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亲人住养老院,就是不孝顺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5-04-16 08:02   

10年,我的10位亲人住进了养老院

二姑妈(左二)去看小舅 记者 江玥 摄

4月一天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杭州绿康养老院的房间。

养老院的每张床前都贴着一份“自我介绍”,上面写着老人的名字、年纪、病情以及过敏等情况。

“今天身体怎么样?”

4楼的一个病房里,一张轮椅被缓缓推了进来,循着声音的方向,一位躺在病床上插着鼻饲管的老人从窗口扭过头,笑着说:“你精神蛮好嘛。”

对话的两位老人,都是张燕娣的亲人,坐在轮椅上的,是她的二姑妈,80岁,躺在床上的是她的小舅,73岁。

张燕娣66岁,土生土长的杭州人。10年来,她把10位亲人“送进”了养老院,包括公公、婆婆、父亲、丈夫、小舅等。

在她看来,这是许多人在面临亲人老去时的一次艰难抉择。当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遇到现实困境,“医养结合”的政策创新和专业化养老服务,能否破局?

“送我去养老院”

2015年2月,张燕娣的婆婆突发严重脑梗伴痴呆。

“老公没几年就要退休了,但他毅然辞去了工作,和公公两个人轮流照顾婆婆。”她回忆,餐餐都要喂饭,还要处理大小便、帮忙洗澡和穿衣服,几乎没有睡觉的时间,“两个大男人手忙脚乱”。

“才3个月,两个人都喊吃不消。”张燕娣说,他们联系了几家养老院,都遭到了拒绝,“养老院一看婆婆140多斤的大块头,都说‘噶胖,起码要两个护工搭手’。”

上城区采荷街道芙蓉社区知道了她家的困难,推荐了绿康养老院。

知道婆婆住进养老院后,张燕娣的父亲说,“我也想去住养老院”。

10年前,这位“一生要强”的老人因中风导致瘫痪,“再也不能站起来了”。此前,张燕娣曾多次提出送他去养老院,都被拒绝。

对于住进养老院这件事,老人是有顾虑的。他们觉得,“子女让自己住进养老院,就是在抛弃自己”。

2015年,父亲也住进了养老院,一开始很不适应,“对别人给自己换大便造口袋、擦洗身体不好意思,也害怕叫他做康复训练”。

护工的专业服务,打消了她父亲的顾虑。

“护工的工作还是做得很细的,理发、剪指甲,处理大小便,擦洗身体、抱上轮椅,他们都会做。”张燕娣说。

父亲在养老院住了一年多后,张燕娣去养老院看他,他说“想下床”,“我当他说胡话呢,没想到他真的爬起来了,还在床边站了几分钟”。

老人的改变,让张燕娣觉得,把他送去养老院的决定很正确,“护工的工作,很多都是我们做不来的,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

2018年8月,张燕娣的公公突发脑梗,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后,这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也提出了“送我去养老院”的要求。

婆婆在养老院住了两年多,在这期间,公公每周两天,雷打不动地去养老院看她,直到婆婆去世。“婆婆在养老院的日子,他都看在眼里。这应该也是他提出这个要求的重要原因。”张燕娣说。

“公公在养老院走完了他人生中的最后5年。肿瘤病变后的几个月,他的口腔被血块堵塞,绿康养老院当时的护士长梁霞用手一点点抠出来,一点点给他清理干净,我看了都挺感动的。”张燕娣说。

正是这些细节,让这个家庭与养老院建立起了一份特殊的信任。

(原标题:让亲人住养老院,就是不孝顺吗?)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濮小燕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