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群90后三度上岛寻鸟 已经发现了近200种
都市快报报道 上周日早上8点多,杭州双浦吴家渡口,15个年轻人乘坐渡轮驶向五丰岛。五丰岛是江心岛,很多人也称它为杭州的“桃花源”。这些年轻人今天要做的事,便是观察岛上有多少种鸟。
一群人9点左右上的岛,沿着观测路线步行,右侧临江,左侧是农田、芦苇、鱼塘。
岛上鸟类品种和数量很多,但都怕人,大家小心翼翼,走走停停,听到鸟叫,立即拿出望远镜。
“手持望远镜可以将观测目标放大8到10倍,适合手持搜寻鸟类。而需要三脚架固定的单筒望远镜,可以放大60至70倍,能远距离观察鸟类的细节。”带队的“宽宽”告诉我。
宽宽是生态造景师,大学学的是园林设计,因为喜欢动植物,后来转行从事生态多样性相关工作。
作为外行,我跟着他一路观察,即便拿着望远镜,也很难找到,即便看到,也分辨不出品种。但宽宽每次都能第一个发现鸟的踪迹,大家都很激动,七嘴八舌讨论着鸟儿的羽毛颜色,分辨品种。
“很多鸟飞得很快,一眨眼就不见了,我们经常在野外寻鸟,有时听到细微的鸟叫,也能大致判断是什么种类。”
上午9点多,三两只燕子在水塘上飞过,大家很兴奋,有人说:“春天来了!”
宽宽说,这个季节在杭州应该还看不到燕子,不太可能是提前飞回来的,“它们应该还在大洋洲、东南亚等过冬,通常3月的杭州才能看到燕子。”
为何燕子这时会出现在五丰岛?
宽宽猜测,它们可能根本就没有飞走,留在了杭州。“可能是温度影响了迁徙,目前还不好判断。”
这次在五丰岛上,大家还看到了很多没飞走的候鸟,比如灰头鹀、白眉鹀、黄眉鹀等不同种类的鹀。
“鹀的品种和数量很多,接下来它们会飞到西伯利亚、中亚、中国东北一带去繁衍,这可能是今年春天在杭州最后一次看到这些候鸟了。”
在这里,大家还看到90多只鸬鹚。
“它们基本都是群体出现,早晚捕鱼,中午晒太阳,捕鱼的时候,鸬鹚分工很明确,有的专门负责吃,有的去围追鱼类。捕鱼的时候,鸬鹚的身姿就像在水中跳芭蕾一样。捕完鱼的鸬鹚会飞到高高的树上,把翅膀打开晾干。”
一上午,大家在五丰岛上一共看到了40多种鸟类。
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棕背伯劳、强脚树莺、纯色山鹪莺、黑尾蜡嘴雀、田鹀、小鹀,栗耳鹀、北红尾鸲、黄腰柳莺、红胁蓝尾鸲、纯色山鹪莺、白骨顶、苍鹭、白鹭、珠颈斑鸠……
宽宽说,这是他们第三次上五丰岛做鸟类观察统计,三次下来,在五丰岛上一共观察到差不多200种鸟。
这次的观鸟活动,是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与杭州生态环境局西湖分局合作的科研项目,西湖区作为全省29个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试点地区之一,生物资源丰富。从2021年8月开始,西湖区开展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目前共调查到陆生高等植物578种、陆生脊椎动物112种,大型真菌34种。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种,还计划2022年底完成全域生物一本账工作,建立大数据库平台。
“原乡野地”创始人叫沈秋,90后,余杭人,美国康奈尔大学环境工程硕士,回国后先在上海投行工作,后来回到杭州,成立“原乡野地”,专业从事生物多样性调查。
算上沈秋,“原乡野地”全职人员一共五个,基本都是90后。
陈奕宁,硕士,曾在英国学习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专业。
王翠,北京师范大学鸟类学硕士。
傅朝汛,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
蒋天沐,浙江大学园林专业,今年刚刚加入团队。
他们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对余杭东明山进行为期一年的生物多样性调查。
近些年,杭州人在朋友圈里晒出的貉、中国瘰螈等照片和影像资料,都是他们在调查中发现的。
去年9月,他们在余杭径山利用红外相机,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麂。
去年,团队还在余杭北湖草荡启动了北湖鸟类研究与保护项目。截至目前,在北湖草荡记录到263种鸟类,国家一级保护7种,分别是白鹤、白头鹤、朱鹮、彩鹮、黄胸鹀、东方白鹳、白尾海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5种。
其中,团队在北湖鸟类研究与保护项目时,为北湖草荡增加了8种鸟类新纪录。
它们分别是:白喉针尾雨燕、日本松雀鹰、大嘴乌鸦、白颈鸦、黄腹山鹪莺、普通朱雀、红嘴相思鸟和黄臀鹎,其中日本松雀鹰和红嘴相思鸟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