城市发展也很重要,意义非常重大。”

刘健表示,亚运会之前,杭州没有举办国际综合性大赛的经验,在之后长达8年的筹办工作中,很多时间都在不断摸索、学习,甚至还遭遇疫情影响,导致延期,并反复调整办赛模式,“这在亚运会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不过,开幕式当天,由于工作需要,身在总指挥部的刘健没能亲临现场,在旁人看来这是一种遗憾,他却不这么认为:“也不遗憾,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工作任务。我看过彩排,就已经足够激动了。”

如今再回想起亚运筹办的日子,刘健认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甚至自己在回顾、总结时,有时还会思考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杭州正在打造国际赛会之城,相信有了亚运会的经验,现在举办单项赛事就会容易很多,能够考虑得更全面、更完善、更合理。”

徐海英:回到教师岗位,让更多孩子爱上体育

专业运动员出身的徐海英是杭州江南实验学校的一名体育教师,作为田径国际级裁判,她在2021年7月参与了亚运测试赛的工作,随后被抽调到杭州亚组委。同年11月,她成为首批进驻杭州奥体中心的团队成员之一,负责竞赛综合事务。

“我们整个团队非常给力,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态度,都很棒。”徐海英和她的团队主要负责技术官员和运动员的信息搜集、统计、接待、座席服务等,以及其他会务、翻译、餐饮、志愿者管理等各种繁杂的工作。在筹办亚运的某一天,徐海英经历了半夜十二点开完会,小憩一会后,凌晨两点半又出发准备重要工作,堪称她熬过最长的夜。最终,在连续的高强度工作下,团队的努力没有白费,得到了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运动员的广泛认可。

亚运会结束后,徐海英和其他几位服务亚运的江南实验学校教师一起,回校分享了难忘的办赛经历,无论是同事还是学生,都为他们感到骄傲。而在经历亚运会后重返体育教师岗位,作为学科组长的她在工作中更自信了,处理一些事情时格局也变高了,能够更加以全局的眼光看问题,也更能把大家的工作氛围调动起来,促使团队的氛围越来越好。

“更重要的是,通过亚运会,学校更重视体育了,把校运会也办得更加规范了。”徐海英表示,学生们对体育的关注度也更高了,他们不只是关注明星运动员,更会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学校也涌现出了不少跳水、花样游泳等小众项目的优秀苗子,这是之前我们没有发现的。”

即将迎来杭州亚运会一周年,徐海英说,团队的小伙伴经常会在微信群里聊天,最近也提到大家要聚一聚。她坦言,虽然那段日子非常辛苦,但和团队一起奋斗的日子,一定会成为内心永远的念想,是一份开心的回忆。

於丁丁:“大莲花”的角角落落,都有点点滴滴的回忆

当你走进一座体育场或体育馆,除了运动设施,最关心的或许就是环境整洁与否了。而能容纳8万人的“大莲花”,在亚运会期间有多达525名一线清废保洁人员,於丁丁就是其中之一。

在投入保障亚运会的一年半时间里,於丁丁几乎每天都要在“大莲花”转上好几圈,微信步数两三万步打底。尤其是亚运会正赛期间,他每天6点前就要到岗,对当天的保洁人员进行注意事项的提醒,6点半左右安排各组人员清扫分管区域的过道、座椅、卫生间等。赛事进行时,大家都把关注点集中在赛场,而於丁丁和他的团队依然聚焦在通道地面和卫生间,有没有出现垃圾,有没有擦干水渍。比赛结束后,等观众散场,他们将再次清理各自的区域。当所有工作结束时,往往已是深夜。

“我只是做好本职工作而已。”亚运会结束后,於丁丁依然在奥体进行道路养护的一线管理工作,“把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延续到新一轮的工作中,这是我的‘后亚运精神’。”他告诉记者,看到场馆的角角落落,也会回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

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当记者希望於丁丁发几张工作照时,他传来了六七张都是保洁阿姨工作的照片。“您自己的工作照有吗?”“没有,哈哈哈哈。”最终,在记者的坚持下,他发来了一张作为杭州亚运会一线工作人员参加记者见面会时的照片,体现出了他低调、无私的一面。

宋懋璗:从运动员到志愿者,距离观众更近了

在杭州,来自桐庐的宋懋璗名气不小,作为一名多次获得残奥会、亚残运会冠军的运动员,“独臂飞鱼”的励志故事感染了很多人。他虽然没能以运动员的身份参加去年家门口的盛会,但也有了更多的角色参与其中——杭州亚运会火炬手、志愿者,杭州亚残运会火炬手、执旗手。

“你是残疾人,为什么还要去服务别人。”当宋懋璗报名亚运会志愿者选拔时,身边出现过这样的声音,他却说:“作为曾经的运动员,觉得自己必须要为家门口的亚运会做些什么,而报名参加志愿者是最好的机会。”最终,他不仅通过了层层选拔,还作为亚运会预录用赛会志愿者代表,在杭州市亚运筹办“决胜攻坚”誓师动员大会宣誓,也在亚运会马术比赛中圆满完成了服务工作。

“马术比赛比较特殊,观赛礼仪和其他项目不一样。”作为亚运会马术场馆的一名志愿者,宋懋璗表示,他在此之前也没有接触过马术运动,和观众一样比赛现场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前当运动员的时候获得冠军当然很激动,但亚运会看到冠军产生,因为距离观众更近,感觉氛围更好。”

不得不说的是,在家门口,不仅是宋懋璗第一次担任大型赛事的火炬手,更是第一次担任执旗手,出现在亚残运会的开幕式上。“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激动,为自己感到骄傲,这是对我的巨大认可。”

如今,宋懋璗依然在桐庐县青少年宫工作,从事青少年体教活动,他能够明显感觉到亚运会的举办,让更多桐庐的孩子熟悉了马术运动,甚至去体验过马术,“竞技体育也能够推动群众体育发展,让运动更加普及。”

来源: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作者:首席记者 王振恺 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