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他只跟爸爸说一句话:
“我回来了”
靠社区的努力,能修补起来吗
61岁的王甫(化名)是一名教师。跟他同龄的同事们,大都已经抱上孙子了。可王甫的儿子,两三天才会开口一次。王甫已经有半年多没听儿子喊一声“爸爸”了。
王甫说,这一切,不怪儿子,只怪自己太软弱。
一场长达10多年的冷暴力,摧毁了一个家庭。
再婚后,儿子遭遇冷暴力
王甫有两个儿子。因为与老婆感情不合,最后走到了婚姻的尽头。
离婚后,老婆带着小儿子去了广州。一去,就再也没有回头。大儿子王晓则随王甫留在杭州生活,住在翠苑街道的一幢居民楼里。那一年,王晓15岁。
两年后,王甫带了一个女人回来。他告诉王晓,这将是你的新妈妈。
没多久,王甫再婚。结婚后,新妈妈便搬进了这个父子相依为命的小家庭。
新妈妈是杭州人,上山下乡时去了黑龙江,结婚后才重新落户杭州。在王晓眼里,这个新妈妈为人比较强势。
新妈妈从不打骂王晓,但也不理不睬。王晓也乐得自在,两人井水不犯河水。王甫虽然知道,但是一家人相安无事,他也就不说什么了。
可渐渐的,新妈妈的不理不睬逐渐升级,一场长达10多年的家庭冷暴力拉开了序幕。
首先是吃饭。王甫工作比较忙,常常在学校食堂解决晚饭。而在家里,新妈妈总喜欢把烧好的菜放在王晓面前,却连筷子都不准王晓碰。往往等到新妈妈吃饱喝足后,王晓才可以就着剩菜吃饭。
碰上王甫周末加班,王晓与新妈妈两人单独在家。新妈妈会做家务,却不碰任何和王晓有关的东西,不打扫王晓房间,不给他烧饭,不收他的衣服。
无奈,王晓只能自己去阳台收衣服。新妈妈便乘机锁上了阳台门。任凭王晓怎么敲门,新妈妈就是坐视不理。
等王晓从阳台上被放出来,已经是晚上了,王甫刚从学校下班。大冬天的,王晓穿着一件单衣,在阳台上晾了5个小时。
早上洗脸,王晓转身去拿热水瓶。新妈妈立马将前一天的剩饭倒入王晓的脸盆里……对于妻子的这些行为,王甫有所察觉,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在枕边对着妻子耳语几句,但是立刻招来了妻子的冷嘲热讽。
王甫虽然心疼儿子,但是对于脾气火爆的妻子,他只能装作视而不见。王晓的脾气更是像极了王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于新妈妈,他选择了低头。
想读书,却因家里没钱遭遇退学
眼看着丈夫默认了自己的行为,新妈妈便从原来的偷偷摸摸,变成了光明正大。升级的家庭冷暴力,让王晓的生活成了一场噩梦。
原本活泼的王晓变得沉默寡言了。在家的时候,走路总是低着头,或是躲在房间不肯出门。以前与父亲的促膝长谈,变成了一星期一句“爸,我回来了。”
家,成了王晓最厌恶的地方。只有在学校与书为伴,才是王晓一天里最快乐的时光。在那段时间里,老师和同学们都发现,王晓的成绩直线上升。因为王晓明白,只有拼命读书,考上大学,他才能脱离这个家。
黑色六月过去后,王晓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除了对新学校的憧憬外,他的内心还充满着独立生活的渴望。
可是命运似乎和王晓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还没等他念满一学期,新妈妈又发话了:“家里没钱,书,别念了。”
王晓看了看爸爸,王甫沉默着。王晓的心,死了。这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退学后,王晓搬回了家里,继续过着噩梦般的生活。他放弃了,与其做无谓的挣扎,不如破罐子破摔。从那一刻起,网游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今年,王晓35岁了。生活依然一成不变,中午12点起床,打开电脑,开始游戏。凌晨3点,关机,上床睡觉。除了上厕所,他不会离开自己的房间半步,也不与人说一句话。
社区,伸出拯救王晓的手
今年2月,社区接到了王晓亲生母亲的求助电话。很快,社区主任卢红和调解员刘大志的工作开始了。
要让王晓结束冷暴力的生活,当时立马要做的,就是让他一个人独立起来,搬出来住。社区在古荡湾新村里,帮王晓找到了一个小房间,每个月租金900元。当然,这个钱得王甫出。
每天,刘大志都会去王晓住的地方看看他,问问他的生活。而独立起来的王晓也从一开始的沉默不语,变得话多起来了。看见刘大志也会“刘哥”、“刘哥”的叫他。
为了让王晓能尽快融入社会,生活正常化,卢红还帮忙在附近的大酒店,给王晓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15年后重新踏上社会的王晓,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群,显得有些胆怯。但是没过多久,他便适应了身上的这身保安服,也会笑着和路过的人打招呼了。
在调解中,王晓的新妈妈虽然同意王晓离家,却一直阻扰王甫帮忙缴纳房租。软弱了18年的王甫终于爆发了。
“这是我儿子,我已经对不起他这么多年了。就算现在离婚,这钱我也要拿出来。”
如今,王晓白天上班,晚上去夜校上课。
脱离了冷暴力的生活,王晓的脸上终于又有了笑容。虽然父子俩现在形同陌路,但是卢红和刘大志都相信,这两人的父子情终有重新修补起来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