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制作一床蚕丝被需要多久?答案是,只需要20分钟。
11月14日上午,在杭州拱宸桥大运河畔,一场别开生面的蚕丝被手工制作大赛,吸引了来往的市民和游客。
12张大台子在运河文化广场排成三行,由杭州各区县市选送的48位蚕丝被制作高手同台竞技,巧手上下翻飞,莹白的、金黄的丝绵,起落间仿佛有了生命的呼吸。
阳光下,一张张蚕丝绵被抻得轻薄透亮,一层一层地铺叠开来。随后经缝边装套,手挥目送间,精美的蚕丝被已然成型。
“我觉得他们太厉害了,可以把这么柔软的丝绵整理出来,拉成一床一床的被子。”李女士家里虽然有蚕丝被,但从不知道制作过程,她直呼长知识。
选手们精湛技艺让现场观众阵阵赞叹外,做出的成品也让很多市民萌生“想拥有”的冲动。“白的莹白透亮,黄的金灿耀眼,看着都觉得温暖。”苟先生看比赛出了神。
据主办方介绍,这次丝绵被原料来自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白色的是“丝绵1号”,纤度较粗,做成的蚕丝被保温,膨松,不易板结,使用寿命较长;黄色的是“金蚕1号”,是天然黄金茧蚕品种,富含β-胡萝卜素、叶黄素、类黄酮等对人体健康的活性物质。
原材料无可挑剔,必须有精湛的技艺相匹配。大赛最终决出了丝绵1号金奖8个、金蚕1号金奖8个和巧手奖5个。
大赛评审组组长、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吴海平向记者解释,评审主要看叠网、整理、固定等环节,从技艺熟练、铺棉均匀、外观规整、操作规范等多个指标,综合团队默契程度、完成效率等方面,评分非常严格。
“我们就是趁这个机会来展示一下我们的技艺。” 桐庐明君蚕业专业合作社已有30年从业经历,负责人皇甫君妹对于这次能获得两个金奖并不感到意外。皇甫君妹说,今年以来她家已销售丝绵被几万床。“随着大家生活水平提高,蚕丝被的发展前景很值得期待。”
赛场另一侧,蚕桑全产业链展览也是人头攒动。
在非遗展区,清水丝绵非遗传人沈美丽现场展示剥蚕工艺,一手绝活让人惊叹传统技艺的不朽生命力。
沈美丽说,判定纯手工桑蚕丝被的一种有效办法就是看商品标牌,填充物一定要确认“100%”“桑蚕丝(长丝)”字眼,因为仅标明“蚕丝”的产品很有可能用的是柞蚕丝,而长丝才有可能通过手工制成丝绵被。
蚕丝饰品。
除了传统的衣被、饰品外,还有更多的蚕桑饮品、食品、保健品,甚至还有医用品,种类之多令人大开眼界。
浙江素以丝绸之府文明内外,蚕桑生产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南宋以来一直是全国重要的蚕桑生产加工基地和贸易集散地。
近年来,浙江蚕桑以科技创新解码新质生产力,突破传统生产模式,助力产业向集约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实现从原材料生产到精深加工全链条发展,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2023年,全省蚕茧2.5万吨,位居全国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