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变得更好,让孩子们学得更快乐、扎实
12月3日,拱墅区一年一度的学术盛宴——2024年“运河之声”课程教学节开幕。
来自上海、北京、广州的专家、学者们汇聚一堂,聚焦学科实践的主题,讨论如何让课堂更高效。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喻伯军说:“一直以来,拱墅区在教学评一致性、学教方式变革、深化作业和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期待拱墅区持续深化课程改革,为广大中小学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思路,贡献区域推进课改的拱墅智慧。”
马面裙和数学有什么关系?
老师穿着马面裙上台
本次课程节的主题是“强化学科实践,深化课程改革”。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附属学校的刘燕老师和王佳丽老师带来了一节展示课。
王老师穿着马面裙,快步走上讲台,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这是她精心设计的,因为本节课的主题就是《马面裙设计中的数学》。
PPT上裙子的平面图,看着有些抽象,但是对比着老师的裙摆一看,什么是马面,什么是明褶,同学们就很清楚了。
现场,王老师还准备了另一条马面裙,请两位女生试穿。与此同时,同学们看视频了解马面裙的历史。等女生穿好上台,王老师直接提问:“你们试穿时,有没有发现马面裙的构造。”“马面裙是由两个裙片组成,每个裙片上有两个马面,还有许多褶。”一位女生回答。旁观围观的男生也有发现,一名男生说:“我提前做了功课,知道马面裙除了明褶,还有不少暗褶。”
这个答案让台下的观众都有些意外,鼓起掌来。有位老师说:“这节课设计得很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生活和数学巧妙结合,高明。”
裙子要想穿得合适,腰围最重要。腰围的宽度怎么计算?经过前面这一番“解构”马面裙,每个学生对于裙子里暗藏的函数关系,都说得头头是道。
接下来难度升级,如果要做一条马面裙,又要如何计算用料呢?之后,同学们把热乎的知识用起来,现场设计出马面裙模型。最后的展示环节,拿着作品,同学们满面笑容。
下课前问问同学们的感受。一名女生说:“我觉得数学是个工具,能解决很多生活里的问题。”有名男生说:“数学点亮了世界。”
观众席的老师们也听得很认真,有位男老师开玩笑:“听完这节课,我对马面裙的了解,比我爱人还要深入。”
省特级教师点评
这样的课太需要了!
展示课上完,省特级教师、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中学数学教研员王红权老师做了点评:“这节课明显区别于传统数学课堂。很多老师有疑问,这样的课要不要上?我的答案是这样的课太需要了。”
他说,小学数学课堂相对活泼,中学数学课堂的主角往往是老师,但这节课吸引
人,首先选题就很巧妙,难度也适宜,让学生通过数学工具,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让大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最值得点赞的是,整节课充满活力,数学味很浓。现在讲学科实践,很多学校开展项目化学习,要突出学科属性,否则容易走偏,结果有些课堂最后变成了劳技课。”王老师说。
听了王老师的点评,多位校长深有感触。
一位小学校长说:“王老师指出了项目化学习的核心问题,那就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这两个‘真实’如果发生偏差,那就很容易流于形式。”
有老师一节课提了100个问题
课堂太忙碌了,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
每年课程教学节,全区中小学的校长都会来到现场,了解教育领域的最新观点,听听专家们一针见血的点评。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崔允漷作第一场主旨报告。
崔教授一开讲,先报出一串数字,他的团队研究了全国1008节语文公开课视频,一节课40分钟,老师平均讲21分钟,还有12分钟师生互动,也就是33分钟里学生都在听中学,并没有课改中所说的“实践性”。
“在这33分钟里,老师还在不断提问。有位老师提了100个问题,平均1分钟有3个问题要处理,问题琐碎,课堂太忙碌,学生哪有时间去思考。”崔教授说,这些问题有些是老师自问自答,有些是学生答了但老师不理,这样的课堂对话质量不高,培养的不是知识分子,而是“知道分子”。
在崔教授看来,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课程思维。
他说:“像课程专家一样思考,重要的是培养课程思维,不是凭借以往的经验直接上课,而是要根据学期课程纲要,制定课时目标,准备好教案,这相当于有了乐谱。课堂教学就是老师按照这份乐谱来演奏。这才是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的新要求。”
拱墅经验正在被全国关注
课改继续关注六个关键问题
课程改革,拱墅区一直扎扎实实在做。从2016年的第一轮课改,到2019年的第二轮课改,去年进入第三轮课改。
说起课改,教育圈的业内人士都知道,但对于家长来说,意味着什么?一位小学家长说:“我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激发起孩子的参与热情,他就能学得更快乐、更投入。”
这也正是拱墅教育的目标,把课堂变得更好,让孩子们学得更快乐、扎实。
去年课程节上,拱墅区发布了《杭州市拱墅区关于强化学科实践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工作指导意见》,为课改提供“行动指南”,聚焦学科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科项目化、课程建设、学业述评、数字化教学等课改中的六个关键问题。当时还评选出“学科实践”第一批种子学校,一年下来,这些学校做得不错。
现场,杭州市大关小学、杭州市春蕾中学、杭州市育才京杭小学、杭州市风帆中学、杭州市长寿桥岳帅小学、杭州市胜蓝实验小学这6所试点学校,分别从课改的一个项目入手,进行了经验交流。
第二批种子学校共计16所,现场进行了授牌,这意味着拱墅区学科实践从基础研究与尝试实施阶段,跨入全面实施与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稳步推进的同时,拱墅区在学科实践方面的探索和经验,也吸引了外界的关注。
这一年里,拱墅区教育研究院院长沈旭东受邀参加了三次全国大会,并作主旨报告。
5月去郑州,参加了全国中小学“学历案·为学而教”教学观摩研讨会;11月去上海,参加了第十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实证研究与教研发展”分论坛;上周末在天津,参加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
沈院长说:“课程教学改革指向的是学生的真实成长,教育应该回应时代的呼声!课改是一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专业实践,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变革过程。目前,拱墅区实施学科实践行动一年,课堂教学在方式上有了一些改变,有部分教师对学科实践有较好的理解,已经付诸教学。”
接下来,课改继续。沈院长说,对于六个关键问题会采取两种策略:对于学科实践,区内所有学校边尝试边前行,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其他五个项目,包括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科项目化、课程建设、学业述评、数字化教学,先进行试点,再向全区推广。
相信老师们在课改上的不断投入,能给拱墅区的孩子们带来更好的课堂体验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