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江浙沪十多位受骗女性
“来看看我的‘盘哥’。”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网上发帖,讲述自己被骗经历,并曝光骗子的照片,她们把遇到的骗子称为“盘哥”。
近日,橙柿互动记者先后采访了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十多名有受骗经历的女性。
她们年龄20岁-40岁,职业有教师、医护、律师、公司主管、老板等。和“盘哥”认识的渠道包括婚恋交友网站、微博、Soul、抖音、快手、唱歌吧等社交媒体及租房中介。经过一段时间网上互动后,“盘哥”会诱导她们去投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盘哥”打造的人设多为石油公司高管、公司老总、退伍军人等,共同点是从底层做起,派驻国外工作马上要回国定居,单身离异或前妻去世有一个孩子等。
反诈民警说,这类骗局属于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诈骗。这是公安部今年6月25日公布的2023年十大高发诈骗类型之一,特点是个案损失金额最大。
戴着“温情”面具、以恋爱、交友为名的这类骗局,受骗女性被骗后容易陷入心理困境。从困境挣扎出来的受骗女性分享自己经历、曝光“盘哥”,与“盘哥”展开暗中较量,以“girls help girls(女性互助)方式帮助其他姐妹,“我受过骗,希望别人不要被骗。”
“他用我的故事打动了我,打造深情人设”
妈妈帮36岁单身离异女儿登记相亲信息,引来了骗子
36岁的小方(化名)单身离异,去年10月初,妈妈在网上相亲平台帮她登记了信息,并留了联系方式。
几天后,小方妈妈把一条交友资料告诉她:一家石油公司高管,被派到迪拜工作,11月底会回国定居。
对方做了自我介绍,老家在江苏,父母是老师,有个谈了多年分手的前女友,在国内有房有车,年收入30多万元,回国后打算在老家定居,还讲了自己的“奋斗史”:从农村走出来,从底层做起,一步步做到了公司中高层。
视频里的人是骗子找来的“模特”
“他用我的故事打动了我。”被骗后,小方复盘分析,对方是专门针对自己量身打造了人设。
小方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大城市工作,买了房工作努力,在城市站住了脚跟,因为和前夫生活观念有了差距,两人离异。小方妈妈出于顾虑,填资料写女儿“无房无车”。
刚开始,小方很谨慎,旁敲侧击地试探,提到去年曾热映的反诈电影《孤注一掷》,说自己遇到过网络骗子,对方则说 “的确现在骗子很多,诈骗套路防不胜防”,还说自己网上交友也遇到过推销保险的。
随着话题展开,小方慢慢放下戒备,透露了自己在还房贷等信息。对方则在聊天中,“含蓄”地说以前因为自己没钱女友离开了,最近几年努力攒了点积蓄。
小方和对方曾视频过一次,视频里对方模样蛮斯文的,“我后来和几个相似经历的姐妹分析,出镜的人,是他们找来的‘模特’,声音则是和你聊天的那个人,他们是对口型的。”
去年11月初,对方提出让小方帮助在线操作一项投资,说以前他让发小帮助操作,发小跟着做一年赚了20多万元,但发小爱赌博输钱了找他借钱,两人为此闹得不开心。
这是一个原油类投资平台,小方按对方所说操作后,账户显示赚了不少。“七天一个周期,你也试试。”对方说,现在石油行情好会大涨,还帮小方注册了账户。
“我看他兴趣这么大,就想试试吧。”小方说,她当时以为对方有诚意,自己也希望彼此有个好结果。小方往账户充值了9000多元,一通操作后,显示赚钱了。
小方没提现,“我想,大家都奔着以后在一起的目标,这笔钱是大家以后一起用的,就没去提。”
“盘哥”劝小方投资的聊天记录
话术中的情感绑架
对方多次在聊天中让小方再追加资金。
“投资我不懂”,小方有些疑虑,转账的账户是个人银行账户,对方跟她解释,根据资金大小会有对应的资金通道,还发来自己转账和投资账户截图,投资账户显示赚了100多万元,“我操作了很多次,很安全。”
从小方提供的聊天记录中,可以看出对方在话术中使用了“情感绑架”“心理暗示”来操控他人心理。
比如说,他这么做,是希望以后彼此有好的未来(画大饼);说“自己做任何事,一旦认可它的可行性,就会立马执行,没有那么瞻前顾后,不然机会只能错过……”(给人营造一种紧迫感);也“循循善诱”:“有房贷和没房贷是不一样的”(让人有种代入感);又以退为进地说:“我强势了点,我不知不觉干涉到你的思想了,我没有考虑周到,我这么做是想我们一起做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好,你不去资金周转也没关系”(继续打造“深情”人设),最后强调这么做是“为了你好为了我们未来”(再次画大饼)……
小方先后转了5次钱共11万元,最后一次转了5万元,“我有个底线,我不会去借钱、去网上贷款来投资。”第二天,当地反诈中心打来电话:“你最近有没有在境外网上平台投资?你不要给陌生人转账!”
