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掌柜炼成记 杭城夜市有一群特殊的摆摊少年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1-09 06:36   

杭州日报讯 “来瞧一瞧看一看,都是我们亲手做的手工艺品嘞!”在武林夜市及沈塘桥夜市内,不断有略显青涩,甚至稚嫩的吆喝声从一个蓝色的小摊传出。值得一提的是,小摊的摊主,是一群“星星的孩子”。

义卖,是他们将日常课程中所学的沟通技巧付诸实践的机会,也是他们与市民近距离、相互融合的场景。

被大家爱称为小摊“金牌掌柜”的孤独症青年磊磊(化名),总是叫卖得尤其卖力的那一个。

日常课程修炼“内功” 助力“金牌掌柜”进阶

“这都是我们上课做的手串,上面的标签是制作的人的名字。比如这条,是我做的,希望你能喜欢。每条都不一样,希望你能挑到喜欢的。”

“这是我们上课做的杯垫,叫马赛克杯垫,里面的石头是我们自己选择搭配的,很好用。”

“这是我们学的拼豆,有图纸可以照着样子做,有很多不同的图案!”

……

记者在小摊前观察了许久发现,虽有时略微有些生硬,但磊磊十分投入,会努力调动学到的不同“话术”,为来往市民推销孤独症伙伴们制作的拼豆挂件、杯垫等手工制品。

在这样热情的推荐下,原来只是打算在夜市散散步的顾客小杨,下单购买了磊磊制作的一条手串。“东西都做得很用心,也是给自己买一份快乐。而且我买完,他很认真地说‘姐姐,谢谢’,让我觉得很暖心。希望他可以一直传递这份真诚与温暖。”

“我很喜欢参加义卖,感觉大家都能看到我。”磊磊略显腼腆地说。

从最早的沉默、紧张,到在家长、志愿者的引导下能慢慢开口,再到能和来往的顾客完成简单的交易,磊磊慢慢成为了义卖摊上的“金牌掌柜”,义卖活动的出席率和出货量也是数一数二的。

“虽然他说话慢慢的,但是他介绍商品特别详细,把日常社交课上学到的沟通技巧复现得很好。所以,每次他出口招揽,顾客买的概率就很大,销售额也是数一数二的,是我们名副其实的‘金牌掌柜’。”说到磊磊,拱墅区孤独症人士及亲友协会主席陈婵的脸上满是欣慰,“他是个实干型,手工制品做得很不错。一开始来的时候,语言能力稍弱,但动手能力很好,现在的日常课程训练帮他补了这块短板。”

义卖虽小,透露出来的却是来自社会各方面实打实的关爱。“对于孤独症患者而言,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鸿沟,就是如何自发地与社会进行良性沟通,”负责义卖环节的星语破晓社工服务中心社工张岚介绍,“在社交这门‘内功’逐渐修炼成熟后,义卖就成为孩子们和社会接触、交流的舞台,让他们学以致用。”

“残健融合+多方联动” 让孤独症青少年未来之路越走越宽

陈婵提到的日常课,是去年10月份开始,在米市巷街道米市社区和拱墅区残疾人联合会的支持下,开展的星语破晓社区融入能力提升日常班。

像磊磊的“金牌掌柜”升级之路,正是由日常班的社交语言、社区适应、体能训练、手工与游戏等课程、周三的咖啡师职业体验课和周五的义卖活动等日复一日的“内功修炼”组成的。

和磊磊一样,不少孤独症孩子在固定的课程训练中有了积极的改变,让他们的家长很是欣喜。“有个女孩来时基本一个字都不肯说,现在已经愿意开口。虽然只是很小的变化,她的家长却十分开心,路都是一步一步走的!”陈婵说。

“一开始其实心里也有些忐忑不安,怕小区居民们会有想法,但是现在发现大家都很理解和包容。我们也很高兴可以帮助孩子们迈出了走向社会的一小步,也是让社会了解孤独症的一小步,实现‘心青年’和社会的‘双向奔赴’。”米市巷街道米市社区党委书记翟隽隽说。

在公益组织、社区街道等多方支持下,越来越多面向孤独症群体的活动也在全杭州各个基层服务中心开展:每年暑假期间,在钱塘区云边书房合作开展画展、融合音乐会;在拱墅区湖墅街道参加社区老人生日会;带领孩子们去参观消防站、可口可乐公司等,让他们融入不同社会场景;米市社区的篮球场上,来晒太阳的老人也会和孤独症青少年一起参与活动……多方助力,帮助孤独症青少年实现从“被服务者”“被照顾者”到社区“消费者”“志愿者”和“劳动者”等多重角色身份的转换,致力实现社区康复和就业。

事实上,“金牌掌柜”的“修炼之路”也是孤独症患者未来就业、个人发展的探索之路。“孤独症孩子在生活上对监护人高度依赖,即使成年以后,如果脱离了监护人,他们也很难在社会上独立生活。”陈婵补充,“锻炼孩子们独立生活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是我们一直努力的一个方向。希望通过举办系列义卖、手工课、社交课等活动,探索‘手工作品制作+义卖’的灵活就业模式,提高孤独症孩子们的未来可能性。”

(原标题:金牌掌柜炼成记 杭城夜市有一群特殊的摆摊少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温欣欣 通讯员 张淇 徐振瑜  编辑:汪浩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