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马云一起练英语,40年不辍,53岁终圆梦做上英语教师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10-20 07:53   

都市快报 记者 潘卓盈 文/摄

深度故事·杭州英语角江湖

几乎每个星期天的上午10点,家住城西的王际浙,都会准时出现在天目山路古墩路口这一站。

他乘坐49路公交车,花费近一个小时在小车桥下车,再步行到西湖边的六公园。这个习惯,今年62岁的他已保持了近40年,风雨无阻。

王际浙(左一)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六公园有个杭州最有名的英语角。

1982年前后,六公园就有英语角了

中午时分,王际浙和其他英语角的活跃分子陆续聚到了一起,有的坐在志愿军雕像前草坪旁的长椅上,有的排坐在华侨饭店对面五公园的花坛台阶上。他们看上去和西湖边休息的游客没什么两样,只是人群里不时迸出英语对话,有时候聊得激动了,几个人围成一圈为了一个单词的用法,争得面红耳赤。这也使得路人偶尔转身侧目观看。

说起六公园英语角,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名字——马云。这个互联网大佬当年在这里学英语的传奇故事传播甚广,以至于人们都把他和六公园画上了等号,甚至还有人说,这个英语角就是马云发起的。

王际浙每次听到这个说法,都会笑笑,他说,“其实只是名人光环,以讹传讹。六公园的英语角是自然形成的,真要追溯起来,大概1982年,就有了。”

联系上王际浙后,他把我带到志愿军雕像所在广场边的“英语角”铜雕像处。2003年,湖滨地段改造,这里建了两组纪念“英语角”的铜雕:一组是一对年轻男女捧着本书,促膝交谈;另一组是两个女孩抱着英文书,和一个背着书包的外国男生正在聊天。

纪念六公园英语角的铜雕

“形象吧!这就是以前来英语角学外语的杭州年轻人。”王际浙指给我看,现在马可波罗雕像旁边,原来的法院路上,面朝西湖,开了一家三层楼的外文书店。边上呢,还有浙江医科大学。很多师生都会去外文书店买英语书,出来后,因为在湖边,大家习惯三三两两聚集在门口坐下翻阅。慢慢地,这里交流学英语的氛围自然就有了。“已经说不清是谁发起的,我听人说一位姓蔡的大学教授是创始召集人之一。大概聚集的人多了,英语交流的需求自然就来了。”

数十年变迁

从上百人到十几个人

这一晃,就是近四十年。六公园英语角辉煌的时候,有一二百号人聚在这里交流。不过,现在已经远远不如当年。我过来之前,王际浙多次提醒,快到时一定要打电话给他,“不然,你肯定找不到的。你看看,我们这几个人,身上又没挂牌子,谁知道英语角在哪里。自从5年前,这边英语角被广场舞占领后,很多人以为没有了。其实有还有的,只是人数越来越少。我们也成了流动的英语角,沿着湖边六公园到一公园一带,哪里有老外就去哪里。”

王际浙扳手指算算,如今这个英语角,多的时候有十二三个人,少的日子可能就五六个人,坚持常来的只能算到9个人。比如老张,因为爱好来这里学口语,已经近30年了。他退休前是做水电工的,十多年前,他在酒店做的时候,前台遇到搞不定的外国客人,还会电话让他去用英语沟通。

还有今年65岁的汪大姐,20年前还是“哑巴”英语。靠着在六公园学来的英语,52岁文职退休后,做了一名英语导游。一干就是十多年,每周举个小旗子带外国游客穿梭在杭州的灵隐寺、六和塔、大运河……用英语介绍杭州风景、历史和文化。

众人在请教英语用法

三年前才加入的周潘林,已经92岁高龄了,耳朵已经不太好使,常常要对方提高嗓门才能听清。可他一开口飙英语,绝对是西湖最“硬核”的一位。他和路过的老外游客侃太极、针灸,聊武松打虎、西游记,对答自如,谈笑风生。周爷爷从小生活在上海,住在租界附近,念的是当时的新式学堂南洋模范中学,英语教学让他打下了非常好的外语底子,“我们的教科书,像科学技术、地理这些,全是英文的,没有中文版。”1952年在浙大毕业后,周爷爷留在了杭州,老伴过世了,一个人住很无聊,于是每周来英语角就是找人唠唠嗑,“Otherwise,I will be dumb。”(不然我就傻了)。

