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凤寻亲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3-07 10:13   

2017年,16岁瑞典女孩向快报求助:我想找到我的亲生父母。 

寻亲7年,她终于在杭州和亲生父母相认!

“我叫Ester小凤,我想找到我的亲生父母,请你们帮我。”2017年8月3日,瑞典16岁女孩叶小凤漂洋过海来杭州寻亲,给快报《快找人》栏目发来求助。

这是她第一次一个人出这么远的门,但她说,这可能是她唯一的机会。

2001年7月27日22点10分,杭州市儿童福利院(旧址)门口发现一名女婴,身上有一张纸条:“女孩姜一,出生于七月二十四日,现因家困(等)个人原因抚养不起,请养老院叔叔阿姨。待后回报。父字。”

这成了女婴来到这个世界唯一的一张证明,也记录着,她刚出生的名字叫:姜一。

杭州市儿童福利院给女婴取了个名字:叶小凤。2003年,小凤还不到2周岁,一对来自瑞典于默奥市的夫妇收养了她,在福利院时,小小的她做了第一次唇腭裂手术。

小凤来杭寻亲的3天里,《快找人》记者为她找到了当年寄养家庭的周云玉夫妻,找到了福利院照顾她的保育员阿姨和几位见证人。这些年,《快找人》记者多次报道,一直为她的寻亲奔走。 

去年秋天,小凤又只身一人来到杭州,这次她是来中国美院读建筑学。

前不久,好消息传来:小凤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并在杭州相认。

16岁女孩孤身从瑞典来杭州寻亲

小凤的瑞典名字里,保留着她在福利院时取的名字:小凤(xiaofeng)。

小凤很小的时候,瑞典妈妈卡塔琳娜告诉她:“你是中国人,你的母语是中文。”从那时开始,小凤开始思考,为什么我是中国人却在瑞典生活?我的亲生父母长什么样?现在在哪里?

2017年8月是她第二次来中国,2011年她的瑞典养父母曾带她来中国寻亲。

来杭州前,小凤在上海上了10天中文课。8月3日的日记里记录了她的忐忑不安: “(3日)早上,我4:50就起床了。昨天就收拾好了行李,大概6点差一刻我吃了早饭, 然后去坐地铁,坐了一个小时到了火车站,我马上找到了火车,8点火车出发了,火车很快, 很舒服, 可是我太紧张……”

小凤是个独立的姑娘。虽然对上海、杭州并不熟,但她说自己就是看地图一路寻找,怎么坐车,怎么买票……都是自己搞定的。

我带她去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寻找线索,遇到了给她取名的曹阿姨。曹阿姨说,小凤当年脸圆圆的,很漂亮,特别是眼睛,很大很有神,当时特别流行武侠片《陆小凤》,所以给她取名“小凤”。

在瓶窑派出所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她的寄养妈妈和爸爸,周云玉和丈夫。

周阿姨记得,当时抱着胖嘟嘟的小凤回家,临走前福利院工作人员还关照她,小凤爱哭,不好带。没想到,到了周家,小凤很快适应,变得很乖,一点都不哭了。

周阿姨和丈夫当年住的是单位宿舍,他们质朴地疼爱着这个身世坎坷的孩子。一年后临走时,小凤已经会用中文喊“爸爸妈妈”。2017年夏天,她又从简单的读音开始,重新学习母语。

喜欢做中国菜学会包饺子

决定来杭州读中国美院

2017年寻亲未果,小凤离开杭州后,一直没中断过寻亲,我们和她的联系也一直没断过。

小凤从小爱画画,杭州寻亲之旅结束后,她画过一张西湖夜景,是一公园的集贤亭,“我根据记忆

画的,真好看,各种颜色的灯光照在湖面上。”小凤说。

2020年秋天,小凤考上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排名世界第三十位),念的是本硕连读的建筑学专业。

小凤的学校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2021年除夕,是她独自在外过的第一个中国新年。她的中文说得越来越流利,还喜欢上了做中国菜,喜欢上了旗袍,学会了包饺子。“就是我包得不好看。”小凤不好意思地跟我说。

去年8月11日,小凤发来消息:“我10月要去杭州读书,在中国美术学院读建筑学。”

去年暑假,小凤本科毕业,关注到有来中国学习的机会,“我想去扩大我的视野”。我跟她约定:“你来杭州也好,到时我们再一起寻找下。”

去年9月6日,美国波士顿女孩katie(沈桂英)的DNA,初步比对上了宁波宁海胡先生一家。我找到小凤让她帮着联系Katie。小凤当年找到《快找人》栏目,就是因为在Facebook上看到了Katie的帖子。2017年6月7日, Katie来中国寻亲,《快找人》记者陪她一路寻访,她回去后,把寻亲经历写成帖子发在Facebook上。

小凤帮忙联系了Katie, “恭喜你们成功帮Katie找到亲生父母。你们太棒了!太暖心了!我为Katie感到高兴!”

