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蹲守 直击现场 老人被骗金额占总量一半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8-25 07:33   

在诈骗受害群体中,“孤注一掷”的老年人屡见不鲜。记者线上线下发放防诈反诈调查问卷,有效填写的共有224人,均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其中,60-69岁、70-79岁年龄段的占比最高,合计占80%以上。统计结果显示,九成以上受访者认为现在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诈骗现象严重,并且有一半人表示自己遭遇过诈骗。

在杭州市拱墅区公安分局潮鸣派出所,十多位老年居民与现场蹲点的记者倾诉受骗经历和遭受损失,民警也向我们详解基层防诈反诈形势变化。

数据和事实告诉我们,诈骗就在身边,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防范,学会“避坑”,守好养老钱。

丢了“西瓜”才发现“芝麻”也没捡到

一大早,69岁的汪阿姨来到潮鸣派出所,看到民警就问,自己是不是遭遇了诈骗。

“当时对方直接打电话给我,说他们淘宝商家搞活动,加了他微信后发了一个链接给我,让我下载一款软件,说是在上面做任务就能领红包。”汪阿姨说。民警告诉她,这是“线上刷单”,当前普遍的网络诈骗套路。

整个被骗过程中,汪阿姨按照对方说的步骤,通过软件向对方提供的银行卡转账5万元,软件显示转回5.5万元。

“我以为真的赚到了钱。”短短两小时内,汪阿姨又先后向对方转账10万元、3万元。到晚上,对方突然联系不上了。

刑侦副所长李斌告诉她,其实第一次显示转回5.5万元也是虚假的,从头到尾她都没有赚到钱,18万元都被骗走了。

66岁的倪大伯也匆匆找到民警,说被骗了10万元。

“老年人挣钱渠道有限,退休后,我就关注起股票、期货,手里也有一些积蓄,想搞点投资。”倪大伯说,之前有人加他QQ,对方自称是证券公司的内部人员,其公司产品收益比高。

“他把我拉进了一个群,里面的人都说买了他们公司的产品赚了很多钱,看得我很心动。”倪大伯向对方银行账户转账10万元,汇款后对方就失联了。

民警告诉倪大伯,QQ群里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是“托儿”,这是骗子常用的套路。

33c9592207766c1397d641e10637ad73_zjln20230825a0002v01b008.jpg

老年人受骗案占1/3线上诈骗近7成

潮鸣派出所最近一年来接到的诈骗案件中,受害人为老年人的占到近三分之一。老年群体被骗金额往往较大,每人从几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占该所诈骗案件总体涉案金额一半左右。

和以往相比,上门推销产品、讲座集会、传单小广告或虚假出版物等诈骗手段逐渐减少。现在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不断接触微信交友、线上投资等网络生活,针对老年人群的诈骗套路纷纷转到线上。本次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有67.8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遇到过电话电信诈骗,明显高于其他几类线下诈骗手段。

在线上,还有一种“感情骗子”,让老人伤钱更伤心。辖区一位年长女性掉入婚恋诈骗的旋涡,在几年时间里,陆陆续续给境外的那个“他”汇款几十万元。“她完全不知道自己被欺骗,或者不相信被骗。”李斌表示,此类案件受害者,50岁以上中老年单身女性较多。

遭遇诈骗近七成老人懂得求助

在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对“防诈反诈态度”相关问题的参与度,明显高于前面的基础题。

在回答“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反诈知识”这一多选题时,有199人选了新闻媒体的宣传,占比高达88%;也有超过60%的人相信网络、短信推送。同时,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和身边人的经验教训也是很好的反诈知识窗口。

遇到诈骗怎么办?表示会向警察、社区求助的有近七成,会告诉子女、亲友的有四成以上,还有不少老年人会同时选择多种求助方式。但仍有31位受访者表示,被骗后会选择自认倒霉。

对此,李斌深有感触。在基层防诈反诈工作中,就怕老年人固执己见或自觉羞耻,不愿承认被骗,甚至越陷越深,多次被骗。他呼吁,老年人遇到诈骗,一定要多与家属沟通,及时向公安机关咨询求助。

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被选择最多的选项是,各方面加强对老年人的反诈宣教,提升老年人反诈能力,同时,相关部门加大宣传打击力度。

在采访中,多位反诈民警对受访者的选择表示赞同,他们表示,面对日益新颖的诈骗行为,需要多管齐下,个人、家庭、社会、公安机关、政府部门等都应该发挥各自作用,还老人一个“天下无诈”的安全空间。

来源:浙江老年报  作者:记者张伟群通讯员拱公宣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