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烫”却一样“伤” 冬季警惕低温烫伤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12-11 07:19   

每日商报讯 “医生,我腿上起水疱了,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烫到的。”每逢入冬,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北山中心”)全科门诊都会接诊几例低温烫伤患者。一询问,基本是因暖宝宝、电热水袋、电热毯等使用不当造成。

取暖设备和用品的确在寒风瑟瑟的冬天带来了温暖。北山中心全科医生指出,人体温度通常在37℃,将暖手宝放在手臂上,我们感觉温度刚刚好,不冷也不烫。而正是这种“刚刚好”的温度(45℃-60℃),不会触发人体的疼痛警报,于是热水袋一用就是一晚上,暖宝宝一贴就是好几个小时,就这样“温水煮青蛙”般让皮肤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伤害。更有些患者烫伤后没有足够重视,未及时处理引发破溃感染,既延长了伤口愈合时间,又增加了痛苦,影响正常生活。

哪些人易发生低温烫伤?

老年人:尤其是患有糖尿病、脉管炎、中风后遗症、偏瘫等疾病的老年人,因局部皮肤感觉减退或丧失,烫伤时不易被察觉。

婴幼儿:年幼、自理能力差,监护人照看不周容易引发烫伤。

女性:女性在冬季容易手脚冰凉,特别是生理期“取暖神器”使用不当极易引发烫伤。

如何做好预防低温烫伤的措施?

一是控制热源温度。使用电热毯、暖手宝等设备时,不要让其直接接触皮肤。

二是定时休息。避免长时间接触热源,建议在睡觉前把电热毯打开,等被窝暖和了就关掉电源再上床,避免整晚使用电热毯。

三是注意皮肤感受。如果出现温度过高或不适,应立即移开热源,并检查皮肤状态。

四是皮肤热敏感度低者,不适合使用暖贴取暖。儿童应在特别看护下使用取暖设备。

如遇烫伤学会自我处置五字口诀

——冲、脱、泡、盖、送

1.立即移开热源:一旦发现皮肤发红或有不适感,应立即移开热源。

2.冲:皮肤出现发红或者红斑,流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15-20分钟,水流宜缓慢,或凝胶性的产品冷敷降温至少30分钟,以达到降低烫伤部位温度及疼痛感目的。千万不能用冰水或者冰块冷敷,避免冻伤。

3.脱:脱去烫伤部位衣物,如果烫伤皮肤粘连衣物,可用剪刀小心地把衣服剪开、剥离,保留粘连皮肤部分,注意不要挑破水泡或自行撕脱表皮。

4.泡:将烫伤部位置于冷水中持续浸泡10-20分钟,可减轻疼痛感,但要注意水温,避免着凉。

5.盖:用清洁的纱布、毛巾、棉布等轻轻覆盖创面,注意不要加压,避免水疱破裂。

6.及时就医:对于Ⅱ度或以上的低温烫伤,建议尽快前往医院治疗,医生可提供局部消毒、换药及必要的抗感染治疗。

(原标题:不“烫”却一样“伤” 冬季警惕低温烫伤)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王然 通讯员 黎君  编辑:汪浩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