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考爷爷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6-08 09:32   

杭师院毕业

分配进人民中学

骑行的路上,姜大伯看着两边的城市风景,感受着迎面吹来的风,脑海中的记忆又回到孙女小时候胖嘟嘟的样子。好像一眨眼,娃娃就长大了。

姜大伯是杭州本地人,1966年高中毕业,当年高考取消,他去了临安插队。几年后回到杭州,进入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培训了一年半。“听说当时缺老师,杭州从下乡知青里选了500人去杭师院,我是其中之一,毕业后分配到人民中学。”

1973年,姜大伯进校,成了人民中学一名地理教师。

“我一辈子都在人民中学工作,这几十年来,学校发生了不少变化。开始是初中,后来增加了高中部,1980年增加了职高部,我们第一届、第二届开出财会专业,火得不得了,那时候不少毕业生,后来都成为财会系统的骨干。1982年开出学前教育专业,在全省都有名气。”姜大伯说起这段历史,语气中透着自豪。

在学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姜大伯也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30岁时,他认识了也在教育系统工作的爱人,成了家。之后生下儿子,抚养儿子长大。儿子成家立业后,有了孙女。姜大伯的生活,又有了新的内容,接送和辅导孙女。

孙女从小就懂事,在家门口的刀茅巷小学读书。放学了,姜大伯就去接她回家写作业。“奶奶去烧饭,我有时辅导一下她。不过她很自觉的,从小成绩就不错。”

等到孙女作业做完,儿子、儿媳下了班,全家人一起吃顿晚饭。饭后,儿子一家就回他们的小家了,都在一个小区,方便。

“孙女小学毕业后,进了青春中学,成绩很好,年级里名列前茅,后来被保送进杭二中。”姜大伯说,他前后接送了9年,孙女读高中后就住校了。

孙女想学医

听姜大伯讲孙女,句句不提爱,却句句都是爱。

“她从小到大,没上过学科培训班,都是自己学的,最后进了杭二中。”

“她小时候个子小小的,跳舞,平时练习不叫苦的,很坚强,考出了十级。”

……

在姜大伯这位老教育人的眼中,养育孩子不能让孩子只知道做题,家长的眼睛也不能只盯着成绩。“要让孩子对生活感兴趣,比如跳舞、画画等,要增加她获得知识的广度。”姜大伯说。

这两天,高考还在进行中,但对孙女未来的规划,家里已经在讨论。

“孙女想学医,又想留在浙江。我建议她,也可以看看外省的高校,选择面更宽些。”姜大伯说,最后还是孙女自己做主,毕竟兴趣才是第一。

(原标题:送考爷爷)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张娜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