老外是英语角的灵魂人物

下午两点,美国朋友丹尼尔的出现,英语角热闹了一下。“老外才是英语角的灵魂人物。每次一出现,所有人都会围上去争着用英语聊天。”王际浙说,像丹尼尔这样无论刮风下雨,几乎每个星期天都准时来报到的美国人,成了英语角的“国宝”级人物。老张补充了一下,“他讨了个杭州老婆,现在一家人都住在杭州。每年除去回美国的三个月,他差不多每周都来。丹尼尔喜欢中国文化,喜欢和我们聊天。有时候聊到傍晚,大伙儿约着去吃晚饭。他还会说,等一等,我先给老婆打个电话。”

92岁周大爷和美国人丹尼尔在用英语交流

虽然有丹尼尔这样的人,但也无法改变六公园英语角人越来越少的境况。王际浙说,“讲实话,现在的老外和以前不一样了。很少有人主动来加入我们。我们就改变策略,主动出击,看到有外国面孔经过,马上拦下来对话。以前老外会很惊喜,慢慢陪你聊天。但现在,大家行色匆匆,明显很多人不愿意了。”

王际浙感觉时代不一样了,生活节奏的变化,都在左右着六公园英语角的变化。“最开始,大家都是一大早赶到湖边晨练英语。现在越来越晚,上午都没人来了。都是中午边或者下午才出来。”他摆了摆手,“和辉煌的时候不好比了,全是年纪大的,年轻人不会来和我们混了。他们喜欢去咖啡馆,我们在户外风吹日晒的,现在的年轻人可吃不消。”

不过,六公园的英语角也带出了杭州人学习外语的氛围。越来越多的室内英语角在杭城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最初在书吧,后来走向咖啡馆、书店、影院、酒吧……深入了解,你会惊讶地发现,“英语角”这个群体早已攻城掠地,隐匿扎根在城市的每一处肌理里。

40年,他可能是马云“角友”中最执着的人

53岁时终于当上英语老师

“我是在1984年,才知道六公园开始有了英语角。”王际浙记得,那次走到六公园,发现有人搬了桌子、椅子,插了面旗,不少年轻人围在一起用英语聊天。以前大家都是各自打游击战,突然一下子有了据点,王际浙从此成了常客。“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大概到90年代后期,来的人最多,有时候一两百号人,乌压压一片,不过,总归是以三十岁的中青年为主。”

王际浙学英语的历史,比这个六公园英语角还要久。他记得很清楚,是从1979那一年开始学英语的,到今年刚好40年。

1957年出生的王际浙,开元中学毕业后,去了临安下乡,直到1979年6月才回到杭州。“学历不高,也没什么技术,去了一家医药站做仓库的翻仓工,搬搬仓库里的货物,再码成堆”。

“22岁,我开始自学英语,和今天的年轻人要考试、要出国,有明确目的不一样。”王际浙说,“我纯粹是因为工作找不好,就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找个爱好而已。”

刚开始学英语的王际浙,和当年还是中学生的马云,也有过交集。

1

从杭州饭店到六公园,和马云一起学英语

1979年,刚刚改革开放,中国开始向世界敞开怀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愿望,学英语成了他们接轨世界的重要途径。那些原本学俄语的纷纷改学英语。王际浙就这样加入了当时的年轻人时髦大军。

“1980年的样子吧,我除了听广播自学,空下来就去杭州饭店码头、武松墓那一带找老外练口语。那时候还没有六公园英语角,练口语大家都去杭州饭店(现在香格里拉饭店的位置)门口。只有那里,才有外国人入住,你能逮到老外。当时的老外也是,对中国人很好奇。有人找上去聊天,他们会非常耐心地停下来和你交流,哪怕你英语说得很糟糕。”王际浙回忆,“马云当时都是和我们一起在杭州饭店码头练口语的,常来的就这么几个,大家都认识。他比我小7岁,那会儿还是个中学生。别人向我介绍说,这个小鬼数学很差,英语很好的。”

马云后来的故事,杭州人如数家珍。1980年7月1日,马云在西湖边遇到了澳大利亚游客Ken Morley一家,并与Ken的儿子David成为笔友。5年后,21岁的马云应Ken Morley一家的邀请,第一次走出国门,正是那次旅行打开了马云的眼界,也改变了他的未来。马云邂逅Ken Morley的位置就在杭州饭店码头。

从医药站仓库工离职后,王际浙跑去医疗器械厂做了几年工人。后来,他在青年路一带自己开了家小店,但并不顺利,没几年就关门了,又跑回去打工。一路兜兜转转,但他始终没丢的就是学英语。

