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求助派出所调取自己年轻时的身份证照片 “我大哥牺牲70年了,我想给他画张肖像……”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2-07-05 07:39   

杭州日报讯 6月中旬,钱塘公安义蓬派出所接到了这样一件求助:“我想调取自己几十年前第一张身份证的照片,不知道可不可以?”

求助是辖区73岁的沈大伯通过子女转来的,而这样的求助,派出所从来没有接到过。户籍民警郎浙琳一面咨询相关政策,一面与沈大伯取得联系,询问调取身份证照片的原因。“我大哥牺牲70年了,我想给他画张肖像……”电话里,沈大伯中气十足。

一段关于烈士家庭的亲情故事,因为一张证件照,渐渐清晰了起来……

“我们所有家人都想来见证这一刻”

沈大伯要找的身份证照片,原用于他本人的第一代身份证上。拍照时,他才30岁出头,年轻、精神,样貌最好。“现在的身份证照片是60岁之后拍的,样貌已经相差太多了。”沈大伯说。

调取旧照片是为了给大哥画一张肖像,这一点沈大伯在电话中便说得很清楚了。沈大伯的大哥名叫沈德泉,离开家乡那年不过20岁出头。兄弟俩在年龄上虽相差20岁光景,但有一点十分相似。“我和大哥一样,从小到大都不爱拍照。”沈大伯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民警说,“我连自己年轻时的照片都没有,只好来麻烦你们了。”

上级部门回复派出所,沈大伯本人提出调取身份证照片的请求并不违反相关政策,于是,民警便让沈大伯抽一个方便的时间,亲自到所里办理业务。6月24日,派出所的户籍窗口一下子热闹了。沈家的3个小辈先走了进来,和民警聊了几句,然后沈大伯的女儿折回门口,将父亲搀扶进了派出所。

沈大伯近年来身体不是很好,腿脚有些不便,但来派出所那天,他的精神特别好,脸上满是激动的神情。和他一起来派出所的,还有两位与他差不多年纪的老太太。“一个是我姐姐,另一个是我的阿嫂,我们所有家人都想见证这一刻。”说着,沈大伯的眼眶有些湿润了。

郎浙琳早就做好了全部准备工作,她登录系统,很快调出了沈大伯的存档信息,然后将沈大伯第一代身份证上的照片打印了出来。接过那张拍摄于40年前的黑白照片,沈家的3位老人默默地看了许久,那位牺牲在异国他乡的亲人,仿佛近在眼前……

“我妈看着我,越看越像大哥,也会哭”

1951年,沈家长子沈德泉23岁。除了跟着爸妈下地干农活,他还响应政府号召,报名当了民兵。后来,村里号召适龄青年志愿报名入伍,奔赴抗美援朝战场,沈德泉兴冲冲地报了名,没想到被刷了下来——征兵部门见他脚有点肿,认为他不符合参军条件,没要他。

沈德泉急了,连连解释自己并没有残疾,脚肿是因为总穿着套鞋下地干农活,被水泡胀了。最终,他和战友们坐上了火车,远赴朝鲜——那是他人生中头一回出远门。

在抗美援朝战场,沈德泉成了一名后勤兵,负责从后方往前线运输弹药。半年时间里,凭着勤奋勇敢,他被提拔成了副班长。身在他乡,沈德泉一直牵挂着父母和弟弟妹妹,难得有拍电报回家的机会,他还特意向父母提要求,希望能寄去家里人的照片,尤其是2岁弟弟的照片,好让他在前线有个寄托。“大哥说的弟弟,就是我。”沈大伯说。

战事让通讯变得格外滞后,前线的消息传到杭州时,往往已是“旧闻”。1952年,沈家的兄弟姐妹听到消息,大哥沈德泉可能已经牺牲了。很快,这个消息得到了确认——1951年11月25日,在运输弹药的过程中,部队遭到敌机轰炸,沈德泉不幸牺牲。“大哥牺牲后,哥哥姐姐一直瞒着爸妈,只说他一直在前线。”沈大伯回忆,“后来,仗打完了,也瞒不住了……”

从小到大,沈大伯时常看见母亲捧着大哥唯一的照片,坐在门槛上,怔怔地看着远方,像是在等一个奇迹,大儿子能突然出现在家门口。后来,看到大儿子的照片,沈家二老就会哭。“等我慢慢长大,我妈看着我,越看越像大哥,也会哭。”沈大伯说。

子女们不忍心父母终日伤心,就把大哥的照片藏了起来。父母过世后,大家将大哥的照片再取出来时才发现,那张唯一的黑白照片已经完全模糊了,什么都看不清了。

“但愿在我活着的时候,能看到大哥遗骸回乡”

70年过去了,当年2岁多的小弟弟成了73岁的老人,而沈大伯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已经去世。去世前,哥哥姐姐都提到了大哥的照片。“他们都说,大哥的照片没了,真的很遗憾。”沈大伯说。

去年,钱塘区组织了一场《长津湖》观影活动,邀请不少退伍老兵前来观看,9位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的本区籍烈士也以特殊的形式被“请”到了现场——写有烈士姓名、出生地、牺牲地、生卒年份的铭牌被隆重地摆在了影厅的第一排座位上,其中就有沈德泉的名字。

今年6月,沈大伯和家人去义蓬街道沙地文化馆参观时,一眼就看到了大哥的名字。“其他烈士都有照片留下来,可我大哥只有一个名字,照片墙是空着的。”沈大伯百感交集地说,就在那次,他突然想,能不能对着自己年轻时的照片,为大哥手绘一张肖像作为纪念,“家里老人说过,大哥长得和年轻时的我挺像的。”

拿到沈大伯的旧照后,沈家人请来了一位画师,又从村里找来几位沈德泉烈士的同龄人,让这些年逾九旬的老人帮忙回忆烈士当年的样貌。“大哥的脸比我的稍长一些,画师参考了当年的军服样式,给大哥穿上了军装,戴上了军帽。”看着大哥的肖像,沈大伯激动极了,“老人家看到肖像,都说很像、很像……”

烈士的肖像已由沈家人提交给了沙地文化馆,从此,馆内沈德泉烈士的资料终于补全了照片。不过,沈大伯还有一个心愿未了。“但愿在我活着的时候,能看到大哥遗骸回乡,入土为安。”老人说,他在前两天的新闻里看见,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将于9月回国,“我们都想有朝一日大哥也能魂归故里。”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马小利 董超君 记者 李维和  编辑:陈东
返回
6月中旬,钱塘公安义蓬派出所接到了这样一件求助:“我想调取自己几十年前第一张身份证的照片,不知道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