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速度”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10-02 06:13   

第一时间赶赴震中 第一时间救治伤员 第一时间捐款捐物

杭州日报讯 时至今日,泸定地震已经过去近一个月。回想过去的一个个不眠之夜,杭州帮扶甘孜州工作队的队员们仍历历在目。

一方有难,八方来援。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以来,杭州帮扶甘孜州工作队冲在前头、干在实处、争分夺秒,在抗震救灾中架起杭州人民与灾区少数民族群众的“连心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援川干部送来首笔省外企业捐款

“家里受灾情况怎么样?还缺什么东西?”在泸定县磨西镇共和村,杭州帮扶甘孜州工作队队长罗林锋坐在临时安置点的帐篷旁,与受灾群众边吃盒饭边拉家常。

磨西镇位于灾情最严重的海螺沟,属于多民族聚居地区,当地有不少彝族居住。建在悬崖边的共和村是该镇最偏远的一个村庄,也是杭州援建的乡村振兴项目所在地。就在地震发生前一周,罗林锋刚来过这里。看到昔日各族群众的美好家园如今满目疮痍,援川干部们揪心不已。

为了尽快帮助泸定受灾群众重建家园,工作队迅速行动,对接杭州大后方的力量支援抗震一线。地震发生后3小时,罗林锋就与多家杭州企业取得联系。当晚,经过反复沟通和紧急磋商,阿里巴巴决定捐款500万元。

次日上午,罗林锋带着阿里巴巴驻甘孜州特派员赶往州红十字会完成现场捐赠手续,这是甘孜州震后收到的第一笔省外企业捐款,也是浙江单笔数额最大的企业捐款。此后,其他企业和爱心人士纷纷跟进,积极捐款捐物。截至目前,在工作队的组织协调下,社会各界累计捐款捐物2451.6万元。此外,工作队全体干部人才个人捐款14.2979 万元。

震后一小时

援川医生带队赶赴震中救人

“黄院长,医院需要您,派我去!”地震发生后一小时,在泸定县人民医院挂职的援川医生王坚就主动请缨,带领4辆救护车、20名医护人员及抢救物资奔赴地震重灾区得妥镇。

得妥镇位于泸定最南端,汉、彝、藏等多个民族杂居于此。在损坏严重的得妥镇卫生院和救援力量的最前线洛进沟大桥,王坚建立起2个医疗救治转运点,争分夺秒地从死神手中抢回一个个生命,累计救治转运各族群众80余人,每天只有到深夜才能抽空窝到车里或帐篷里打个盹。

伤员被转运到泸定县人民医院后,姜勤、郦逸沣、葛加海、徐翔、赖吉利等其他援川医生已在这里严阵以待。信息登记、分级管理、抬伤员、推轮椅……援川医生们齐心协力、夜以继日,全力投入到伤员抢救工作中来,最长的连续工作达60个小时。

在泸定县中学,援川教师们则在另一条战线上坚守着。刚刚担任泸定中学校长的学军中学副校长方润根临危受命,带领援泸教师团队参与转移学生2000余人,并全力维持教学秩序,安抚学生情绪,确保就读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中秋节,杭州教师们又陪着各族学生一起吃月饼、发牛奶,在学校度过了一个特殊的中秋。

六个“第一时间”

援川工作队彰显杭州速度

从地震发生的第一秒开始,“援甘铁军”的“杭州速度”就贯彻到了抗震救灾的每一个环节。

第一时间确认安全。地震后,队员们迅速按照演练预案逃生,无一人在地震中受伤。脱险后半小时就通过工作群、电话确认各自状态,并向工作队、挂职单位、派出单位和家人报平安。

第一时间报告情况。在确定全体人员安全后,工作队第一时间向后方报告地震情况和挂职干部人才安全情况,当天下午即形成首份书面材料。

第一时间成立专班。震后3小时,工作队紧急成立了抗震救灾应急专班,统筹指挥各县市工作分队,聚焦泸定县这一重灾区组织力量参与抗震救灾。

第一时间慰问队员。震后6小时,冒着仍在发生余震的危险,罗林锋带队赶赴泸定县慰问抗震一线队员,为在泸定县人民医院和泸定中学的4名医生和14名教师加油鼓劲。

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地震次日,工作队下发抗震救灾倡议书,并组织开展专项行动,要求全体挂职干部人才在抗震救灾硬战中充分展现杭州党员干部人才先锋模范作用。

第一时间参与救灾。工作队组织28名干部人才组成抗震救灾先锋队。罗林锋身先士卒,连续7天下沉泸定县并深入磨西镇;挂职干部王峰吃住在泸定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连续工作超42小时。

与灾情赛跑,为生命开路,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抗震救灾“杭州速度”的背后,是杭甘两地对口支援结下的深情厚谊,是五十六个民族如石榴籽一般紧密团结的动人画卷。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陈立平  编辑:管鹏伟
返回
时至今日,泸定地震已经过去近一个月。回想过去的一个个不眠之夜,杭州帮扶甘孜州工作队的队员们仍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