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路记者亲历劳动力市场开门第一天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0-02-20 07:17   

人物:范树林 年龄:23岁 籍贯:重庆

会“干很多活”,来探探行情

一米七的个头,穿着黑色的风衣外套,显得特别精神,人群中的小范看上去跟其他的求职者有些不一样。橱窗里的招工信息,他很多时候只是看看就走。

别看小范年纪不大,外出打工已经有七八年了。从16岁那年开始在广东一家饭店当服务员,他之后干过的行业,涉及酒店、旅游、工厂技工等很多种。

昨天下午2点,浏览过各家职业介绍所门口张贴的招工信息之后,他最后走进了其中一家。摊开在他面前的,是一家五金厂“急招”工人的单子。这张单子上提到的待遇,应该是昨天全场最具“诱惑力”的:抛光工、二保焊等等,月薪可达4000元以上/保底2500元,包住,吃食堂,工作8—10小时,有休息。

眼看着里面人越来越多,小范却转身走了:“收入还可以,但干得时间长了,对身体不怎么好,会留下一些严重的职业病。”在他的理解中,这样的工作是“拿身体换钱”,尤其对年轻人来说,不值得。

小范说,自己是吃了没读书的亏。初中毕业之后,就只身出门闯荡。前些年一直在广东打拼,尽管收入不理想,但还是为以后积累了许多经验,技术活能干,windows操作也学会了,总之“能干很多活”。年前,听了亲戚的介绍,到杭州转一转,希望能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这个年,范树林是在杭州过的,一个人过的,也习惯了。

不过,对于“称心”的工作,小范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其实这些工作都是‘普工’(昨天张贴的招工信息中,大多来自服务行业,比如服务员、跑菜生等等),我想找个有点技术含量,又不会对身体有太大伤害的活。”

人物:小汪 年龄:20岁 籍贯:河南

我是“90”后,但不怕吃苦

3天前,小汪一个人从火车上下来的时候,还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过昨天当他在劳动力服务中心逛了一天之后,信心有点消退了。

在一大堆叔叔伯伯辈的打工者队伍中,这个1990年出生的男孩显得稚嫩清秀。

他在和记者聊天时,并不太愿意显露他的年龄。他老家在河南,过去一年在天津一家空调企业打工,听说杭州钱好赚,3天前他就怀抱着希望一个人来这个陌生的城市闯荡了。

“天津那个地方消费高,干活累,赚得少,所以我来杭州试试。”

到杭州的头一晚,小汪睡在旅馆,一个晚上花掉了80元。第二天为了省钱,他换了地方,在网吧打了个盹儿。他一边留意工作,一边不忘考察杭州和天津的物价,“我今天中午吃了碗拉面,10块钱,在天津也差不多。”

在杭州一家电器照明有限公司的招聘栏前面,小汪徘徊了很久。“杭州的薪水也不见得比北方高。你看,这里每日8小时月薪是1200-1800,我在原来厂里每天做12小时,一个月不休息的话能拿2400块。”

因为几天没洗,小汪的头发略显凌乱。他说,干活累一点他倒不怕,只希望赶紧找个活,包吃包住能挣点钱。这样的“90后”,看上去让人有点心酸。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文字 钟慧丽 刘焜 徐建国 叶玉跃 摄影 尹炳炎  编辑:罗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