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平凡英雄】何老师和他的“放牛班”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12-25 05:43   

一双双沾着泥土的小手,向着国旗敬礼

何老师出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1945年。到2023年,他还在为王家源的孩子们工作着。

在何志尉的童年,闭塞的大山里没有学校,他9岁才去外村上一年级。1959年,因为新安江水库移民,他转学到文昌完小。毕业时,他成绩突出,又是班长,被百里挑一地保送到临岐中学。

初二暑假,何志尉参加了征兵体检。84个学生,只有他和另一人合格。参军光荣,17岁的他义无反顾地奔赴军营。

1966年,何志尉退伍回乡。丰源完小的教导主任请他去教书。

农村都是复式教学。最多的时候,他一人教六个年级、30多个学生,包括语文、数学、体育、美术等全部课程。怎么个教法呢?“这个年级教好了,我布置作业,再去教另一个年级。回头,那个年级作业做好了,我就让学生出去玩一会。”

走在村里,何志尉还能遇到50年前的学生,他们还能叫出彼此的名字。

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何志尉在1100多人口的王家源村威信极高。

1985年,何志尉在丰源小学教书。有时候碰上雨雪天气,屋顶漏水,他就爬上屋顶,换好瓦片,再返身回到课堂。他带的毕业班,有8位学生被潭头初中录取,升学率破了纪录。

1988年,何志尉被调往塔心村小。这里只有20个学生,他既是校长、老师,也是教导主任、后勤总务。每当朝阳升起,他就带领孩子们升国旗、唱国歌,一双双沾着泥土的小手,向着国旗敬礼。

2003年9月,王家源村三座村小全部撤并到潭头中心小学。两年后,乡村教书四十年的何志尉退休,结束了作为乡村教师的光荣使命。

直到72岁,他重执教鞭。

“我的话,孩子们还能听得进去”

“我和学校里的老师不一样。学校主要是传授知识,我这里是教育为主,让孩子养成好的品质。”

“现在班上有8个留守儿童,我每个星期都要把他们叫到身边,一个个谈话。让他们学会爱劳动,学会怎么做人,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行。”

在“儿童之家”,何老师的一个重点就是安全教育,“农村有许多很深的水潭,夏季要注意溺水。光说没有用,我就带学生去水潭边,问大家,你们说这个水潭有多深?你觉得你下去以后,还能上来吗?”

家用电器、煤气的使用安全,12周岁以下不能单独骑车,这些点点滴滴,何老师在课堂上都会讲到。“安全教育是一条底线,我从教四十多年,学生没有出过安全事故。”

“我的话,孩子们还能听得进去。但要领会这里的深意,可能还要很多年后。我这么想,我教育到位了,你现在可能不理解,但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说与不说,肯定不一样。”

除了每周的个别谈话,何老师还向村委争取来一块宣传窗,展示班上的“星级学生”,张贴学生的作文、绘画,用来激励孩子们的上进心。

有一位在潭头村中心小学就读的五年级学生,经何志尉的辅导,变得懂事起来,评上了“五星级”学生。何志尉将他的照片贴在宣传窗里,学生的爷爷特地跑来看,并感谢何老师对孩子的辅导。

“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但是做人好,很懂事,我也把他放在‘星级学生’里展示。比如有个叫王余文鑫的学生,他在家主动给太公洗脚,我就表扬他有孝心,大家都像他一样就好了。”

视频拍摄制作:蒋伟杰 解说:申佩琦

谢谢你,何老师!

双休日学校作业多,但孩子们在“儿童之家”一般都能完成。这里除了何老师,每周六还有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千岛湖校区的大学生志愿者,来辅导他们功课。

做完作业,何老师让孩子们去操场上打篮球、跳绳,尽可能动起来。每年暑假,村里要上一年级的孩子也被家长送过来。不收一分钱,不吃一餐饭,什么礼物都不要送,何老师教他们学拼音,学笔画。

何老师的暑期班(资料图)

经常有孩子的长辈来道谢:“何老师,这件事情你做得好,不收我们一分钱。我孙女上一年级了,字写得又好又认真,人比以前也有礼貌了,见人就会打招呼。”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戴维  编辑:陈东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