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半,“小候鸟”们在杭城过得开心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5-08-08 06:23   

    魔幻课堂、学跆拳道、学做蛋挞……杭州下城区各街道为孩子们精心准备各项公益暑期班

暑假过半,“小候鸟”们在杭城过得开心吗?

朝晖街道的“小候鸟”在学做蛋挞

    每年一到暑假,总会有一群特殊的“小客人”从四面八方来到杭州,和他们久别的父母团聚,对于这样一群儿童,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小候鸟”。

    现在,暑假过半,在杭城的“小候鸟”们过得怎么样?我们的社区有为他们准备丰富多彩的活动吗?他们又掌握了哪些技能和本事呢?

    记者了解到,今年,杭州下城区部分街道做足了功课,有的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大堆生动好玩的课程,有的组织小候鸟们融入社会学习“最鲜活”的知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候鸟”们的快乐暑假吧。

    “开班第一课”,学习日常文明礼仪

    “小朋友们,过马路时,我们首先要抬头看看红绿灯,只有绿灯亮起,我们才能通过斑马线穿行……”7月中旬,在下城区石桥街道“小候鸟”暑期公益班的开班第一课上,周老师绘声绘色地向每一位小朋友讲授“日常文明礼仪”,告诉同学们如何做一个文明好少年。

    石桥街道新市民之家党委书记杨炜莉告诉记者,由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异,这些对于很多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已经习以为常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候鸟”们来说却是陌生的“新规矩”。“‘小候鸟’从小在农村生活,他们过马路没有红绿灯概念,如果平常不注意,很容易出事。再比如上完厕所要及时冲洗,垃圾要怎么样进行分类等一些很细小的生活常识,我们也在课上一一告诉他们,让他们慢慢适应城市生活。”

    记者翻看“小候鸟”们的暑期“课表”,发现课程设置非常丰富,比如“魔幻课堂”、“跆拳道”、“趣味运动会”等,杨炜莉说,暑期班的课程设置以轻松动感的课程为主,“让这些孩子心理和人文素养方面得到一定提高,而不是做成一个文化课的补习提高班,否则,暑假就失去意义了。”

    “我会做蛋挞了,回家要和小伙伴们分享”

    朝晖街道今年尝试把课堂搬出教室,联合街道内的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企业,依托社会力量来丰富“小候鸟”们的的暑期生活,让辖区内的“小候鸟们”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当中。

    在肯德基暑期实践基地,“小候鸟”们体验了如何亲手制作蛋挞。

    孩子们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将鸡蛋和白糖进行融化,然后慢慢将牛奶倒入其中搅拌,最后,将自己调好的原材料仔仔细细地倒入蛋挞模具当中。师傅把孩子们做好的蛋挞在烤炉中烘烤15分钟后,阵阵香味便扑鼻而来。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蛋挞,孩子们有着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10岁的陈秋卉小朋友说,这是她第一次学做蛋挞,特别开心。回到老家后,她不仅要向自己的同学们展示学到的本领,还想亲手给爸爸妈妈制作一份蛋挞。

    江苏灌南县驻杭流动党员党委书记邵中国告诉记者,整个灌南县在杭州打工的就有2万多人,跟随大人来杭的“小候鸟”自然也很多,所以,每到假期,灌南到杭州的大巴车都是加班加点运输,把这些“小候鸟”送到父母亲身边。

    “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培养农村孩子动手动脑能力,也给这些来到杭州的‘小候鸟’们提供了一个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和城市的孩子融入在一起,和他们交朋友,然后把在这里学习到的新东西带回家,和家乡的小朋友一起分享。”邵中国说。

    小候鸟暑期班,“含金量”不断提高

    “小候鸟”们的家长,很多是在杭州打工的一线员工,白天要工作,基本没时间陪伴孩子。

    石桥街道新市民之家党委书记杨炜莉告诉记者,目前,石桥街道户籍人口3万余人,但外来流动人口近10万,“这些家长很多住的是出租房,相对而言安全隐患也会更突出一些,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家长们都不太放心。”

    为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石桥街道这些年来一直在为“小候鸟”开办暑期班。以前基本由各个社区零散自行组织,从2013年开始,街道专门成立了以新市民子女为重点服务对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新市民子女快乐驿站”,“小候鸟”们的暑期班成了驿站的一个主要公益项目。

    和往年相比,今年“小候鸟”暑期班的规模更大了,从过去的一个班扩大到了两个班,每班配备一名班主任和助教老师,更加科学性地根据年龄段为孩子们设计课件。所有的费用由辖区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企业进行认领,目前一共有爱心午餐、爱心课程、爱心文具、爱心体检和游园体验等11个项目。

    朝晖街道目前有“小候鸟”200个左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娄瑾告诉记者,虽然街道内的“小候鸟”数量不多,但也要好好安排他们的暑假生活。今年他们已经尝试建立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让“小候鸟”们走出教室,融入到社会里去学习更多的技能。接下去还会继续和更多的企业及社会组织合作,来丰富“小候鸟”们的生活。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通讯员 宋剑飞 杨磊 李秀缪 记者 詹程开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