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玉泉的珍珠泉齐名,旧时也是“湖墅八景”之一!珠儿潭被填埋消失了?你还记得曾经的珠儿潭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0-12 07:58   


在潭底安装了喷水管的珠儿潭。记者 王青 摄

在这个阳光透着暖黄色,大地黄澄澄一片的秋天,杭州曾有一处特别的赏秋之处。

在这里,地上是“珠跳若雨点,珠散随风漪”,天上是“雁过不留影”,两者相映成趣,加之地处杭州城北最繁华的“十里银湖墅”,引得不少文人墨客留恋,甚至有人题匾——寒潭雁影。

“寒潭雁影”曾是旧时“湖墅八景”之一。

这里的潭,便是珠儿潭。

近日,橙友@181××××2103在橙柿互动橙友圈发帖感叹:几年前,为了打通余杭塘路向东延伸到湖墅北路,珠儿潭所在的地方进行大拆迁,拱墅区行政中心搬迁了,珠儿潭被填埋,附近许多建筑夷为平地。

这位橙友甚觉惋惜,甚至提出一个大胆建议:能否异地复建珠儿潭?

珠儿潭真的消失了吗?

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位于拱墅区政府旧址(珠儿潭巷10号)的珠儿潭,曾经的拱墅区行政中心门前。后来,行政中心另觅新址,珠儿潭也随之消失了吗?

地图上搜“珠儿潭”,只跳出来“珠儿潭社区”“珠儿潭巷”“珠儿潭公交站”这些以它命名的地方,并无珠儿潭。

地图上不见珠儿潭,实际找起来也不容易。问了周边几个小区保安,都信誓旦旦地说:“珠儿潭已经被填平了。”

这些回答虽无考证,但也透露出,曾经的珠儿潭,如今只剩下一些边角料的传说了。

但最终,我在一个写着“元谷·湖墅园”的院子里,运河水上派出所门口找到了珠儿潭!

这是一个掩映在绿植与盆景之中的长方形水潭。上方是约一米高的石板护栏,上面参差摆放着栀子花、吊兰、绿萝、金桔等植物。探身看去,红色、青色的鱼儿在潭中浅水中游来游去,一只乌龟趴在潭底的出水管上休憩。

潭如其名,珠儿潭真像一颗珠子。潭后的石碑上记载:潭长7.2米、宽4.2米、深1.5米。青色的护栏搭配错落有致的植物,让这个小水潭有一种别样的清新雅致。虽然水底的“珠儿”早就成了从水管里冒出的“人造珠”,但靠近它依然能感受到历史的斑驳痕迹。

曾经,它用美丽的传说与神奇的自然之手,涵养了众多文人墨客。只是,如今不再是响当当的景点,又藏匿在高墙之内、楼幢门前,确实容易被误以为消失了。

曾与珍珠泉齐名

或许你会纳闷:眼前这个小水潭,是如何名盛一时成为“湖墅八景”的?

珠儿潭始建于何时无从考证,清光绪《湖墅小志》卷四有记载:“珠儿潭横直不过五六尺,珠儿从水底涌起,刻刻不绝,亦奇观也。”

我们无法穿越时空,回到历史的光影里去领略它的风光,但想象一下,大珠小珠源源不断地从潭底涌出,多么神奇!

再来讲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吧——

曾经,杭州龙井一带有一条老龙,狮峰上有一头为非作歹的雄狮。百姓受雄狮折磨,苦不堪言。为解百姓之苦,老龙遂与雄狮相斗。正当雄狮招架不住之时,老龙不幸被打中双眼,两只眼珠咕噜噜掉出,一只落在西湖边的玉泉,化成泉源,称为珍珠泉;一只落在湖墅,成一方潭,称为珠儿潭。

将珠儿潭神话为龙的眼睛,并与珍珠泉齐名,可以想见,在某一段历史时期,珠儿潭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或许是这样的原因,不少文人墨客曾居住在珠儿潭。

《梓里丛谈》的作者凌璋林、文人张洵皆居住于此,后来,“小唐寅”陆飞、近代名人徐行恭相继住在珠儿潭旁边的西式花园别墅,珠儿潭就在他们的家中院子里。到了近代,珠儿潭也一直在原拱墅区政府大院、拱墅区行政中心院内。

这样想来,珠儿潭难找也就情有可原了。

此前被填的不是珠儿潭

因为居于院落之中,很多人只闻“珠儿潭”大名,却未曾走近好好看一看,也更容易相信“珠儿潭被填平”的传言。

一位曾在拱墅区政府大院工作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其实,当年大院里另外修建了一个大得多的景观池,比珠儿潭要气派得多,后来,随着拆迁重修,景观池确实被填埋了,“南来北往的人匆匆一瞥,误以为填的是珠儿潭。”

实际上,自明代之后,珠儿潭的名气就渐渐没落了——未能入选新“湖墅八景”。

后来,北新关码头带火了湖墅一带的米业、纸业和锡箔业,五届庙、卖鱼桥商贸发达,“十里银湖墅”成为杭州城北的一片商业胜景。信义巷、草营巷、珠儿潭构成的两线一点处于“十里银湖墅”的最北端,但最有名的是北新关码头,其次是卖鱼桥。

偏偏,人们对珠儿潭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1924年3月22日《申报》刊载了一篇《余杭路游记》,在提到观音桥汽车站旁的名胜时,就介绍了珠儿潭。

近代以来,这一带多以珠儿潭命名。像建于明洪武三年的五届庙,在民国后被改叫珠儿潭米业公所。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修了一条路,起名珠儿潭巷。再后来成立了社区,叫珠儿潭社区。

或许,这就是杭州人独有的人文情怀——任尔东西南北风,独钟爱那一汪清潭。张洵的几句诗道出杭州的这份浪漫:“北来米舶似云集,市尘杂沓昏朝曦。独有斯潭朗如鉴,照彻万类呈妍媸。”

你对未来的珠儿潭有什么建议?

在一些老杭州的记忆里,至少到上世纪80年代,珠儿潭还保持着原样。原来的珠儿潭呈正方形,东南面有4只抱磴,磴高0.45米,蹬面直径约为1米,两侧有虎头图案。

上世纪80年代,因附近建筑打桩,破坏了水脉,水珠从潭底涌出的奇观不复存在。居住在贾家弄新村的蒋阿姨回忆,2000年左右,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珠儿潭,只记得“一潭死水”。

2005年左右,杭州开展五水共治,拱墅区对珠儿潭进行了治理,在潭底安装了喷水管,潭水重新变得清澈,周边也被装扮得很雅致,至今依然保持着每周一次的临场养护。

如今说起珠儿潭,多指珠儿潭社区。从水潭变成片区,从一个具象的点变成一个区域的代名词,珠儿潭用它小小的身影,将历史的光投影在高楼大厦之间,为这座城市、这片土地,带来一种绵延的生命张力。

历史如水,从这个珠儿般的潭里流过,带走了无数倒影,也留下无数记忆。不知道,你是否也曾趴在青石栏上,对着一汪潭水诉说心事?又或者,也曾向着蓝天寻找大雁的身影?

如果你的回忆里有珠儿潭的身影,如果你对珠儿潭的未来有什么好建议,欢迎来橙柿互动留言跟我们聊聊。让我们用一个个记忆碎片共同拼出“我们的珠儿潭”。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王青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