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奖考学 四年出了3位清北生!杭州这个村建起“才富共盈”生态圈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10-28 14:39   

杭州日报讯 在杭州大城北,有个叫“蒋家浜”的地方。

这个连老杭州人都不一定熟知的角落头,近四年来却连出了三位“清北生”:2018年,冯语凡考上了北大数学系;2020年冯一擎被北大物理系录取;今年,又一位本地学子潘奕晨,考上了清华大学的“数理基础科学+电气工程”专业。

再细一打听,随着城市发展脚步的加快,小小“蒋家浜”认识到人才在当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出台奖励政策传承和发扬当地的崇学重教风尚,另一方面还积极组建“人才智库”,呼唤人才反哺家乡,从而建起了一个共富路上的“才富共盈”生态圈。

崇学重教蔚然成风

记者在拱墅区康桥街道蒋家浜经合社党委书记、经合社董事长顾丽强的办公室里见到了北大学子冯一擎的爷爷冯智德。

冯智德今年71岁,在村里,大家都叫他“阿德”。“我们是很普通的家庭,文化程度也不高,我小学都没毕业。”冯智德说。“孙子读书一直不错,我们就一直鼓励他。”

冯一擎小学就读于天长小学,初中在文澜中学,高中在杭二中,当年中考考了杭州市第二名。

冯语凡则是一位数学高手,从小便有数学天赋,希望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华罗庚杯……屡次在国内外数学竞赛中获奖,最终保送北大数学系。

潘奕晨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高中期间分别获得第三十六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三等奖、第十七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二等奖。2021年高考以浙江省第17名704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我们村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很支持教育,我记得那时候考中专,只要考上了,村里就奖励几百元。”顾丽强说。

而如今,蒋家浜人的日子越来越好,考学奖励也提高了。村里明文规定——考上大专、本科奖励1000元,考上北大、清华学生,一次性奖励5000元。此外,村里为了鼓励经合社股民及股民子女进一步深造学习,凭研究生以上毕业证也一次性奖励1000元。今年9月,蒋家浜村所在的康桥街道也出台了“十条教育支持举措”,涉及教育基金、优秀教师选树、落实各经合社学生奖助学金政策等。

“奖金并不多,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我们康桥人其实是有崇学的传统的,古代我们这里还出过状元。”康桥街道乡贤会会长杨秋年介绍说,相传,清朝年间,康桥义桥村原名为“三元方”,曾经出过三名状元,其中一名状元还当过乾隆皇帝的护卫。

请回人才反哺家乡

“我们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8岁,是整个拱墅区经合社领导班子里最年轻的,其中有好几位都是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都是我一个个把他们邀请回来的。”顾丽强说,“拆迁后,经合社还有10%的留用地要建设发展、招商引资,我们打算引进发展大健康产业,更加需要有才干的年轻人回来参与。”

90后马丹阳是“本塘”蒋家浜人,她就是其中一位“回来的人才”。小马大学学的是艺术设计专业,此前在一家全国连锁企业担任设计主管,接到顾丽强的邀请后,她甘愿降薪回到经合社工作,目前主要负责经合社党建、外宣和投资项目的设计工作。

与中石油合作建成的拱康路加油站,是蒋家浜10%留用地项目之一,离不开另一位人才的助力。当年,沈毅已经在中石油工作多年,担任加油站站长,后来他被村里“请”了回来,目前已是蒋家浜经合社的班子成员之一。“做加油站项目他很专业,没有他的帮助,我们连买什么样的加油设备都不知道,这个项目是做不起来的。”顾丽强坦言。

随着2017年蒋家浜全域完成撤村建居,被城市化进程所彻底拥抱,蒋家浜所在区域如今是大城北开发、运河新城开发的“主战场”,区域内的大运河博物馆、运河新城、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项目、邵逸夫医院大运河分院等大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

“我们要建一个人才库,村里出去的高才生,想回到经合社工作的,我们举双手欢迎,在外工作的,也可以当村里的发展顾问。”顾丽强说,“蒋家浜拥有9万平方米的经营用房以及80余亩待开发留用地,亟需引进更多的智力外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许卓恒 通讯员 汤美玲 马丹阳  编辑:高婷婷
返回
这个连老杭州人都不一定熟知的角落头,近四年来却连出了三位“清北生”:2018年,冯语凡考上了北大数学系;2020年冯一擎被北大物理系录取;今年,又一位本地学子潘奕晨,考上了清华大学的“数理基础科学+电气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