小方一惊,“我想我被骗了,同时也在想他是不是也被骗了?”很快,小方找到了答案。她在网上一搜,搜到被骗网友发的帖子,骗子用的是同一个头像,也说是石油公司高管派驻迪拜工作。
小方进一步验证,“他发给我转账截图上有显示的账户,我往这个账户打钱,发现账户和名字对不上,他的那些转账截图全是PS过的,我就知道我被骗了。”
小方决定摊牌,“我说你为什么去做诈骗不走正道,他沉默了会,说在国内没钱混不下去,出去搏一下。”小方在网上进行了举报。
骗我的人被警方抓了
“发现他是骗子后,我告诉自己要赶快走出来。”小方说,一方面是自己做心理建设,“我的损失金额和一些人比起来,不算多,就当是投资失败”,一方面是家人、朋友的情感支持,“他们都宽慰我,”小方妈妈有点愧疚,“我也会安慰她。”
小方把经历写成帖子发到网上,“记录这段经历教训。”不少相似经历的姐妹来联系诉说自己困境,“有些女性职业好、收入高,她们发现被骗后,一时难以接受,甚至觉得钱被骗没关系只要人能回来。”小方说,“我分享自己的体会,劝她们一定要赶紧走出来,不要陷入这种情绪中。”
今年4月底,小方在网上看到消息:迪拜某园区有诈骗团伙被抓,很多中国籍诈骗嫌疑人被遣返,“我当时想,骗我的那个团伙是不是也被抓了?”
5月上旬,她接到江苏某地警方的电话,找她协助调查,民警告诉她,骗她的那个人被抓了,也交代了诈骗她的经过。
“我遇到5个‘盘哥’了,我是怎么识破的?”
英语老师建防骗群,帮助被骗的姐妹早点走出来
“到现在为止,我遇到5个‘盘哥’了。”小潘(化名)是位英语老师,不少网友看了她的帖子,给她留言、私信,她建了一个防骗群,“帮助被骗的姐妹早点走出来。”
同一个头像,两个身份?
去年,小潘追剧时,关注了微博相关超话。今年4月的一天,有人在微博上私信她,“你戴的墨镜和你衣服不搭。”对方自称是广州一家公司老总,单身有个女儿,“他问我有没有其他联系方式,我还蛮警惕的,没有透露。”
几天后,小潘在清理微博私信时,发现有人曾在3月底来打招呼,对方自称是退伍军人,“他的头像和 ‘广州老总’的很像,两人主页更新的动态也很相似。”
同一个头像,两个身份?小潘没有打草惊蛇,“想看看接下来会怎样。”
“每天早中晚问候,我说自己不舒服,他就一直关心你,让你吃药。我说我喜欢吃,他就说自己也是‘吃货’。”小潘后来复盘时,觉得对方“很会聊天,把情绪价值拉得很满”, 她说,“背后应该有一个懂心理学的团队,是一堆人在跟你聊。”
对方会主动分享自己做饭日常。小潘是个“细节控”,在对方发来的照片和视频中,发现了问题:桌布图案、碗碟样子不一样, “一般家庭,是不会经常换碗碟的。”在一段视频中,她发现厨房墙砖、锅子也不一样,“前一天厨房墙砖有花纹,隔天发来的是带线条的,前一天炒菜的锅是浅色的,今天却用了深色的。”
小潘没有“挑明”。她说,在聊天中,可以获得满满的情绪价值,她也有点矛盾,会想是不是自己把人想得太坏了?
十多天后, 对方暴露了真实目的。他说自己跟人在跨境电商平台“帕斯购物”(目前已被关闭)上投资赚了钱,还发来介绍资料,让小潘来一起投资。
小潘说,“真正对你好的人是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你去投资的。”
“你不信任我,你一直在怀疑我”,对方试图用话术“套路”小潘,小潘没有“着道”,“很多人听到这种话,都会去解释,可能会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怀疑去投资,这正好中了骗子的圈套。”
小潘闺蜜也一再提醒,“你要想想,你配不配?凭什么有这么多好事?”
