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鱼”——原种场人“不动声色”育良种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2-16 09:26   

3e2a3149217be96af0f5e45ca807d3a8_rB4AiWXOOGSAbDszAAHo9OUmzbc220.jpg

595b41693d72b418e76f4b47505569b8_rB4AiWXOOGWAdDmUAAFg4uxS97g038.jpg

2月6日,腊月廿七,杭州的年意仿佛天空中纷扬的雪意,变得越发簇密和浓烈。

钱塘江畔,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的100亩鱼塘看似“不动声色”,实则“卧虎藏龙”——国内唯一的国家级三角鲂原种场就在这里。年产三角鲂苗种5000万尾、让钱塘江“土著”鱼实现养殖生产、每年推广养殖2万余亩……光是这些成绩,就不禁让人对这片“安静”的鱼塘产生了好奇。

三角鲂是钱塘江土生土长的一种特色鳊鱼,长得快、个头大、肉质嫩。老底子里,三角鲂可是杭州人餐桌上一道最常见的“年鱼”,清蒸、葱油或制成鱼干……样样都美味。

既然常见?为什么还要成立原种场?

“30多年前,随着钱塘江流域人工捕捞的扩张、水域环境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三角鲂的自然资源量逐年下降。”市农科院水产所所长谢楠从事鱼类原种保护近20年,他告诉记者,1999年,水产所就开启了三角鲂、翘嘴红鲌(白条)、粗唇鮠等钱塘江土著经济鱼类的保护、开发和利用。2002年,国家级钱塘江三角鲂原种场正式获批,通过引入钱塘江水、模拟钱塘江环境,进行原种保种、亲本培育、人工繁育、良种生产、养殖技术示范推广和增殖放流,不仅保护了钱塘江的种质资源,也促进了钱塘江流域的渔业经济,而对老百姓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可以一直吃到老底子里原汁原味的钱塘江鳊鱼!

每年3月—6月是三角鲂的繁殖期,也是谢楠和同事们最忙碌的时候:采集野生三角鲂活体、进行种质特性检测、挑选亲本做人工繁育……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原种场至今还保存着20多年前野生三角鲂的活亲本。

因为鱼种保存得好,国内的良种场纷纷来向原种场要鱼种。“原种场供应亲本和后备亲本,也供应优良的苗种;良种场主要进行良种繁育及推广,其亲本需从原种场引进才能保证纯度。”谢楠介绍,如今,三角鲂的养殖已经从杭州扩展到湖州、衢州、金华甚至到江苏、广东、天津、湖南等地,钱塘江“土著”鱼的鲜味“游”向全国百姓餐桌。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葛玲燕 记者 李忠 摄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