很想给她一个惊喜

去年10月2日,小凤来到杭州,我和她见面。小凤穿件玫红对襟中式衣,长高了,依旧微笑着。

去年10月6日,小凤去学校报到,正式成为中国美院学生。第一天上课,她说:“很有挑战性。”虽然全程中文她可以基本听懂,但很多知识在瑞典没学过,一切都是新的。

我们的“新计划”也正悄悄展开——当得知小凤要来杭州读书,我很希望在小凤来杭州前给她一个惊喜:帮她找到亲生父母,或许亲生父母还可以陪她去学校报到。

我联系了湖州公安局吴兴分局刑侦大队教导员施雁华,又联系了多次为《快找人》寻亲提供技术支持的台州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达(曾帮助被拐35年的义乌小倪、Katie等成功找到家人)。2017年小凤来杭州寻亲时,全国公安还没有开展“团圆行动”,小凤的DNA也没录入公安系统。

根据浙江迪安司法鉴定中心为小凤采集的DNA数据,李达和同事初步比对,发现一个人的DNA和小凤部分相似。10月6日,李达为小凤采集了DNA,但进一步比对,发现不是。

小凤10岁和16岁两次来中国寻亲,2019年又来了一次,往返费用较高,小凤不想再花瑞典爸爸妈妈的钱,找了家中国餐馆打工,一个月有2000瑞典克朗(按目前汇率约1394元人民币),边打工边学做中国菜,学中文。

和很多寻亲者一样,小凤执着地寻找着,不放过一丝可能。“他们说我可能是贵州的,你觉得我是吗?”小凤觉得自己喜欢吃辣,还怀疑自己可能是贵州的。

一个陌生人的主动联系

今年2月23日,小凤告诉我,一位姓姜的先生在网上联系她,说是她亲生父亲。

我当时第一反应:不会是骗子吧?

我和姜先生打电话,姜先生说在网上看到我们关于小凤的报道,觉得小凤就是自己的女儿,那张纸条是他临时写的,“边哭边写,心里很难受”……

后来,姜先生先后在宁波奉化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和浙江迪安司法鉴定中心采集了DNA样本。

2月28日,好消息传来,两家鉴定中心鉴定结果都是:小凤和姜先生有血缘关系!

“是真的吗?”小凤不敢相信,“我很期待终于能与他们见面,一切好突然!”

2月29日,《快找人》栏目组织了一次线上见面,帮助寻亲的公安民警和司法鉴定中心技术专家一起在线,希望为小凤解开疑问: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促使亲生父母做了那个决定?现在是什么触动他们站出来?

小凤哭了,有委屈也有释然

在小凤漫长的寻亲路上,遇到全国各地很多默默帮助她的好心人,比如江西南昌铁路公安处民警汪挺。

今年2月19日,汪挺在网上刷到海外寻亲信息,其中就有小凤,他主动联系上小凤,通过小凤发来的照片,分析发现了三位和小凤相貌相似的人,一一比对,一一核实,其中一位就是小凤的亲生父亲,姜先生。

姜先生告诉汪警官,女儿出生前取了名字:姜一。他在网上看到《快找人》此前的报道,“女儿一直在找我们,前前后后来了中国三次……”

姜先生再也无法平静,“我不能再退出,我要承担起我的责任”。他加了小凤微信,聊天中,他发现“女儿是一个开朗、自信、非常善良的孩子”。

姜先生哭着说起当年,因为自己从小也是唇腭裂患者,1岁做了外部修复手术,6岁做了内部修复手术,因为被耻笑,不敢出去和小伙伴玩,童年阴影一直留在心里。小凤出生时,他面临单位转制下岗,“经济条件加上我自己的经历,我很残忍地做了放弃抚养的决定”。

2001年7月27日下午,他抱着刚出生3天的女儿,从镇里坐大巴车到杭州长途汽车站,又打了辆出租车去了当时在瓶窑的杭州市儿童福利院……2017年8月我们陪小凤寻亲时,李院长找出当年市儿童福利院旧址老照片。照片上的小平房,是当年福利院门卫室,门卫室对着一条土路,路两边是果园。

“这条路很长,小凤的父亲走了那么多路,把孩子放到门卫室外,应该是想我们救救他的孩子。”当时李院长跟小凤分析,当年大家对唇腭裂还不是很了解,也不知道怎么治,她的亲生父母可能看到就慌了。

送走小凤第二年,姜先生去了外省工作,也悄悄关心着福利院的消息,内心纠结,“如果孩子过得好,我们不能主动打扰她”。

这些年,通过打拼,家庭条件有所改善,现在一家人在宁波工作生活,心里藏着的这个秘密,时不时会跳出来。接到汪挺电话后,他看到小凤一个人来寻亲,看着看着眼泪就流下来了,“我很清楚她就是我的女儿,但孩子不知道,她说要等鉴定”。

