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救救70岁老父亲的心血?杭州30多年网红面馆发帖求助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9-22 22:04   

潮新闻讯 “谁能救救70岁爸爸的面馆,30年的心血啊。”

近日,某社交平台上“小河无名面馆”发布了一条求助帖,大意是作为是一家老牌网红面店,30多年没做过广告,生意一直不错。但今年以来,客流急剧减少,“生意不好做”。

章然 摄

店主女儿也反思和改进过,生意依然没有回暖。“爸爸1992年就开了面馆,30多年的心血,我不想看着面馆倒下去,希望广大网友支支招。”

这一篇帖子点赞很多,留言也不少。

有人提出客观的建议,有人表示实体店生意难做,更多人留言唏嘘:作为一个曾经的老网红店,曾经最爱吃的面馆,如今生意下滑至此,“太可惜”。

9月22日,潮新闻记者来到了小河直街,找到了这家面店。

发帖后的第一天

有不少看了帖子的新客来

中午时分,小河直街的人流量不小。转到小河支路,往前200米左右,就到了小河无名面馆。

招牌下,下沉式广场里放着几张桌椅。一间小屋,下方有黄鱼面、肥肠面等特色面条的单个立牌。

店二代即发帖人小丹正前前后后忙碌着。

71岁父亲冯延林 章然 摄

“昨天刚发帖,今天就有不少看了帖子的新客赶过来吃面,所以今天人多了不少,估计要忙到下午2点半。”小丹很感激。她说帖子是她内心焦虑下发的,没想到“炸”出一堆老粉和新客。

她心里很清楚这不是长久之计,“帖子的流量只带来一时的客流,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作为一家30多年的老店,从去年开始,客流已有下降趋势,从一天200碗缓慢下降至150碗。

“今年下滑速度更加惊人,三月份开始,一天只有去年三分之一的客流,春季是小河直街的旺季,来面馆的人流却持续下降。”小丹说,有时候,一天到晚都没生意,父亲冯延林坐在板凳上,发呆。

1992年的小丹 章然 摄

今年夏天,高温叠加客流少,“小河无名面馆”闭店休息了大半个月。

“这是开店以来,父亲休息最长的一次。”小丹言语中不乏心疼,目前店里的状态是刚好保本,客流再少一点,就要亏本了,毕竟一年房租也有10万块,所以她觉得“必须做点什么了。”

客人们提出的建议

面店父女两都听进去了

在帖子的下方,很多老客都提出了建议。小丹仔细看了,还记了下来。

“去年我爸身体不好,找了厨师来做面,一些老客不认可,只喜欢我爸做的粗面。”小丹说,面店的味道变化,让很多老客都流失了。有老客留言,吃老店,就为了这一口味道,吃了两次,味道不对,伤心了,再也不来吃了。

菜单 章然 摄

还有客人觉得面店重新装修后,没了老店本来的味道,像个新的网红店。

提起这一点,小丹更加伤心,“当时是看客人在外面吃得满头大汗,重新装修,让大家去空调房吃,没想到大家还是喜欢原来那种味道。”

面店布局  章然 摄

小丹很听劝。

她先听从网友的建议,上线了外卖,还在柜台处准备纸质菜单,让年纪大的客人也能顺利点餐,而不是只是扫码点餐一种方式。

和客人互动这一块,小丹是胆怯的:“一些老客很认我爸爸,我爸爸看到他们也会聊天,我不太熟悉,老客比例下降,我还没想到好办法怎么去挽留。”

希望大家给老店一个机会

也给女儿一个机会

冯延林今年71岁,1992年,他开了面馆,同年,女儿小丹出生。

“开店很辛苦的,夏天汗把衣服全部湿透,冬天手指全都生冻疮,从早上4点忙到晚上10点,除了过年,几乎不休息。”冯延林说,这家店是他和老婆一点点做起来的,从一开始的卖几十碗到卖出几百碗,全靠没日没夜的坚持。

店名原本是没有的,客人吃的多了,口口相传,就这么“无名面馆”“无名面馆”地传开了。

后来小店索性就挂上了“无名面馆”的招牌。

“前几年生意好的时候,好多豪车都开过来排队吃面的。”

但常年站着做面,腰间盘突出、心脏问题都找上了冯延林。

他坦诚地说,现在真的做不动了,一天做50碗面,身体就撑不牢,“只能请厨师和我轮流来做”。

也因此女儿今年全面接管了面店,她请来新厨师,交代了父亲做面的特点,让厨师按照父亲的手法去做,“现在一些老客吃了,觉得味道很像父亲的。”

只是此前流失的客人暂时没回来。

冯延林说,只要还有客人,面店就会继续开,“我们年轻时候坚持做面,慢慢出成绩,现在坚持着,总有一天客人会回来的。”他同时也想给女儿打打气,“我们店的厨师已经换掉了,你们再来吃吃看,给老店一个机会,也给我女儿一个机会。”

小丹听到这里,差点泪目:“我父亲已经为面店奋斗了大半一辈子了,剩下的,就交给我来吧。”

来源:潮新闻  作者:记者 章然  编辑:管鹏伟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