“到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期的样子,整个社会都爆发出对英语的蓬勃需求,很多外贸公司都在招英语好的人。”1997年,已经学了快20年英语的王际浙,40岁不惑之年,突然觉得自己在英语上开了窍,外语能力一下子好起来了。他尝试着去一些外贸公司面试,可惜都因为没有专业知识背景,以失败告终。他回过头来总结:“实际上那时候的英语热还没有波及我这个社会层次的人。”

1988年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毕业后,马云曾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做了六年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王际浙记得,有一回骑自行车从电子工业学院路过,面对面碰到了抱着热水瓶去学校打水的马云。同是六公园英语角的“角友”,两人还停下来聊了几句。马云问王际浙,近况如何?王际浙讪讪回答,“我嘛,总是老样子”。

马云不知道,同样是“角友”,能像他这样在讲台上成为英语老师,对当时的王际浙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2

53岁终于圆梦,在培训机构当上了英语教师

2010年,53岁的王际浙,在报纸上看到一家培训机构找英语老师,条件是口语好,他心动了。

去面试,他没有刻意准备履历,和面试官实话实说,“我的英语是自学的。你听我说一段英语,你觉得行就行,不行我就走。”结果,他讲了一段英语后,直接就被录取,成了这家培训机构的英语老师。

53岁,差不多退休的年纪,王际浙却成了职场新人,开启了“英语老师”之路。他激动兴奋得好几晚都没有睡着,“如果没有六公园英语角,就没有今天的我。”

一干就是九年,平时都是教小朋友学英语。“时代不同了,现在杭州的孩子,从小英语就很好。”王际浙反而觉得,也许应该为老年人学英语做点事。在老板的支持下,趁着工作日白天,培训机构教室的空当,他邀请老年英语爱好者,免费来教室跟他学英语,“只要老年人想学,我就来和你们聊。”他在英语培训学校办起了公益老年人英语角。

40年摸爬滚打的学英语经历,让王际浙自己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普通人的学外语法,“我几乎不教语法,就是教老人们听、读,鼓励他们大声开口说。”

去找王际浙学英语的老人,年龄主要集中在55岁到65岁之间。“杭州老年人学英语的风潮,在全国,应该都是走在前列的吧,想想还是和经济有关。”

他总结了下,主要是两类人。第一类占比最高,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情况,把儿子、女儿送到了国外读书,之后成家立业。孩子准备带他们去国外住段日子,或者喊他们过去带孙辈。这个时候,学英语就显得非常迫切了;第二类是主动学,喜欢旅游的老人,退休后打算学好英语,能在国外玩得更尽兴。

有一个70岁的老人,想学英语,2022年能去亚运会上做志愿者。“他问我能不能学,我说当然能,英语其实就是口腔肌肉运动,只要敢大声说,克服害羞的心理,多听多开口说,没有人学不会的。”在王际浙的教学下,这位70岁老人真的开口说英语了,现在马路上碰到外国人,简单的对话应对自如。

3

自学四十年,梦想去英语国家真正说个痛快

这些老年学生,在课间常常会打开手机,和国外的儿女视频谈天。有的还会发王际浙的上课视频给孩子看看。“一开始,孩子们不是很相信我。可是看了视频、听了语音,大家都会回复惊讶的表情,和他们父母说,天哪,这个老师不错,发音很标准。”王际浙语气中透着股小小的自豪,“我这样的人,可能只有外语好的人,才会欣赏。”

“一个从来没有出过国的老师,在教一群想出国的学生。”王际浙自嘲。40年的勤奋自学,王际浙没有出过国门半步,靠着在英语角和外国人的聊天,磨砺出了一口好外语。

王际浙(左三)和“角友”在一起

他也梦想能出国旅游,去欧洲、去美国,在英语国家真正说一回英语。现在他又在学日语,有机会的话,也想去日本旅游,“出去玩,需要时间,也需要攒钱,有时候想想,我反正只有一个人,就没有动力出去了。”

已经62岁的王际浙,一直没有结婚,他开玩笑说:“北宋林和靖是梅妻鹤子,我是拿英语来当老婆孩子了。”

回望自学英语的40年,王际浙总觉得像做了一场梦,“40年前,我绝对想不到,有一天,社会可以开放包容到这个程度,我这样的人,也能成为英语老师。”

在六公园英语角的35年,王际浙目睹着无数英语爱好者聚到这里,也看到无数人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各地,出国留学、海外经商、移民生活、环游世界。尽管如今的六公园英语角早已没了昔日的辉煌,但王际浙这帮人依然想坚持下去,“只要有我们在,六公园英语角就永远在。”

六公园英语角

时间:每周日白天

地点:六公园志愿军雕塑像旁边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潘卓盈 文/摄  编辑:吴阳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