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轰隆隆的施工声、大排档的喧闹声、呼啸而过的车辆声……这些“噪声污染”常常让我们的“耳根子”不得清净。 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使用音响或乐器音量过高也属噪声的一种,属于不文明的行为之一。 记者多次接到读者来电,说有一群人每晚准时在运河边吹萨克斯,一吹就3小时,老人么,觉不好睡;小孩么,做作业受干扰。 吹萨克斯还开音响 小区居民不堪其扰买来分贝仪检测 “我们家在运河东面,吹萨克斯的人在运河西边一个商场裙楼大厅里演奏,隔着三十来米的距离。”吴女士(化名)是左岸花园的业主,她说,每天傍晚天稍黑,就有一群人在吹萨克斯,至少三人成团,多的时候八九个人,还开音响,要到晚上九点多才结束。 “要是光吹萨克斯是还好的,主要是放音响,太吵太闹了。”吴女士买来分贝仪去现场检测,70多分贝,在自家窗户边测试,也有60多分贝,“就像一个嗓门特别大的人,在你身边不停叨叨3个小时,谁受得了?他们一吹3小时,还只是三首歌循环,其中一首叫《走过咖啡屋》。” 根据噪声标准,30~40分贝是比较安静的正常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70分贝以上干扰谈话,造成心烦意乱,精神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事故;长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和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她家里公公婆婆70多岁,老人吃完晚饭8点多就要睡觉,可萨克斯的声音实在太大,她给老人房间装两层窗帘,还是挡不住那声音,没办法,老人只能等到晚上9点半以后才能休息。 “我大儿子曾经学过萨克斯,专业的吹奏者都戴有消音器,而不是带着音响扩音。”吴女士说,家里还有上小学的孩子,做作业烦躁,“来家里教钢琴的老师都说我家里太吵,说这样的环境不适合孩子练习。” 她和爱人也受不了,白天工作忙,下班回来想放松一下也不行,一度想过要把房子卖了,换个地方。 吴女士多次报警,也去社区投诉过。有次在社区遇到一对小年轻夫妻,“男的是学文学,晚上要搞创作,他说根本就沉不下心,没办法写作。女的哄孩子,孩子1岁多,每晚都要哭,哄也哄不好。” 吴女士和小区业主打听到,有3个吹奏萨克斯的人是运河边一家烧烤店老板请来的,想通过萨克斯演奏吸引关注,招揽生意。 小区另外一位业主说起萨克斯也直摇头,“我和老伴70多了,我有风湿关节炎,吹不得空调,家里热要把门窗打开,那个声音从河对岸传过来,烦得不得了,我们想看电视,电视声音开最大,也只能两个声音混杂着听。” 民警多次到公园进行劝诫 3月底,祥符派出所接到报警称,其所在小区楼下公园内,每天晚上都有人吹奏萨克斯等乐器,严重扰民。 接到投诉后,祥符派出所民警在夜间去现场核查,发现晚上吃好晚饭到10点左右这段时间内,公园里确实有不少玩乐器的市民在这里聚集,大部分是萨克斯,还有小号,有时会独奏,有时所有的乐器一起合奏,动静很大。 吴女士居住的小区和这个公园隔着一条河,民警说,正因为如此,公园附近没有阻碍声音传播的建筑物,所以吴女士家的高层窗户边,确实能听到公园里的乐器演奏声,而且声音还不小。 民警对在场吹奏乐器者进行了劝诫,他们也表示将调整音量,尽量不扰民。 不过,每次都是民警去现场,他们收敛一点,民警一走,他们又开始演奏! 到了4月中旬,派出所又接到报警称,经上一次反应后,公园吹萨克斯的情况略有好转,但最近又严重了。 现场一位50多岁的大叔说,去年下半年,公园里有一个开始吹奏萨克斯,慢慢地,附近一些吹奏乐器者都聚集过来,在公园里搞了一个中老年人乐器演奏沙龙,他们的初衷是为了交流音乐,免费教人演奏。 但附近居民却说,每天晚上这些乐器同时发出声响,真的吃不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