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竹林下面埋着宝贝? 杭州萧山进化三位村民花大半年找到宝藏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12-14 07:34:58 Mon   

专家初步鉴定为距今两千多年的古窑 来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古越国

都市快报 萧山进化镇裘家坞村。

村外有座小山岗,山坡上一片翠绿竹林。

村里老人说,开荒挖地那些年,总能挖出盆盆罐罐的碎片,从做工看,年代非常久远。

前几天,那里有了重大发现,经杭州市考古研究所专家勘察,初步认定是一座古老窑址,来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古越国。

这个古窑距离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大名鼎鼎的“跨湖桥文化”遗址,仅仅20多公里。

距离裘家坞近百公里的慈溪,有一片上林湖。波光粼粼的水面下,满湖底都是青瓷碎片,那里是越窑青瓷的故乡,早些年一片品相好的青瓷片,曾在海外市场拍卖出上万元高价。

裘家坞位于宁绍平原西部,东邻绍兴,南接诸暨,西连富阳。这里地处古越之地,北隔钱塘江与杭州相望。

昨天我来到裘家坞,找到这座长满毛竹的小山岗。山下十步之遥,是连成片的民居,高铁杭长线从不远处的头顶呼啸而过。

这座小山岗,当地人叫“唐家岭”。旁边一块凹地,被木质栅栏重重保护起来。

山坡上一处被挖掘机挖出的横断面上,露出密密麻麻的“古文化层”,镶嵌着各种形状的古陶残片,星星点点多不胜数。

裘陆铭,40多岁,土生土长的裘家坞人,现在是进化镇文化站负责人,他家老房子离这里只有几百米。

“以前村里盖房子挖地基、大人下地干活,常常挖出不少古陶器。”裘陆铭说,小时候他常听大人们讲,隔壁大汤村曾发现一个大宝藏。

后来他查阅资料知道,那是中国陶瓷历史的一次重大发现:1956年5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普查队在茅湾里发现大量陶瓷碎片、烧坏变形的陶瓷器、釉渣、窑具和红烧土。考古队员采集到大量印纹陶器,主要器形有瓮、坛、罐、钵等贮藏器,还有大量原始青瓷标本。

考古结论认为:茅湾里窑址是一处春秋战国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合烧的窑址,使用了龙窑烧制——龙窑依山顺势而建,从下而上形似长龙。

2006年5月25日,茅湾里窑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上世纪50年代起,裘家坞所在的进化镇,不断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窑址发现。“萧山窑”也从此载入《中国陶瓷史》。

“这么多年来,村里不断有古陶片发现,我想,这片土地下面,肯定也深藏着宝贝……”

今年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裘陆铭发现一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文献资料,上面介绍,裘家坞有更多古老的窑址。

裘陆铭又兴奋又激动,它们究竟在哪个地方?

今年上半年,裘陆铭一到周末,就开车从萧山城区的家,赶到20多公里外的老家裘家坞。每次从唐家岭的小山岗下

经过,他心里都惴惴不安,“宝藏到底在哪里?文献上的窑址到底存在吗?”

一周前他听几个村民说,有人捡到宝贝了。

村里正在修建林道,一个挖掘机师傅在唐家岭附近的工地上,挖到几个“宝贝”,抱回了家。

裘陆铭立刻联系村委会,找到挖掘机师傅家里——“宝贝们”已经清洗得干干净净,在家里供着。

萧山文保部门鉴定,其中一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印纹硬陶,形体完整,是难得的珍贵文物。

几个月来,裘陆铭双腿走遍了裘家坞村每个角落和附近山岭,一无所获。

他去请教进化镇原广播站负责人、60多岁的贾灿忠。贾大伯为人热情,对考古也有兴趣。听说裘陆铭在寻宝,来了兴致,马上加入。

那段时间,贾大伯走遍裘家坞村,问遍老年活动室的老人,翻遍裘家坞和周边村落的家谱和进化地方志,又跑去请教村里80岁的裘子成。裘爷爷腿不软眼不花,走路很有精气神,对裘家坞的历史掌故和人文地理了如指掌。

裘爷爷说,现在的唐家岭,到处是房子,以前可都是山林和水塘。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裘家坞就不断挖出陶片。上世纪70年代生产队劳动,也发现过不少陶片。80年代开始,不少村民造房子挖地基,挖出来很多坛坛罐罐,不少贩子专门跑来高价收购……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程潇龙 文/摄  编辑:高婷婷
返回
萧山进化镇裘家坞村。村外有座小山岗,山坡上一片翠绿竹林。前几天,那里有了重大发现,经杭州市考古研究所专家勘察,初步认定是一座古老窑址,来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古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