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新的明星时刻
制图 田兰芳
杭州日报讯 昨天18时40分,杭州发布今年首个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而在半个多月前,淳安姜家镇银峰村汪传祥老两口才从突发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中“逃过一劫”。
“我83岁了,这么大的雨,从没见过……”回顾7月初的突发强降雨,汪传祥还是止不住地后怕,“我跟老伴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子,也都塌了。”顺着手指的方向,山脚处是一片坍塌的房屋,房子被从后方掀开,屋内家具已经被泥石掩埋,“要是那时候在家里,肯定就埋在里面了,要感谢徐书记,救了我和老伴。”
汪传祥要感谢的人,是银峰村的党总支书记徐明新,他还有另一个重要身份——银峰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
暴雨前后,徐明新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素养,敏锐判断、严格巡查,护老汪两口子躲过一劫,一下子成了地质灾害防治系统的“明星”。
紧急撤离
天还没亮透,雨就像开闸的水一样“倒”了下来。
7月1日清晨6时30分,习惯早起巡村的徐明新被雨声惊醒。“大雨下得人心慌。”多年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的经验告诉他:要撤人!他开始给9个自然村的村委成员一个个打电话:“随时准备好撤人!”
7时30分,手机里关于雨量和地质灾害的橙色预警短信密集起来。徐明新冲进雨中,开车前往巨源村、银峰村的2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一一敲开风险区里7户村民的门组织大家转移。
“水积起来太快了。”眼看沿路的村民用脸盆往外舀也“拦”不住雨水进屋的速度,地灾智防App的实时预警也从橙色升级为红色,徐明新带领支委火速行动,把富源村、端坡村靠近山脚边的5户人家也转移了出来,其中就包括汪传祥老两口。
“我们住了一辈子了,没啥事,不用撤……”雨天离家,不少村民百般不情愿。
“这两个地方虽然不是防范区,但房屋年代久远、质量较差,而且他们都是独居老人,行动不便,这么大的雨,撤离总是稳妥些。”面对部分村民的不以为意,经常来这两处斜坡巡查的徐明新坚持自己的判断。
“五保户”心疼冰箱泡水,村委会成员便和村民一起帮忙把冰箱垫高;村民担心辛苦养大的猪困在猪圈里会被淹死,大伙儿便两人一组,将一头头猪捆起来往高处转移……
9时,银峰村累计16户、32人已全部完成撤离,包括2处非风险防范区的5户人家、河道边4户人家,以及村民们舍不下的宠物、家禽;
9时15分,暴雨仍在继续,村口富源溪里的水位暴涨,漫过了5米高的河堤……
此时,仍光脚踩在泥水里跑前跑后的徐明新,突然想起这个点自己应该在镇里开会的,一摸口袋,准备的发言稿已被水泡成了一团。
与镇干部方林通电话后,徐明新才得知,镇里原定两小时的会也只开了不到半小时,临时改为防汛工作部署短会。会议一结束,全镇80多个党员干部全部下到村里救灾抢险,镇里赶来的车却被雨水拦在了村口,无法过桥。
10时,一场“恶作剧”般的大暴雨突然停了,太阳重新向整个姜家镇露出了笑脸。
17时,地灾智防App上的灾害预警全部从红色、橙色变为了蓝色,淳安县防指办也取消了Ⅲ级应急响应。村民们一边清理家中积水和淤泥,一边忍不住“抱怨”。
风险未走
“雨走了,风险未走。”了解地质灾害滞后性的徐明新要求已经撤离的村民,包括非风险防范区的老汪等5户村民,48小时内不要回家,并要求村里的党员干部继续在村里巡查。
“地质灾害有滞后性,镇里要求撤离的群众48小时内不要回家。我在培训中了解到,坡面的泥石吸饱了水,重量巨大,一旦滑下来就是巨大的风险,所以就继续在村里不停巡查,防止斜坡下的村民偷偷溜回去。”徐明新的警惕,源于他对地质灾害的了解:“每年‘驻县进乡’的地质队员都会给我们做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尤其那些警示片里把人卷走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正是徐明新的“严防死守”,让老汪两口子逃过一劫。
第二天上午10点30分,天气晴朗,一切看似如常,但随着一声巨响,汪家老屋塌了。
村民们发现后山发生滑坡,泥石冲垮了50厘米厚的旧挡墙,直接砸穿了老屋后墙,冲进了屋内……此时,老汪正在与老屋相隔一条巷子的儿子家吃饭,逃过一劫。
“暴雨已经过去了24小时,撤出来的村民没回到家去住。如果不是徐书记严格落实警惕地质灾害滞后性的相关要求,后果不堪设想!”消息经过层层上报,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值班室的同志听闻全过程后,捏了一把汗。
暴雨来得急、去得快,却给姜家镇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全镇18栋房子倒塌,其中赤城村受灾最严重,塌了13栋;道路、农田、河道多处损毁,光是路面清淤就用了三天……
不幸中的万幸,全镇群众平安!
