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说,2003年,他回到老家,没直接回村,而是在县城一所小学附近租房摆摊。这么做有两方面考虑:一是儿子还要巩固治疗,县城交通方便,突发情况随时可以赶到杭州,二是孩子非常喜欢念书,到县城升学的机会更大。
新新在县城小学念书,老郑每天骑自行车送他去学校,从一年级开始,新新就会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拍打爸爸的腰说:“快点,快点。”他要比其他同学更早更快,要把看病耽误的时间补回来。
中午,老郑再骑车把新新接到小卖部,给他吃家里开的小灶。“我们住的条件很差,也没啥好吃的,就想着自己做的饭菜放心一点,”老郑说,其实他那时候对儿子的病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心想,让他念书就是个形式吧,只要能跟正常孩子一样活下去,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2009年,正念初中的新新突发高烧,送到杭州急救过一次之后,回到老家县城,从此身体就一直比较稳定。他开始自己上学,骑自行车或独自乘公交车去,老郑不放心,可儿子很要强,说他已经没事,要跟其他学生一样。老郑还是不放心,偷偷跑到学校,跟班主任讲了新新的情况——之前老师们都不知道新新的病情。
新新越来越懂事,有一次回到家,跟老郑说:“爸爸,我不喝可乐,也不吃烧烤,一辈子不吃的,一是吃不起,二是自己身体不允许,对吧?”
老郑也就很放心儿子了。
新新的初中班主任非常关心新新,时常去老郑的小卖部说说新新最近的表现。有一次老师说,你儿子数学不错,一点就明白,学习也很上进,拼劲比其他学生都好,经常听他跟别的同学讲,人要往前看,三五年后想怎么样的好,现在就应该怎么样地拼。
老郑听到后心里特别高兴,这一路走来,他知道儿子懂得的这些道理,很多都是在杭州治病时学到的,特别是那个姐姐写的信,他一直保留在身边,一直记得那句话“生活中需要对美好未来的想象”,看来他上初中之后真正懂了。
自从新新的病情稳定下来,老郑的小卖部生意也稳定起来,加上老家田里的橘子,他们一家的生活也不再摇摆不定。
很快,新新考上了县城最好的重点高中,本科录取率能达到92%左右。
老郑觉得,儿子的“美好未来”,已经有了92%的把握。但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能要求太高。
新新跟爸爸说,学习压力越大,他越要锻炼好身体,防止病情反复,于是他经常运动,骑自行车、打篮球,内线对抗太强,他就练习外线投篮,投得越来越准。后来跟同学打篮球,大家都愿意让他投三分。
高三的几次模拟考,新新都考出了500多分,这是能过二本线的分数。老郑既觉得欣慰,又想得很开,他没像别的考生家长那样对高分望眼欲穿,儿子考得好当然好,考不好,哪怕只考50多分,只要身体好,扛得住,也没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