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小铅笔见证了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的西湖时光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4-24 07:42   

每日商报报道 人们在怀念伟人的时候,常常会用到这样一些词,光辉、崇高、不朽。但有一个人,我们会再加一个词——“温暖”,这便是周恩来。

从记事起,64岁的老杭州人邹建国就在“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氛围中长大,听说了不少有关于周恩来与普通人的故事,任劳任怨的精神也春风化雨影响了他的一生。自周恩来逝世后,邹建国便开始搜集有关于“人民总理”的各类书画作品与物品,一支周恩来曾用过的铅笔,被他视若珍宝,珍藏15年。采访当日,也是这支笔第一次毫无保护地公开示人。

为求得这支铅笔 他前前后后花了近1年时间

“通过拉赞助加上自己的积蓄,到现在总花费也得30-40万元了。”从1976年起,邹建国就一直在四处搜罗、整理关于周恩来的各类书画、音像制品、头像、邮票、新闻报道等,坚持几十年下来,通过开办多场展览,编撰、出版多本著作,他已在浙江省内小有名气。2008年,为纪念周恩来100周年诞辰,浙江省博物馆还联系上了他,并举办了一场藏品特展。虽然看展的游客众多,但邹建国却一直有个未了的心愿——他的手上还缺一件周总理真正用过的东西。

“当我得知他手上有好几件毛主席和周总理用过的物品时,很激动,但他为人非常低调,从不接受采访,不在乎金钱,也从没有展示过那几件物品。”大约在2005前后,邹建国在一次活动中偶尔结识了一位曾负责中央领导警卫工作的老人,经简单交流后,对方谢绝了他的请求,但邹建国并没有因此灰心。

不断登门拜访,每次都要跟对方聊很久,前前后后跑了四五趟,花了近1年时间后,老人慢慢被邹建国的执着与诚心所打动,2006年,他终于同意将周恩来于上世纪60年代在杭州开会时所用的铅笔赠予邹建国。如获至宝后,邹建国特意将这支中华牌蓝色铅笔装入了丝绒钢笔盒内,15年来,只受邀在安保完备的玻璃柜中展示过一次。

自带铺盖和洗漱用品

周恩来坚持与会议人员同吃同住

周恩来热爱自己的故乡浙江,曾30次到过杭州。当时,他的工作主要有两类:一是参加毛泽东在杭州召开的各种重要会议,并汇报重要工作,起草重要文件;二是陪外宾参观考察。但无论做哪方面工作,周恩来总会抽时间找浙江的干部谈话,了解情况;到基层去调查研究,了解民情。邹建国对记者说,虽然不清楚周总理到底在什么会议上用过这支笔,但这支笔却见证了一代伟人的西湖时光。

周恩来在杭期间,基本上都住在杭州饭店,而且坚持同随身工作人员一起住普通内宾客房。每次来杭州,他总是自带铺盖和洗漱用品,枕巾用了再用,中间甚至都已经破损。会议期间,周恩来一直坚持与会议人员同吃同住。除了宴请外宾外,他从不吃盛筵美酒,也从不对下榻饭店提任何要求。每次接待外宾后,周恩来还会端起自己的茶杯一起离开,他常说:“这杯茶我带走,还可以喝,不要另外泡了。”

“周总理记得很多普通人的名字与经历,常常在某次会面中,跟对方谈几句往事,这会让当事人很温暖很惊喜,他没有子女也没有财产,一辈子为广大人民群众缺吃少穿的现象耗尽了全部心血。”邹建国在90年代初入党,当时他的单位已经近10年未发展过新党员。踏踏实实做事,十数年如一日敬业,从不靠关系,也从不阿谀奉承。邹建国说,他能顺利入党,也得益于对周总理精神一种传承。

“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这句话,周恩来终其一生,坚如磐石。邹建国对记者说,如今的中国,是对周总理最好的告慰;人人刻苦好学、求真务实、勤勤恳恳,就是对他最好的缅怀。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徐文强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