小潘看了几则帖子发现,骗网友的和骗自己的“广州老总”用的是同一个头像,有网友指出“这个头像是一位健身教练”。小潘找到这位教练的社交账号,教练发声明称自己的头像和日常生活分享照片和视频被人盗用,提醒大家不要被骗。
小潘把这段经历写了出来,发在网上。一个月后,有网友发来私信,说她遇到一个男的和小潘遇到的可能是同一个人,但那人说自己在马来西亚。小潘在网上举报了这个账号。
他们会试探你的经济情况
小潘在网上陆续遇到其他“盘哥”来联系,她把与他们过招的经历分享在网上,“我想大家越早看到,伤害越小。”
小潘的帖子及时“叫醒”了正陷入骗局的姐妹。一个新加坡女孩在网上遇到一个“好心男孩”,他告诉女孩有人盗用她的账号去骗人,女孩很感谢,随着聊天深入,女孩逐渐增加好感度,直到她偶然刷到了小潘的帖子,发现“好心男孩”的头像和小潘“曝光”的是同一个人,起了疑。女孩后来发现,骗子此前告诉她有人冒充她的号在骗人,是骗子自编自导的戏,他们先用女孩的部分生活照开了个小号,伪造骗人过程,再假装好心地去提醒她,这种“示好”方式让人没有防备。
对方可能为了增加可信度,提出视频聊天,女孩发现对方的视频有延时,“五官脸形的细节和头像也不一样”,判断是后期合成的视频。
“一开始‘盘哥’都以陌生人不经意的问候出现,让人没有设防。”小潘和相似经历的姐妹聊了后,总结说:“日常聊天中,给你提供情绪价值,暖心的关怀和问候,甜美生活的规划,时不时透露想和你有共同未来,希望两人为共同生活目标一起努力,他们会试探你的经济情况,会拐弯抹角地问你是打车出门吗,会看你社交账号的动态去分析你的经济情况,如果他们觉得你有钱,会把时间拉得长一点,到一定程度,他们就会‘亮刀’,就会说到投资的事,让你帮助操作账户,让你看到他赚钱的记录,让你去投资。”
阿联酋多地打击网络犯罪 中国籍电诈嫌疑人被遣返
这两年,全国多地警方破获盘踞阿联酋的境外诈骗团伙案。
今年2月2日,公安部党委委员、部长助理兼刑侦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忠义在部署今年刑侦工作中提到,“加强国际警务执法合作,全力推进跨境打击工作,彻底铲除柬埔寨、菲律宾、阿联酋等重点国家电诈窝点。”
另据了解,今年以来,阿联酋多地开展打击网络犯罪行动,抓捕了多个园区内的诈骗团伙,其中部分是中国籍犯罪嫌疑人,陆续被遣返回国,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为什么现在不称“杀猪盘”了?
前述小方、小潘她们遇到的,就是“杀猪盘”,但现在这一说法不再被提及。
一位资深反诈民警说,“杀猪盘”这个说法,是境外诈骗团伙的“行话”。境外诈骗团伙成员交代说,他们把目标对象称为“猪”,平时嘘寒问暖的过程称为“养猪”,诱骗人去投资称为“杀猪”,他们往往把目标锁定在有一定经济基础、对爱情向往的单身或离异、家庭情感不和的中年女性身上。
所发案件中,被骗者中不乏博士、医生、教师、公司负责人等高学历、高知群体。
因为有受骗人认为这一说法带有歧视性,两年前,对此类骗局,公检法机关不再称“杀猪盘”,现在统称为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这也反映出一种社会现象:旁观者容易对受骗人产生“标签化”的刻板印象,觉得被骗的“人傻钱多”,受骗人往往自己也会“对号入座”。
被骗后,怎么走出情绪低落困境?
大多数受骗人发现被骗后,往往觉得自己真傻,有羞愧、自责、愤怒、内疚、无助、焦虑、不甘等情绪。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赵国秋认为,受骗者的羞愧感与“病耻感”相似。
“病耻感”,在医学领域被指代为一种患者因患病而产生的内心耻辱体验,如精神疾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癌症患者等都可能有病耻感。
赵国秋分析说,人在发现被诈骗后的心理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不相信自己被骗;第二阶段,发现上当受骗后,产生想隐瞒、愤怒、羞耻等情绪,需要及时进行行为治疗,将情绪及时释放出去;第三阶段,如果有持续的情绪低落、消极厌世失眠,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要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进行心理治疗,如果持续情绪低落二周以上,可能会变成抑郁症。
“把自己的一些情绪发泄出来,是走出情绪低落困境的第一步。”赵国秋说,受骗者把被骗经历写出来发表,是情绪宣泄的方法,“让更多人知道和防范,帮助人也是一种正向情绪的反馈。”
杭州市公安局警察心理辅导员陈亚丽建议,受骗者可以进行团体行为疗法治疗,像国外的“戒酒会”,大家抱团治疗一样,自然形成一种亲近、合作、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团体关系和气氛。像建防骗群作用类似“抱团治疗”,“选择那种曾经被骗但现在靠自己走过,或者正在努力往前走的人,相互劝慰、鼓励、借鉴。”
律师:可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卡主返还
一些受骗者被骗的钱是贷款贷来的,自责、家人责怪加上巨大的负债压力,让她们一时难以走出困境。
去年10月,三个孩子的宝妈小利(化名)通过中介想出租江西老家房子,一个自称石油公司高管的人前来联系,称参加完迪拜展会要回国在江西工作想租房,聊了1个多月后,诱导小利去投资原油,小利先后贷款110万元转账十多次,其中因“不甘心前面投入的钱拿不回来”网上贷款60多万元交了“保证金”。被骗后,自责加上家人责怪,同时面临着还贷压力,让她曾有过自杀的念头。
采访中了解到,有的被骗女性正通过努力挣钱弥补亏损,有的通过民事诉讼尝试追回钱款。
投资理财诈骗团伙多在境外,一旦被骗,被骗钱款迅速被层层转走。
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反诈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相关帮助的违法犯罪人员,除依法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外,造成他人损害的,依照《民法典》等法律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北京通商(杭州)律师事务所王小兵律师说,诈骗案件中,受骗人转账到指定账户,这些账户对应着具体的卡主,受骗人可依“不当得利”追究卡主的民事责任,要求返还这部分钱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