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不久的“五一”假期,杭州哪里最热闹?小河直街算一处。络绎不绝的年轻女孩来到这里,头戴五颜六色的簪花,身穿漂亮汉服,扎堆变身“簪花女郎”。
如今,在这条仅1公里多长的街区上,30多家泉州簪花体验店犹如雨后春笋。“火了有大半年了。”附近甜品店老板李小姐注意到,大约是从去年秋天开始,小河直街便进入了“盛花期”。
这些店铺的风格大致相似,带着海风气息的民俗,为何在杭州这么火?
簪花一夜走红小河直街
去年4月,黄女士和来自福建泉州的朱先生决定在杭州开一家蟳埔簪花店。因为先前的创业经历,地址定在了两人比较熟悉的小河直街。
这个在泉州“翻红”的老民俗搬到杭州还能“红”吗?两人心里都没底。之后的5个月光景,平淡的生意似乎给出了答案。“实在不行,租满半年就将店铺转让出去。”黄女士这样盘算着。
簪花走红,几乎是在一夜之间。
距离半年租期还有一个月,去年9月底的一天,一位网红博主走进了黄女士的蟳埔簪花店,随后一组组精美的照片火爆全网。一句“今生簪花,来世漂亮”的话题,也让小河直街成为不少游客,尤其是年轻女孩们打卡杭州的第一站。
如今,黄女士的第五家分店刚刚开业。她笑笑说,今年“五一”第一天已经全部约满,去年“十一”期间,最忙的一天来了100多位客人,一直从早上8点半忙到深夜。最远的一位客人从英国飞回来,到店里已将近晚上11点,拖着行李箱就往店里冲。
“也就不到半年的时间,簪花就席卷了整条小河直街,最火的时候几乎店店爆满。”小吴(化名)在杭州开汉服妆造店已有几年了,最早开在河坊街。
“感觉这边年轻人多一点,不然也不会火得这么快。”去年11月,小吴将店铺搬到了小河直街,并将门面招牌换新,在“汉服造型、旗袍造型”前面加上了“泉州簪花造型”。小吴说,这个“五一”,已经有20多位客人通过网络平台下了预约单。
小河直街上的沈老板眼见热度高涨,索性跑去泉州小住了几天,跟着当地老师傅学习盘发手艺。在他接待过的客人中,男女老少全都有,年龄上,最小的2岁,最大的快80岁。
“你从这边走过去,几乎每几步就有簪花店,有的老板还盘下了好几个店面。”沈老板一边在手机上回复着顾客,一边往门口指了指,继续说道:“和去年10月份相比,现在的客流有些回落了,但还是很有市场的。”
记者随机询问了几家店铺后发现,“五一”期间,单店单日平均接待量在20至50人次不等,其中,个别热门店铺5天全部约满。根据服装、造型、拍摄等不同需求,费用在200元至300多元不等,节假日期间价格基本平稳。
泉州的“花”在杭州火了
去年1月,演员赵丽颖的一组照片让蟳埔簪花真正破圈。一时间,顺着海风,簪花从泉州吹向了全国许多地方,其中一“枝”就落在了杭州。
作为泉州人,朱先生觉得,簪花能走红有着天然的“基因”:一是寓意好,在当地,簪花代表着祥和、幸福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二是美感足,一簇簇鲜艳的花朵搭配上精致的妆容,完全掌握了“出片”的流量密码。
也是在去年秋天,资深城市研究专家王群力注意到了“开花”的小河直街。“在这里走红,看似是无心插柳,其实也顺理成章。”王群力说。
“除了最初的流量效应,我们还要承认蟳埔簪花的文化属性,特别是民俗文化,很容易就能引起大家的共鸣。”王群力认为,如今,公众对于旅游的追求,不再局限于视觉享受,还有对整个审美空间的向往,期望的是一种有互动的“活态”表达。在一步一景的小河直街,当小桥流水、白墙黛瓦与姑娘们头顶的“繁花”碰撞,一动一静,意外成就了一种和谐的美感。
能体验、有美感、能分享、好晒图,与现代人追求的时髦正对味。
“体验感”,也是采访中游客们提到最多的词。不少“簪花女郎”表示,她们专门为了“扮靓”体验而来,此外,相比于泉州,她们认为杭州的地理位置更方便,出行的体验更佳。
簪花在小河直街走红后,网上出现了许多声音,其中最多的就是“配不配”的问题,比如簪花和现代妆容配不配?簪花和汉服配不配?外来的簪花和杭州配不配?
“从开业到现在,一直都有人在说。”朱先生告诉记者,去年店铺开业时,小河直街上还是咖啡馆、甜品店、手工艺品店居多,文艺气息很足,他这个外来的老板并不被看好。可朱先生有时又想,“我若想吃兰州拉面,不必真的去一趟兰州,对吧?”
对此,王群力觉得,不必太过在意“配不配”“搭不搭”,一座城市的包容度的体现之一就是让各种文化都能找到“一席之地”。他更关心的是,小河直街能不能因势利导地把握好这份热度,甚至借力打造出属于杭州的“花”的故事,出现新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