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11月26日,“七一勋章”获得者、新华通讯社原国际新闻编辑部干部、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之女瞿独伊,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瞿独伊祖籍萧山,幼年时随母亲杨之华离开萧山,在前苏联长大,新中国成立后又长期在前苏联地区执行新闻报道任务。
2001年瞿独伊在衙前农村小学校
然而,无论走多远多久,年幼时就印刻在记忆里的那个家乡,始终让她氤氲心头。瞿独伊的女儿李晓云曾说,来家乡走走看看,一直是瞿老心里的愿望。
就在9天前,在由萧山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联合杭州日报萧山分社策划推出的2021萧山名人后裔文化访谈第二季活动上,她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回到”杭州萧山,这个她心心念念的家乡。
她在家乡的“热度”始终未减
11月18日,2021萧山名人后裔文化访谈第二季活动上,一则视频牵动着许多人的心。
视频里,瞿独伊拿起萧山产的仿唐代越窑秘色瓷茶杯做了饮茶的动作,仿佛喝到了家乡的水。随后,她又紧紧抓住萧山萝卜干,放在鼻尖轻嗅,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杭州日报萧山分社在北京看望瞿独伊
这是杭州日报萧山分社社长郭燕在北京探望瞿独伊时的画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瞿独伊入选“七一勋章”提名建议名单、到获得党内最高荣誉,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她在家乡的“热度”始终未减。
早在七一前夕,郭燕就曾通过视频采访李晓云,听她讲述了母亲的百岁人生。7月2日,杭州日报刊登了《百岁“杭州女儿”瞿独伊荣获“七一勋章”——本报独家专访瞿独伊女儿李晓云》一文,致敬这位“杭州骄傲”。
10月22日,听说瞿老在家休养,郭燕带着采访小分队再次前往北京。幸运的是,采访小分队不仅见到了这位赓续红色红色基因、与党同龄的百岁老人,也带去了故乡对她的问候、致敬和怀念。
由于年事已高,当时的瞿独伊已无法说话,但当听到“萧山老家来的人”时,她面向镜头,缓缓举起右手,左右摆动了一下,向家乡人打起了招呼。
这让一旁的李晓云都很惊讶,“拜访她的朋友、媒体很多,但都没有像今天这样让她动容。。”
名人访谈活动现场照片
在18日举行的萧山名人后裔文化访谈现场,瞿秋白、杨之华外甥女、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侨联原副主席吴幼英代表瞿独伊、李晓云一家参加访谈时还说到了一个细节,“我小的时候,姨妈(杨之华)和我的妈妈(杨之英)总在我耳边提‘三岔路’。”当时的吴幼英还不懂其中的意思,后来才知道姨妈和妈妈说的是老家——三岔路村。
“他们从未忘记自己是萧山人。”吴幼英说。
吴幼英谈杨之华
99岁那年,她还想回家看看
萧山区委党研室(区志办)主任徐燕锋对李晓云提及母亲的一个细节印象深刻。2020年10月,李晓云和丈夫前来萧山时,捐赠了一些杨之华一家的珍贵照片。那时,瞿老的身体已经不太好,很多事都不太记得,只能和家人做几句简单的交流。李晓云告诉母亲自己和丈夫要来萧山看看,瞿独伊很快回答说,“我也去”。只是,由于担心母亲的身体状况,最终,李晓云没带母亲一起来萧山。
沈国强请瞿独伊为家乡题字
在过往的数十年里,瞿独伊有过两次萧山之行。
第一次是1981年,瞿独伊曾返回沈家老宅,在那里呆了近一个多小时。
2001年7月24日,瞿独伊又回了一次萧山。那次,她还在衙前农村小学校留下了自己的笔墨——“弘扬衙前农民运动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幅墨宝被精心装裱,至今仍悬挂在沈家老宅的院落内,感染着一代代后人。
沈国强与瞿独伊
虽然回乡的次数不多,但即便到了晚年,瞿独伊始终心系家乡。
2010年,原萧山区坎山镇党委副书记杨晓亮曾在瞿独伊家中,与她有过大半天的交流。当说起老家三岔路村想为杨之华修建纪念公园,想请瞿老为公园题字,她脱口而出“就叫之华公园吧!”随后,她便提笔写下了“之华公园 瞿独伊题”。
2014年3月,上海举行瞿秋白、杨之华夫妇等中共早期领导人铜像揭幕仪式,瓜沥镇文化广播站站长沈国强作为家乡代表应邀参加,并有幸见到了当时已经93岁的瞿独伊。
“时隔七年,瞿老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仿佛就在耳畔。”沈国强回忆,当时的瞿老精神矍铄、开朗乐观,三天时间与瞿老及她的家人在一起,始终得到瞿老的“照顾”。“活动中,瞿老时不时告诉陪伴而来的女儿、女婿等家人,要带上家乡人一起揭幕、献花、合影,点点滴滴感受到的是一股浓浓的乡情。”
活动结束用餐时,瞿老还欣然接受了沈国强的提议,用餐厅的便笺,为家乡写下祝福。
瞿独伊提字
她写道:“愿我母亲的故乡——萧山越来越美好”。
瞿老走好!故乡为有您这样的杰出乡贤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