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第N次撞上扶手” 杭州地铁19号线这个设计合理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2-04 08:44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吐槽:“每天通勤要倒好多趟地铁,因为个人比较高,坐19号线的时候都会撞到这个把手。不过,这个把手和其他线的还不一样,它竟然是固定的。现在撞一次,过几天又忘了。”

另一名网友也说,自己在下班路上经常撞到19号地铁的扶手上。“这个扶手很硬,不小心撞到头还挺疼,其实可以学习一下其他线路的地铁,做一些‘软和’的扶手。”

今天下午,橙柿互动记者先后乘坐了杭州5号线、1号线、2号线、3号线、19号线地铁。记者发现,1、2、3、5号线的地铁车厢均使用较为灵活的拉环,而19号线地铁车厢中的拉环则较为固定、难以扭动。

同时,每一节地铁车厢当中,都有三根悬挂着拉环扶手的横杆,它们相互平行。其中,左右两根横杆架在乘客座位的上方。

随后,记者通过粗略测量,5号线地铁车厢中的横杆高度为1.85米,拉环高度为1.6米,而19号线地铁车厢中的拉环高度是1.7米。

在19号线西湖文化广场站,市民王先生乘上了终点站为永盛路方向的地铁。不过,王先生上车没多久,就不小心撞到了车厢内的拉环扶手上。之后,他还用手揉了揉撞到的耳朵。

王先生说:“痛是不痛,就是觉得有点尴尬。我身高1米76,以前也有撞到过的经历。但是,我其实比较理解地铁当中设置这种拉环扶手,毕竟上下班高峰期或者其他客流量较大的时候,拉环扶手可以帮助乘客稳稳站立。就我个人而言,建议这种不锈钢或是塑料的材质可以换成坚韧性高的绳子,这样也可以预防一些乘客撞到的情况。”

大学生小叶是丽水人,最近放寒假,和朋友一同来杭州游玩。他说,自己到了杭州后,乘坐了地铁1号线,当时就撞到了车厢内横杆上的拉环。

“拉环扶手可能要根据平均身高来设计,男性女性都要考虑到。比如我身高1米72,这种拉环扶手相隔距离又短、横杆设置还多,在人员密集、拉着行李箱的前提下很难去注意到每一个。特别是地铁启动和停下的时候,还可能因为惯性撞到拉环。”

小叶说,乘坐在座位上的乘客也有烦恼。比如,地铁到站后,乘客会从座位上起身,偶尔也会撞到头顶上的拉环。“与其增设这么多的拉环扶手,相关部门可以尝试取消拉环的设计,将三根横杆改为两根,为乘客腾出更多的空间。”

小董是一名高中生,她和记者说,自己身高1米6左右,穿上比较高的鞋子有1米63。以前乘坐杭州地铁的时候,偶尔也会撞到拉环。“我不会在意太多,撞完之后便会想着下次站到拉环中间就可以了。我个人觉得这个拉环的高度还蛮合理的,应该也有许多人需要拉环扶手吧。”

地铁方为何要设计这么多拉环扶手?

据都市快报早前报道,杭州地铁扶手、椅子等的高度,都是根据大多数人身高设置的,最上面的横杆高度1.85米,拉环高度1.60米,还有直杆,尽量让每种身高的人都有扶杆可抓。

而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地铁扶手常用的材质有铝合金和不锈钢2种。铝合金扶手因铝合金密度低、强度高,在轻量化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实际使用表明,铝合金在抗刮、耐磨、美观及力学性能方面不如不锈钢。这样能够影响乘客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的拉环扶手,设计应满足人机工程学的要求,造型应美观,布置数量应充分。

有位网友说:“作为一个纯种南方人,因为身高高,常常会注意公共设施中的高度问题。譬如最近发现,南方地铁的(拉环)扶手才到我前额,而北京、天津地铁的(拉环)扶手我需要伸直手才可以抓到。”

还有一名山东游客说,她的身高有1米73,在乘坐杭州地铁时弯下腰也避免不了被拉环扶手拍脸的情况。“所以有点疑惑,南方地铁的拉环扶手高度比北方的低吗?”

目前,国内对地铁是否设置拉环还没有统一规定。但是根据GB10000—19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规定,扶手高度的设计主要考虑第95百分位数的女性抬手可以握住拉环,第95百分位数的男性身高不会碰到横扶手杆。

国务院新闻办曾在2015年6月30日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67.1cm,女性155.8cm。按照国标计算,目前国内地铁横扶手高度一般在距离地板布面1.85米~1.90米范围内。可以说,在这个范围内的横扶手高度,都是适用的。

有人说拉环合理,有人说不建议使用。在这样的热议下,其他城市是怎么做的?

实际上,早在2013年,广州市市民曾反映过地铁拉环过高的问题。当时,地铁公司表示,经过多年的使用,有乘客认为广州地铁四、五号线列车扶手横杆偏高,不便于部分一般身高的乘客把握和扶稳。为此,广州地铁优化了车厢内的扶手横杆,将横杆高度由原来的1.97米改为1.85米。

另外,五号线架修还优化了扶手拉环的布置,只在每张长坐椅处设置4个拉环,尽量让拉环的设置靠近车厢中部。

而武汉多位市民则表示,他们当地地铁没有类似的吊环。市民王女士说:“我有段时间没有坐过地铁了,但是记忆里的武汉地铁是只有横杆,没有吊环的。我也希望大家都能坐下来或者用好竖式扶杆,而不是磕磕碰碰地穿越吊环林。”

不过,2019年有武汉市民在城市留言板上反映,武汉地铁横杆扶手太高没拉手,矮个儿乘客只能“望杆兴叹”,能否设置吊环拉手?

针对市民的提议,武汉地铁的回复称,地铁车辆是否设置拉手或者吊环,没有统一要求,不同城市有不同选择。比如,北京、深圳、天津及其他国内城市部分线路,以及国外大城市地铁线路如伦敦、纽约和莫斯科等地铁车辆客室内亦未设置拉手,武汉公交车辆也基本未设置拉手。

“设置拉手只能起到部分辅助作用,同时拉手对车厢内的乘客及其通行也有影响。目前武汉地铁水平横向扶手高度已适度降低,且增加立柱扶手数量,暂不考虑设置吊环拉手。”

2021年,九三学社界别委员李丽萍提出,北京市地铁线路中,有些没有吊环。在客流量大、人多拥挤时,由于乘客个体条件存在差异,造成部分儿童、女性、身材矮小及老年乘客难以够到车厢上方设置的横向拉杆扶手,极易造成安全危险。特别是在出现突发情况时,更易造成重大伤亡风险。建议北京市率先统一地铁吊环扶手设置标准。合理安排好吊环扶手设置的密度。

对于提及的“部分线路加装吊环扶手易导致乘客头部与吊环碰撞”,李丽萍建议,可以采用软吊环,或者在列车内分别设置吊环车厢和非吊环车厢。

参考资料:1.《地铁车辆客室中扶手设计》

2.《公共交通工具的吊环拉手设计研究》


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汤晨琛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