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萧山老人曾挑猪粪挣工分养活家人!今年正好100岁!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7-13 18:44   

萧山日报讯 俞明标,1921年8月出生,现居住在萧山区宁围街道金二社区,家庭和睦,身体健朗。他以言传身教,培养了两个“创一代”儿子,其中,二儿子俞先富是杭州萧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小儿子俞张富是区政协常委、凌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位百岁老人感谢“党的好政策”,让他能够享受“岁月静好”的晚年生活。

“全靠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好生活。”出生于1921年的百岁老人俞明标,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一身红色的衣服精神气十足,时不时地还站起身来走几步,看着儿孙围绕在身边,老人深感到幸福和自豪。幸福的是,孩子们都很孝顺,一有时间就来看望他和老伴;自豪的是,他培养的孩子都很有出息,其中两个儿子抓住改革开放的好时机,先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如今发展得不错,为家乡做出了贡献。

教后辈 多做善事多做实事

这段时间,俞明标老人和94岁的老伴一直住在小儿子打造的“庄园”里,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模样,出门就是草坪和绿植,这让俞明标很是欢喜。

每天早上5点多,老人就起床出门散步了。怕老人年纪大了摔跤,家人总是想要搀扶一下,老人总会一把甩开。“我自己走!”老人在前面走着,家人不放心总会在后面跟着。

“你看,我爸100岁了,有时候走得比我都精神。”俞张富说,只要不出差,他每天一大早都会来看看老父亲和老母亲,因为他知道,父母的心里一直记挂着子女们,就像小时候一样,总会习惯地守在门口等着孩子们回家。

采访的当天,正值俞明标老人的子女都在,看着一大桌子的人围着吃饭,老人掩饰不住的笑意。吃饭时,老人又特意对着二儿子和小儿子“唠叨”了几句:“虽然现在你们公司做大了,但不能忘本,多给社会做点实惠事。”

两个儿子听着父亲的嘱托,连连点头:“知道的,您的话我们一直记在心上,您就放宽心。”

“两个儿子都这么成功,是您教得好!”每当听到这样的赞扬,俞明标只是笑着说:“是他们自己努力。”

“我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都靠党的好政策,靠孩子们孝顺啊。”老人看着儿孙满堂,打从心底里高兴。

俞明标(前排左一)与家人合影

早当家12岁打理40亩棉花地

1921年农历八月初三,俞明标出生在新湾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家里6个孩子,俞明标排行老大。

彼时的萧绍平原,钱塘江的南沙一带连年遭受坍江之苦,农民还深受地主豪绅的压迫和剥削,吃不饱、穿不暖,日子的苦可想而知。

作为家里的老大,又是儿子,俞明标从出生起就意味着要肩负起更多的生活重担。他从小就要扛着锄头在地里干活,得空了还要照顾家中年幼的弟弟妹妹,生活的艰辛让他看起来是如此的瘦弱。

12岁那年,他就从新湾赶到宁围一带,帮助打理40亩的棉花地。也从这片棉花地开始,俞明标就与宁围结下了一辈子的缘。

20多岁的俞明标把家安在了宁围,几个孩子也先后出生。“我们一共七兄弟姐妹,而且小时候身体都不太好,总是生病,对家里来说又是极大的负担。”二儿子俞先富回忆,母亲要在家照料孩子,只能是父亲起早贪黑地干活,他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家生计。

在俞先富的印象中,父亲一直都是话少且温和的人,不会对他们有过多的言语上的嘘寒问暖,但子女们都知道,父亲一直是默默无闻干活,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家。

“由于爷爷奶奶去世得比较早,父亲那个时候不仅要养自己的孩子,还要养两个年龄尚小的弟妹。”俞先富记得很清楚,由于考虑到他们家比较贫困,公社还安排父亲去挑猪粪,多赚点工分。“我爸身材比较瘦弱,一担猪粪起码有130斤,每次看到他挑起来的时候都要深吸一口气,才能站起来,就觉得他很不容易。”

“我爸就是一个很有担当的人,对弟妹来说是一个好兄长,对我们儿女来说,是一个好父亲,用肩膀扛起了我们一家人生活的重担。”俞先富说。

父亲对家庭的付出,小儿子俞张富也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说:“父亲虽然话不多,但用实际行动指引着我们,让我们养成了做事认真、踏实的品格,这一点对于我后来的创业之路有着很大的帮助。”

好时代俩儿子成“创一代”

1963年小儿子俞张富出生,俞明标老人说,相比之前,小儿子出生时,生活有所改善,但家里由于子女多,且子女也时常生病,家庭经济状况还是很困难的。

直到20世纪70年代,宁围公社成立建筑公司后,俞明标老人就到宁围建筑公司从事建筑普工的工作。在建筑公司工作,一方面增加了家庭收入,另一方面也扩大了的视野。俞明标就把在杭州、萧山城区工作的所见所闻讲给子女听,同时也时常给子女们灌输善良、朴实的为人品质。“要先做人,再做事,只有做人到位,才能做事成功;宁可吃亏,也不占小便宜;只有社会对你认可了,你才能创业发展。”俞明标老人这些善良、朴实的为人处事深深影响着下一代。

二儿子俞先富如今是杭州萧宏建设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认为,能够有现在的一点成绩,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和家庭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小时候家境不好,但父母对我们读书都很重视。”俞先富回忆,那时他上长山高中,饭是自己带饭盒去蒸饭的,也从家里带点咸菜去,但一周免不了要买点热菜,那时一周一元钱的生活费却成了令人发愁的事。

“当时,父亲为了贴补家用,在工作之余就去摸螺蛳等。”俞先富说,看着父亲不辞辛劳地奔波,当时他就立下志向,要靠读书来改变人生,让家人都过上好日子。

15岁高中毕业后,俞先富揣着5元钱到杭城去打工,到建筑单位(萧宏建设的前身)工作,他以为凭着高中学历总能干点轻松的工作,没想到却让他拉水泥车。他觉得又迷茫又委屈,原本不太多话的父亲了解后,好好和他谈了一下,鼓励他不要气馁,只要有真本事、肯吃苦,总有出头之日的。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劳,俞先富在23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副总经理。

“那时,父亲就一直告诫我,有了一定的地位后,廉洁是最重要的,而且要自己学好技术,就不怕别人来竞争。”俞先富说。

父亲的指引对小儿子俞张富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1980年,俞张富高中毕业了,地处宁围周边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到家附近的万向集团工作,而俞明标老人由于即将在宁围建筑公司退休,俞张富顺理成章地顶替了父亲的工作,到萧山宁围建筑公司从事普工工作。俞张富很有悟性、又肯努力,各种泥匠工种的操作手艺越来越好,在当地成了农家土灶砌筑、山上墓穴砌筑施工的一把好手。

后来,俞张富到二哥的公司担任第一分公司经理,参与了杭州多个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且项目验收后均受到建设方的赞许,他在杭州市政园林行业的朋友圈也日渐扩大。

2009年,萧山苗木种植业正火热,俞张富将目光瞄准了苗木业,可要从市政工程转型到农业项目,他一下子心里没了底。

“当时,我把想法和父亲说了下,本以为他会反对,没想到他让我放心大胆地去做,这让我一下子信心倍增。”当年,俞张富就投资500万元组建了杭州萧山凌飞环境绿化有限公司,并在杭州、上海等工程项目中大量采购本地苗木产品,从此走上了壮大萧山苗木的发展之路。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文/记者 龚洁 摄/记者 陈源  编辑:张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