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北京航空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发布今年强基计划,继续在基础学科领域,降分招收优秀高中生。
其中,取消全国奥赛金银牌破格入围强基计划的规定,引起了高中生家长的热议:全国奥赛金牌银牌都没有优惠录取政策,杭州学霸还要再花大量精力和金钱卷五大学科竞赛吗?有网友说,走竞赛的风险更大了。也有网友认为,竞赛的重要性要被淡化。
18日,咨询了重点大学和高中的老师,请教了他们对此的看法。
网友们讨论:今后会不会成为趋势?
在社交媒体上,因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强基计划政策的变化,很多家长都在讨论——取消破格,以后强基是什么趋势?All in 竞赛,风险更大了!
有网友说,本来银牌(破格)强基大学那么多,少一两个没关系。这些学生进大学不要太强。后面有网友回复说,就怕成为趋势。
有网友认为,高校看出奥赛又是另外一种应试教育,出怪题偏题,走极端走偏门,同样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人才”,对人才培养意义不大,和强基计划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后面弱化奥赛是趋势,家长后面是否值得投入这么大精力财力搞奥赛?还是把高考学科搞好,发展可能比奥赛好得多?毕竟奥赛投入多,炮灰多,最后拿奖的寥寥无几。
有网友认为,竞赛银牌以上每年几乎很少甚至没有报北航的吧,他取不取消都无所谓,没必要大惊小怪。底下有网友回复:不一定,如果高考成绩低的,银牌以前可以报北航基本保录,现在连这个路都没有了
简章中已删除面向竞赛生的招生类别
“强基计划”始于2020年,试点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9所名校,都是全国学霸心中的白月光。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记者查询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去年和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2024年,学校招生的对象分两类,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指的是高考成绩优异,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突出的考生。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指的是荣获全国青少年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全国决赛一、二等奖。全国青少年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学生以全国青少年科技竞赛获奖名单公示网站(http://gs.cyscc.org/)公示的名单为准。并且规定,第二类考生,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其生源省区市第一类考生最低预录取分数线的,予以预录取,所需计划不占用第一类考生的招生计划。
今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招生对象只剩下一类,高考成绩优异,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突出的考生。
大连理工大学等其他高校情况也有类似情况,取消了专门面向竞赛获奖学生的招生类别和优惠招生政策。
资深大学招办老师说网友观点是对的
网上网友们热烈的讨论,都说竞赛生的春天过去了,这个说法对吗?
一位资深的重点高校老师说,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的结论基本是对的。不过,对浙江的学生来说,拼不拼竞赛,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考虑。
全国学科竞赛的二等奖及以上的奖项,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其实获得这些奖项的学生,很多都被北大、清华等顶尖高校抢去了,39所有强基计划招生的高校,并不能抢到这些优秀的学生,所以有的学校取消了这些条款。有的学校还保留着相关的条款,可能是希望有意外的惊喜,能招收到小部分考生。比如中国农业大学要是能收到生物竞赛全国获奖的学生,肯定是非常宝贝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拼竞赛是很有风险的,因为全国金奖银奖真的很难拿。拼竞赛也会影响高考成绩,这些学生本来就很优秀,努力一把就能上全国知名重点大学。
但在浙江,拼竞赛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学生可以走竞赛的道路,此路不通的话,还可以赶紧回来拼浙大。在浙江考上浙大的机会比较大。这也是浙江高中生竞赛成绩比较好的一个原因,后顾之忧小一些,拼竞赛的人更多一些。
另外,获奖学科竞赛成绩的省一等奖或者二等奖,含金量远不能全国金奖和银奖比,但在高水平大学三一综合评价招生中的相关专业,还是会有一定的优势。在省属高校的三一综合评价招生中,那优势就更大了。
只为功利去参加竞赛没必要
杭州一些头部重高的老师,也说了对竞赛生的看法。
作为竞赛强省,浙江每年参加竞赛的学生群体有不少,2024年五项学科竞赛的国家队中,浙江学子冲进了三项,杭州有2名学生冲进信息学竞赛国家队。
进入国家队毕竟是凤毛麟角,但在全国奥林匹克决赛的比拼中,浙江的表现一直处于头部,经常还会出现断层式领先。在其中,杭州的表现也非常突出,从联赛开始的各层级比赛中,获奖的人数经常占到全省的一半及以上。
这么多学生走在竞赛的道路上,大部分同学是学有余力,对某门学科感兴趣,想要继续探索和挑战。确实,在这个过程中能不断开拓思维。
也有一部分同学参加竞赛是为了将来的升学。比如清北等名校的强基计划入围,有些高水平大学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等,对于竞赛获奖学生,有破格入围、免笔试等优待。
“如果目的性太强,只为了功利因素去学竞赛,没有必要。毕竟人的时间有限,高中这么多门课要学,再花时间搞竞赛,没有热爱支撑,很难走远。”一位高中班主任说。
还有位高中校长说:“虽说竞赛很热,但是仔细看看进高校的途径,大部分和竞赛无关。省属重点高校的三一,看的是学考、高考和面试。”
很多大学保留面向竞赛生的招生优惠
截至4月18日,已经有二十多所高校,公布了2025年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查询发现,也有不少学校,除了招收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依旧保留了招收优秀竞赛生的通道。
比如四川大学,除了招收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招收第二类考生,也就是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该类考生须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二等奖及以上。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学生以全国青少年科技竞赛获奖名单公示网站公示的为准。第二类考生入围条件是高考成绩达到生源省份2025年普通类本科同科类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高考改革省份,参照该省份划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即可入围校考。
比如中国农业大学规定,招收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该类考生须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二等奖及以上。对于第二类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达到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即可入围校考。
天津大学也有相应的规定。
总结一下,就是五大学科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的同学,还是可以在强基招生中获得特控线入围校考等优惠政策。
有大学老师也提醒,强基计划,其实招生名额不多,除了清华、北大把很多招生名额放在了强基计划中,很多高水平大学面向全国招生人数,少的是几十,多的也就两三百,具体到每个省份,人数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