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是水泥桥底,脚下是钱塘江水风
一阵大过一阵,轨道车不停摇晃
昨天中午到傍晚,在钱塘江面上,上演了一场历时5小时的生死救援。
六个人因为所乘维修轨道车出现机械故障,被困在近30米高空进退不得。
昨天,风很大,江风更大,悬挂在大桥底下的轨道车被吹得不停摇晃,“坐在上面有一种向下坠落的感觉”,有几个人直接趴在了车上不敢多动。
六人上午9点上车工作
中午12点被困进退不得
小卢是江苏联宏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职工,前两天刚从南京来到杭州,负责九堡大桥监控以及照明系统的检修。昨天上午9点左右,他和另外5名养护人员来到九堡大桥的中间,下到桥面底下的工作区域,给大桥桥身下面的监控和照明系统做养护工作。
他们一行6人一起上了轨道车。轨道车有个专业的名称叫“桁车”(桁字读háng),其实就是悬挂在桥面下的一个工作平台,钢结构,四面都有护栏,通过四条钢筋与桥面下的轨道连接,通过滑轮“桁车”就能在桥面下滑动。
整个上午,养护工作进展顺利。中午12点多,桁车在进入一个弯道时,突然发生了机械故障——桁车卡在轨道上,却怎么也动不了了。这一幕,在监控室的小金看到了。小金当时看到桁车一动不动,就估计出故障了,立马联系他们。“我当时也通过电话指挥他们,看看能不能让桁车恢复正常运作,但是几经努力都不行。”
近30米的高空,6个人进退两难,而天气越来越阴沉,江风吹来,桁车不时摇晃一下。他们从口袋中用颤抖的手摸出手机,开始打电话求救。
昨天下午1点多,记者赶到现场时,小金正在大桥上跟被困的小卢通电话,“现在下面几个人情绪都还稳定,就是江风大,桁车晃得厉害”。
“在桁车里面还是相对安全的,不太会坠车。但是如果长时间在上面,没水又没东西吃,估计心态也会起变化。”小金说,“而且现在救援难度也很大,他们所处的这个位置,救援人员都很难触及。”
记者发现,被困人员所乘坐的桁车,离江面有将近30米,同时又在桥墩附近,江面水流很急,就算跳水也十分危险。
面对尴尬的被困位置
消防队员开辟生命通道
记者赶到现场时,消防队员还都在桥面上。可桁车的位置十分尴尬,刚好在桥底下的正中间,任凭再多的救援设备,就是够不到这个位置;水警的救生艇负责水陆的救援,可是面对将近30米的高度,他们也只能仰头兴叹。
在商量了众多方案后,最终出来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水警调来杭州高度最高的警用艇,然后用绳索架设一条生命通道,通过绳索的滑轮原理,将上面的“绳降”下来。
怎么将绳子拉上去?
杭州消防支队特勤一中队分队长王成龙说:“当时我们想让上面的人扔条绳子下来,再把我们足够粗的绳子带上去。”
但是,被困人员并没有带这么长的绳子。不知道谁想到他们带了工作用的绝缘胶布,就把胶布卷开。可是,胶布不够长又太轻,风一吹就飘开,底下的救援人员够了很久就是碰不到。“后来上面的人又发现还有一条电线,他们便一点一点地拆开电线,终于能让我们刚刚够着,救援绳的一头被拉了上去。”
谁上去救?
王成龙说:“我们就在下面,教他们怎么打结、怎么使用滑轮,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就先上去了。”
王成龙挂在救援绳上,其他救援人员拉救援绳的另一端,一把一把,利用滑轮原理,王成龙被往上拉了起来。当他踏上桁车,感到悬在半空的桁车一直在晃,而且由于被困的时间过久,上面6个人的情绪有点激动。
王成龙回忆说,担心桁车的承载力不足,他便在桥梁的结构上找到了一个支点,然后开始铺设索引绳和通行绳,当一切准备就绪后,便给被困人员佩戴好全身吊带,其他消防官兵则在警用艇上拉住安全绳,一点一点把人放下来。
事故可能由于操作不慎
好在六人全部被成功救援
经过多部门合作,下午4点多,第一名被困人员被“挂”上绳索,顺利降到警用艇顶上。最后一名被困人员,也在5点35分被成功救下。至此,5个多小时的救援告一段落。
据了解,第一个被救下来的,是江苏联宏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职工,他姓黄,29岁。
据小黄介绍,上面的桁车是通过滑轮来回行驶的,但是当时有个滑轮坏了,坐在上面都有一种向下坠落的感觉,所以有几个人都直接趴在了上面。
“当时事发的时候,桁车晃动得厉害,而且还来回上下地动,所以我们都很小心,都站在另外一个滑轮固定的支架旁边。”小黄说,“一开始大家都很害怕,不断给公司打电话,但是时间长了还是没看到有人来救我们,我们就越来越害怕了。”
九堡大桥的业主单位负责人罗先生告诉记者,昨天晚上他也再次去九堡大桥查看情况,并和上去的几名维护工人联系,据他初步判断,桁车被卡主要是由于当时桁车需要转弯,工作人员的操作有一些问题。
“他们乘坐的桁车是桥梁的自动轨道车,但是桁车在轨道上过弯时,需要人工进行操作。”罗先生说,“当时车辆在过弯时车的转动部件可能出了点儿问题,再加上工作人员操作上也有不慎,所以导致桁车被卡。”
罗先生告诉记者,桁车上面也配备了悬梯、升降梯、救生衣和安全带等应急救生设施,但是考虑到他们自己使用这些还是十分危险,所以才让他们等待救援人员。
据罗先生介绍,被困的6人分别是九堡大桥某养护单位2名职工、负责桥体监控的江苏联宏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2名技术人员以及杭州某高校道路桥梁专业老师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