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抓黄鳝凑学费的少年到全网刷屏的中科院博士,村里教计算机的邱老师,怎样改变了他的一生?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4-21 07:55   

当年黄国平博士在这里上过小学,现在教室已翻新

都市快报报道 “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

“家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如果下雨,保留节目就是用竹笋壳塞瓦缝防漏雨。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

近日,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网上引发热议,中科院官方微博披露这篇论文为《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作者是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

2018年,黄国平在上海参加全球软件开发大会时发表主题演讲。

致谢中,作者黄国平回顾了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

黄国平1987年出生于四川南充仪陇县炬光乡,自小家境贫寒。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毕业后,黄国平去了深圳,现就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担任高级研究员。

前天,快报记者赶到黄国平老家四川仪陇,采访了黄国平的伯伯、读书期间的小学校长、小学同学、高中班主任……

四川仪陇,很多人知道这里是朱德的家乡。

在赶往四川的飞机上,坐在我两侧的都是仪陇人。一位年近六旬,对于仪陇,他提及最多的就是仪陇中学门口刻着当年朱德回乡时写下的“认真读书”四字;另一位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九零后,她也从网上读到了黄国平的“致谢”,“读书是仪陇人走出去最好的办法。”

黄国平老家在距离仪陇约70公里的山坳里,唯一通往他老家的只有一条盘山公路,最新一次施工是在2017年,马路两侧多半是悬崖峭壁,附近的村庄多半在山脚。

驱车一个多小时,进入黄国平出生的炬光乡(现在叫炬光社区),路两边的村民家多半大门紧闭。除了看门的黄狗,村里基本“鸦雀无声”,偶尔能看到几只鸭子,大摇大摆地在路上走着。

载我的出租车司机是当地人,他说,炬光乡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了。

沿着这条仅一辆车通行的水泥路往山里开,看到泥土路转弯,车辆就没办法继续朝前了。黄国平的家,在这条泥土路看不到头的最远处,山高林密,泥土路越走越陡,这两天下雨,非常湿滑。

一位热心帮忙指引我的村民说,老话说“蜀道难”,这就是我们生活了一辈子经常走的路。

路两旁都是水稻田,水稻几乎是村里唯一的收入来源。稻田里成群的鸭子在找食,为了补贴家用,村民在山腰开辟土地,种植油菜、玉米。

黄国平老家的房子在山顶,两层,红砖裸露在外面。他伯伯黄世俊家的房子紧挨在他家前面,水泥堆砌的瓦片房。

这两天,慕名来黄国平家的人特别多,刚开始,黄世俊有些诧异,但人多了,黄世俊和老婆也习惯了,只是家门口的那条大黑狗,见到外人还是猛冲出来,“住在深山里,养条狗放心些。”

黄世俊说,黄国平1987年出生,有个哥哥,在外地做工程。黄国平从小非常懂事,家里确实很穷,妈妈身体有病,家里家外帮不上什么忙,“他爸爸也就是在老家挣点力气活,喜欢喝酒。”

黄世俊说,黄国平12岁时,他妈妈就离家出走了。5年后,他爸爸因为车祸去世,婆婆在同一年因病走了。

黄世俊说,每次黄国平回家,穿得很简单,村里人说他还是原来那个样子。“他从小愿意读书,学业有成了,给家里争了光。”

炬光社区副书记张银龙是黄国平哥哥的小学同学。他说小时候见过黄国平,话不多,每次见到他都在埋头写字。

“前些年,他回家在县城办婚礼,邀请了他当年的小学老师,婚礼上,黄国平提到最多的就是‘感谢’。”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橙柿互动特派记者 董吕平 记者 朱振辉 综合整理报道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