灾害发生后,老汪两口子继续住在儿子家中,外嫁的女儿也赶回来照顾。姜家镇干部群众从老汪成功避险的事件中意识到,地质灾害防范要常抓不懈,群测群防员的重要性也被重新审视。
银峰村滑坡发生1个多小时后,浙江省地质院地质灾害防治所的两位专员就赶到了现场,对地质灾害进行识别定性,“浙江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银峰村这次的灾害类型为滑坡。”作为淳安县地质灾害防治“驻县进乡”支撑单位,技术人员随后为银峰村出具了灾后整治指导意见。
除了银峰村,“驻县进乡”队员还对姜家镇全镇以及梓桐镇、界首乡等5个乡镇的26处风险防范区进行逐一核查,查验雨后的风险区有无变形迹象。“我们还需要让无人机在空中飞一圈,采集本轮强降雨暴雨中心的影像,并与往年影像进行对比,通过从空中开展汛后排查,识别是否还存在新的地质灾害前兆。”
“我从村头到村尾需要走5公里,巡查多了,对村里需要重点关注的点位就像我自己手心的纹路一样了解。”正值汛期,徐明新手机上打开最多的应用,除了防汛工作群,就要数地灾智防App。最近关于台风的消息又多了起来,他的巡查任务更密集了。“说句心里话,对我们群测群防员来说,‘明星’时刻,其实越少越好。”
守护平安
“与地震类似,地质灾害无法精准预测,却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早识别、早预防,及时把群众从风险区上撤离,将伤害减小到最低。”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驻县进乡”办公室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地质灾害的风险在山区其实无处不在,有时候一个地方没发生灾害,只是因为雨量尚未达到诱发灾害的那个值。”因此在出现超历史极值的突发强降雨时,基层群测群防员根据自身经验,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就显得格外重要。
2019年台风“利奇马”过境后,杭州以临安为试点,进一步加大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进行“双控”调查识别,建起了基层群测群防员队伍,并通过管理、技术、信息的多维创新建立了省、市、区县、镇街、村五级“一贯到底”的地灾智防管理系统,打造地质灾害“巡查-预警-处置-治理”的预警监测机制闭环。
按照相关要求,作为群测群防员,不仅需要高度的责任心,更需要熟悉掌握地质灾害巡查监测、报警等基本知识,熟悉负责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防范区的位置、威胁对象、撤离路线、避灾场所等。每年,各级会组织两次以上针对群测群防员的培训,夯实整支队伍的专业素质与技能。
在过去,群测群防员被视作地灾防治系统在乡村的“眼睛”与“手脚”。但近些年来,像银峰村此类1小时降雨量超过80毫米、3小时雨量超过200毫米的局地突发强降雨发生得越来越频繁。群测群防员作为“离炮火最近的人”,紧急情况下,还要承担起“大脑”的职责,作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撤离决策。
“就像徐明新这次,正是基于对村里情况的了解,将老汪等多户非风险防范区的村民纳入了撤离人员范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地灾“猛如虎”,防治这只“猛虎”,千种系统万种手段,最终落实还是要落脚于基层人的力量。
目前,像徐明新这样的群测群防员,杭州共有2360人,主要由村干部、党员或骨干群众担任。期望城乡风调雨顺,他们的“明星时刻”越少越好;当灾害来临,也期望更多的徐明新迎来“明星”时刻,以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专业素养守护群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