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船三代”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是船校的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4-15 13:08   

讲述人:陈先生

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是船校的。我外公1959年从上海调过来,是基建科工程师,整个校园的建筑都是外公一手设计的,当时第一批从上海机械专科学院调过来很多人,我爷爷是1969年调过来的。1960年学校建成招生,当时是叫杭州机械专科学校,什么时候改成杭州船舶工业学校已经记不清楚了。船校内的工厂叫杭州航海仪器厂,内部叫445厂,有三间大的厂房,还有一些小房子。

我的父母还是孩子时,就随各自的父母来到船校,父母在船校相识相知相爱并走到一起,1984年有了我,我是独子,从出生到成长,都在船校。我们生活区有近25幢教职工住宅楼,楼层从3层到6层不等,后来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入驻船校,要对校区进行改造,一部分教职工宿舍楼面临拆迁,父母的房子就是其中之一,2001年9月,我们举家搬出了船校,住在了转塘镇上,父母继续在船校上班,直到十几年前退休。

我生在船校长在船校,对那里的记忆太深刻了,船校的生活状态相比现在是独一无二的,让我感觉特别放松,特别快乐。人与人之间都特别熟悉,“这个是谁家的小孩,在哪上学,读几年级,大的孩子是谁家的,在哪里工作,有没有谈恋爱等,船校里的人都清楚,谁家要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大家都会一起帮衬……

船校内配套非常齐全,有幼儿园、电影院、商店、饭店、旅馆、澡堂、理发室……医务室规模非常大,更像个医院,还有自发形成的菜场,都是周边村民拿来卖的,船校周边是转塘镇,学校更像是一个镇中镇,是比转塘镇要更发达、更时尚的地方。

那时候的船校电影院,是转塘镇上唯一一家电影院规模的1.5倍,船校电影院每周都会放电影,放映前都会在橱窗里张贴宣传海报,很多周边的村民也会来学校看电影,我对香港电影的全部记忆都来自船校。

之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未来世界,就是用船校居住区的一部分建成的。1985年至1992年的船校校长张其林,就住在我家楼上。

今年3月,我们知道了船校将拆除——因为我爷爷的房子至今还保留在船校内,接到了拆迁通知。

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4月6日),我带着父母、爱人和儿子回了船校,重走了我们曾经生活过的每一个地方,回忆我们曾经的生活,曾经在哪里干过什么,在哪里买过东西,在哪里坐车,在哪里玩过等。去看了我们家的原址,现在已经变成了学生宿舍楼,去看了爷爷的房子。

船校里还有一座无名山,山上建有一座水塔,过去船校生活用水是这座水塔供应的,把井水送到各家各户,船校人都称这座山为“水塔山”,小时候我们经常爬到“水塔山”上玩。

4月6日,我们在船校又碰到了七八位熟悉的老人,大家都在感叹,以后这里全拆了,我们再碰到就更加难了。

(原标题:我是“船三代”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是船校的)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陈卫民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