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楼机作为养老辅具,能有效解决“悬空老人”上下楼问题,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2023年6月,杭州市民政局发布《杭州市电动载人爬楼机服务试点工作方案》文件,在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和临平区推出爬楼机试点服务,试点区域内行动不便上下楼有困难的高龄老人、遭突发意外(骨折等)导致短期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以及肢体或视力残疾的老年人,居住在二层(含)以上无电梯的老旧小区住宅且符合爬楼机服务环境均可申请预约。
如今,一年过去了,各试点爬楼机运行情况如何,为老年朋友带来哪些便利,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的落地问题?
爬楼机需求分淡旺季
多种举措调节供需
“下午四时半,五一新村,接老人术后出院上楼回家。好的,我们会准时到。”6月4日下午2时30分,拱墅区武林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接到爬楼机服务呼叫,接电话的汪政道是米家缘邻里服务中心的一名志愿者,也是拱墅区爬楼机上门服务的专业操作员,接到电话的时候,他刚从拱宸桥两宜里社区回来,“最近天气不冷不热,不少老年人都想出门透透气,今天接了4个服务预定,还不算多。”
家住米市巷街道五一新村的王爷爷,可以算是试点内呼叫爬楼机服务的老年群体的典型缩影。今年86岁高龄的他住在有着30多年历史的无电梯民居7层顶楼,子女平时在外地忙工作,一个多月前他意外骨折,最近几次看病就医全靠爬楼机上下楼。提到爬楼机,王爷爷和老伴儿赞不绝口,“设计很合理,老房子这么窄的楼道都能通过,而且坐着也很有安全感。”
经过一年的试点,四个试点区都发现爬楼机的服务需求普遍存在淡旺季。以拱墅区为例,春秋两季气候条件适宜,辖区内老年人出门频率大大增加,高峰期每天接到服务呼叫高达7、8次,夏冬则是淡季,老年居民非看病等刚需几乎不出门,呼叫量基本在2、3次。为更好适应供需动态变化、提高效率,试点区各有高招,拱墅区将爬楼机服务接入话务中心,老年人提前一天预约上门服务,服务团队根据后台汇总数据进行时间和人员调配。此外,从去年8月份开始,拱墅区民政局在天水街道进行试点,由物业公司在专业团队指导下承担爬楼机上门服务,以解决志愿者人手不足的问题。临平区则是将爬楼机服务结合慈善项目,将辖区内日间照料中心爬楼机打通使用,实现全区配置16台爬楼机,采用预约式服务,全年累计服务老年人600余人次。
可跨区可租赁
服务方式越发人性化
“春节走亲戚这个爬楼机可真是帮了大忙,端午节我再借一次。”家住上城区的李先生计划假期里带着父亲和许久不见的长辈们聚一聚,考虑到老人家基本上都住在没有电梯的老房子里,他打算街道借一台爬楼机随行。
在上城区爬楼机试点小营街道,爬楼机不仅能提供上门服务,也可以自行租赁使用。负责爬楼机运营的颐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吕先生告诉记者,租赁爬楼机需求的高峰期一般出现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多是子女用来接行动不便的父母一起参与家族聚餐、走亲访友,目前收费标准是15元/小时,一天90元封顶,而且租赁服务的费用抵扣也同样与重阳分系统打通,1分可抵扣1元,“如果家里有人会操作爬楼机,租借设备还是很实惠的。”
西湖区率先开通爬楼机跨区上门服务,跨区服务收费标准统一为149元/次,这为很多居住在拱墅区和西湖区交界街道的老年朋友提供了更为便捷和人性化的服务选择。
从个别试点到全面铺开
完善服务还需逐步来
记者从杭州市民政局相关处室了解到,目前全市四个试点区共配备了34台爬楼机,通过将物业公司及日间照料中心纳入爬楼机运营方等方式,西湖区、拱墅区和临平区已实现辖区内爬楼机服务全覆盖,上城区服务范围也从小营街道单个试点扩大至凯旋街道和湖滨街道。
但是在试点过程中,也有声音质疑爬楼机服务能否自我造血维持日常运转。首先,爬楼机运营成本颇高。目前杭州市投用的爬楼机大多是奥地利进口品牌,通过性和舒适性更好但动辄数万元,造价高昂;其次,老年朋友对付费使用爬楼机服务热情不高,拱墅区爬楼机运营方告诉记者,在今年5月15日开始采取服务付费后,呼叫需求量骤减5成。
“接下来市民政局会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福彩公益金、慈善资金等各类资金支持,以多种方式加大支持保障力度。积极探索政府兜底、重阳分支付、爱心卡补贴、居民自费相结合的可持续运营模式。广泛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以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阵地,通过多种途径和媒介对项目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知晓率、参与度和体验感。通过持续优化项目服务模式和服务流程,加强对爬楼机项目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爬楼机项目的专业化服务水平。”杭州市民政局养老处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