小凤听着听着,不由哭起来,有委屈也有释然。小凤的亲生母亲一直在边上哭着。

一通核实电话,能让这次团圆加速,汪挺也很感慨,“科技的发达,加上许多人的努力,终于让她圆了这个梦”。

“寻亲,像种树一样,一点点浇水,树慢慢长大,总有一天能开花结果。”浙江迪安司法鉴定中心王宪君主任说。

“姜爸爸很勇敢,能站出来,最终实现了这个圆满的结局。”台州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达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参与到寻亲工作,希望越来越多的家庭能站出来,最后实现团圆。”

隔着屏幕的牵挂

2月29日的线上见面,我们请小凤的瑞典养父母、寄养家庭一起见证,是希望这么重要的事情,小凤所有的家人都在场。

小凤寄养家庭的周云玉夫妇和儿子听着听着,也抹起了眼泪。

见面约在北京时间中午,瑞典和中国有7小时时差,小凤的养母卡塔琳娜当地时间早上5点就起来了,养父因为身体不好不能参加,他也为女儿实现心愿高兴。

2011年,他们带着小凤来中国寻亲,把了解到的信息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小凤;2017年,小凤一个人来杭州寻亲,我和卡塔琳娜交流过,她说自己担心女儿,但信任女儿。我想正是这份信任,给予了16岁的小凤只身一人一往无前来寻亲的勇气。

看着屏幕上的女儿,卡塔琳娜说:“从你16岁一个人来寻亲,6年多里,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你的父母。我一直知道‘你是中国人’,寻找你的根这点,对你有多重要……”

小凤用瑞典语和妈妈交流着,边听边哭。她跟我说,“我10岁来寻亲,他们一直跟我介绍这是中国,一直支持我,让我做一个自信的人。16岁的时候,我知道妈妈很担心我,但她知道这对我很重要,所以她帮我报名,让我一个人来上海读书,我告诉她我想去杭州寻亲,她也同意和相信我……他们都很支持我。”

小凤的亲生父亲向大家鞠躬,泣不成声,“感恩你们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女儿,你们是我们的恩人,也是我们的亲人”。他让卡塔琳娜放心,“我们只会做让她幸福快乐的事,绝不会让她为难……”

来美院读书

因为在杭州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消息

小凤说,选择来杭州读书,一方面是 “对中国的建筑非常感兴趣,觉得非常漂亮”;另一方面,“我特意选择了中国美院,因为是在杭州,万一有什么消息,我可以第一时间知道。”

在杭州的近半年时间,小凤说“学习方面,语言上也有一些不理解”,按课程安排,还需要学习古汉语、书法等,这些对小凤来说都有难度,她也曾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焦虑。

小凤在瑞典读书成绩很不错,同学送给她的标签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

饮食上小凤也有点不习惯,“在瑞典,我最爱吃的是中国菜,到了这里每天都吃中餐,吃得不习惯,还是想吃点西餐”,她也想念瑞典的爸爸妈妈、朋友。

如今,见亲生父母一面的心愿实现了,“真的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一天,没想到这么快,太突然了”,小凤很开心能见到亲生父母,“看到他们现在过得比以前好多了,我很高兴,以前发生的事情我不会抱怨,我明白,我觉得这是一个美好的安排”。

小凤说,在杭州有很多人关心她,她没感到孤独,她要感谢帮助过她的警官、志愿者、迪安中心、《快找人》栏目等所有人。她说,她会向其他领养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给他们一个希望”。

真正的大团圆

线上见了女儿一面,亲生父母再也控制不住情感,希望尽快面对面见到女儿。

3月2日一大早,他们就往杭州赶。

毕竟是第一次面对面,小凤蛮紧张。我陪着她,安慰她,小凤也把将和亲生父母见面的事告诉了养母,问了她的意见,“妈妈为我感到高兴”。

考虑到小凤方便,他们找了离小凤校园比较近的饭店。隔着马路,小凤的亲生爸爸姜先生冲我们招手,一见女儿,就紧紧抱住。这个坚定的拥抱,小凤等了7年。

弟弟给姐姐献花,一边的妈妈眼睛红了,看得出他们都不擅于表达。“拥抱下吧!”我提议,妈妈抹着眼泪。

小凤的寄养家庭、周爸爸周妈妈一家被邀请前来,“你们是小凤的救命恩人”,小凤的亲生父母感谢周家对尚在襁褓里的女儿的爱护。

吃饭时,小凤坐在爸爸妈妈边上,一开始还有点拘谨,毕竟分别那么久,这也是我们前几天组织线上见面的原因,是想大家的情感有个过渡,心里有个准备。

席间,周爸爸从怀里掏出小凤小时候的照片,他们一直收藏着。照片上,小凤笑着,圆圆的脸蛋,眼睛很亮。

“来,我们敬一下小凤一家”,小凤寄养家庭的周哥哥提议,小凤和亲生父母、弟弟一起不约而同站了起来。

这种对身份的默契是天然的。

“小凤,现在你有3个家了,每个家的人都爱你。”小凤听了笑了。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杨丽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