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神兽出笼” 带娃“老漂族”压力陡增 身心俱疲的他们更需“精神赡养”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7-17 08:41   

指导专家 陈斌华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大科主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最近杭州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三伏天。连续几天,户外最高气温均高达38℃,走在街面上,空气热到烫手,撑阳伞、吹风扇都难以消除高温带来的闷热感。

虽然高温酷暑打消了大家出门的积极性,但是家长们却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几天杭州市民中心的杭州青少年宫人来人往,随处可见前来上兴趣班的孩子和陪读家长的身影。

年轻人因为工作日要上班,接送孩子的重任只能落到了家里老人身上。记者前天在这里转了一圈发现,80%的“陪读大军”都是老年人。

据《杭州老龄事业公报》公布的数据,2019年,杭州估算外来老龄人口大致已有30万。而据本报一项网络抽样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外地来杭老年人是为专程照顾晚辈(带孙辈)。

长达两个月的暑假,离了校园的“神兽”们纷纷“出笼”,无疑更加重了“杭漂”老人群体的压力,他们既要忍受杭州的“火炉”天气,又要付出比平时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孙辈,很多人身心俱疲。

为了照顾“孙辈”

几乎放弃自己的生活

在青少年宫科体楼,王阿姨身旁的大包小包特别显眼。“这个大包是装小马扎的,有时候人多没位置坐,自己带个方便些;小包里是水果和零食,大孙子要连上3小时课程,中间要给他吃点东西垫垫饥……”王阿姨向记者展示她包里的物品,除了夏日必备的扇子、帽子、水壶,还有防蚊用的风油精和小孙子睡觉用的小玩具。“来青少年宫学习就像旅游一样,吃的、喝的、用的都要准备好,落了哪个都不行。”

王阿姨是东北人,退休之前是一名教师,来杭州已经7年了。“大孙子2个月的时候我就到杭州帮忙照顾,现在小孙子也3岁了,全是我带大的。大孙子在青少宫学珠心算,小孙子在家没人照顾,就一起带出来。”

虽然在杭州多年,儿子儿媳也很孝顺,但谈起现在的生活,王阿姨还是摆摆手说不习惯。每天比儿子一家提早一小时起床做好早饭,送完大孙子上学后带着小孙子逛菜场,下午打扫卫生准备晚饭,饭后唯一属于自己的时间就是下楼在小区周围走路。看似规律有序的生活,王阿姨却并不喜欢。“我是一个蛮喜欢交朋友的人,但我们住在老小区,居住的都是杭州本地人,我听不懂他们说话,所以一直没有交到一个知心朋友。”

除了身处异乡的孤独感,最近杭州的高温天气和全身心照顾孙辈的精力透支,让王阿姨心神不宁。王阿姨说,最近睡觉时总是会惊醒,有一次还做到了因为赶不上公交,孙子上课迟到的噩梦。自己的情绪也不受控制,常因为一点小事和儿子起争执,冷静下来又心疼儿子,上班那么累还给他添麻烦。

“之前在老家,街坊邻居都知道我教了一辈子书,还是老年合唱团的骨干,都尊称我为王老师。现在到了杭州,他们只知道我是宝宝奶奶、贝贝奶奶,我好像没有名字一样,失去了自己的生活。”聊到最后,王阿姨满脸愁容。

适应不了城市生活

曾经的种田能手失去信心

相比王阿姨不能回老家的无奈,胡爷爷的忧虑在于自己无法适应节奏快速的城市生活。

胡爷爷今年75岁,两年前从老家金华来到杭州帮忙带孙辈。暑期孙子在青少年宫上围棋课,他每天将孙子送进教室后,就坐在门外的小公园处等待。小公园闷热还有蚊虫,有家长建议他去科体楼避暑。他笑着说这些他都不怕,之前在老家,这个季节还要顶着烈日去双抢,他就怕自己离开后找不到孙子的教室,无法按时接他回家。

胡爷爷说因为自己没上过学,看不懂路牌,很怕迷路,平常在杭州的活动范围只在小区楼下和经常去的菜市场。接送孙子参加青少年宫培训班的这条路还是跟着儿子走了几遍后,靠认参照物慢慢熟悉的。“杭州的路走几步就是一个岔路口,还三天两头翻修。我年纪大了,记性也差,不敢乱走,怕找不到回家的路。”

因为早些年在田地里劳作落下了旧疾,胡爷爷有腰疼腿麻的毛病,所以他走路会比常人要慢。有一次因为腿脚不便,走在路上被人嫌弃,胡爷爷对此非常委屈。“杭州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感觉路上的行人都是跑着的,走在路上看到大家都超过自己,真的有种‘老了不中用’的感觉。”

胡爷爷也想过回老家,但是又放心不下儿子一家的生活,每天都在纠结,人也不似从前开朗。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实习生 叶歆 通讯员 李彬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