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烽火 韶华犹在 75岁的他和“70岁”的它们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01-23 07:57   

每日商报报道 家住拱墅区的金为民今年75岁,一贯节俭的他,身上穿的毛呢大衣还是儿子的旧物。多年来,这位老人家里积攒的物件不少,但要说起最珍贵的,却是姐夫于上世纪50年代荣获的三枚纪念章。

纪念章上隐约可见的些许锈迹中,既有烽火岁月,也有亲密无间的兄弟情。

image.png

image.png

双手沾满尘土 纸笔间尽是血泪

“我姐夫已经去世20多年了,他年轻时跟你是同行,但危险得多。”看到记者来访,金为民的眼中泛起一丝怀念,他拍了拍桌前的凳子让我们坐下,随后便娓娓道来。

金为民的姐夫名为纪梦秋,年少从军后,便以随军记者身份参加了解放战争。金为民说,姐夫曾参与过解放徐州,也随军一起强渡长江。在解放华东、解放华中南的多场战役中,纪梦秋听过近在咫尺的炮火声,也亲眼见到无数战友死伤;战壕内,纪梦秋颤抖的双手沾满了尘土,纸笔间也夹杂着血泪。

金为民说,与姐夫纪梦秋一样的军人记者执笔撰文并不只是为了报道战争,更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自由,他们才前赴后继,奋笔疾书。一篇篇消息、通讯,不仅是为了叙述事实,也是为了鼓舞士气,鼓舞国人推翻国民党统治的信心。

“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真相告诉人们。”无论是随军行动,还是单独行动,记者都有可能成为敌方随意袭击和狂轰滥炸的对象。如果没有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很容易就会焦虑紧张、手足无措。在完成报道任务的同时,又要保护好自己,难度可想而知。

数月烽火中,人民希望听到更多胜利的声音,而这种声音有时甚至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朝鲜战场上,中国战地记者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曾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这便是文字与记录的强大力量。

看《参考消息》 听烽火故事

30岁时,纪梦秋曾赴中央党校学习;退休前,他一直在浙江师范学院(现浙江师范大学)从事管理工作。

金为民说,当年高考时,他就住在姐姐家;他结婚时,姐夫还亲笔书写贺词,而这张手掌大小的薄纸他一直保存至今。在姐姐家看《参考消息》、听姐夫讲烽火岁月里的故事……这些都是金为民学生时代中不可磨灭的特殊记忆。

“我姐夫荣获过不少勋章、纪念章,一般不轻易给别人看,我要了三四次,他才答应送给我几枚。”解放华中南纪念章、解放华北纪念章、全国人民代表团慰问解放军纪念章……如今,3枚“70岁”的纪念章已经在金为民手中珍藏近60年,虽然姐夫纪梦秋已经过世,纪念章也早已生锈,但真挚的兄弟情一直都在。

“我现在对军事很感兴趣,爱看战争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我姐夫影响。”金为民退休前曾是公交司机,异常忙碌,杭州第一批双层巴士就是他带队从广州一路开回来的。

现如今,金为民闲下来了,每天收看各类军事报道依旧是他的习惯。屏幕前,当某个视频或者图文与当年姐夫讲的故事重合时,那些记忆犹新的年少时光似乎也会慢慢重现。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徐文强 视频拍摄/制作 李子逸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