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结石要不要手术 主要看这几点
一个多月前,60岁出头的老吴去医院做检查,想着反正也是腹部的项目,顺便也看看20年来一直安安分分的“老朋友”——肝内胆管结石。
检查报告拿到手,老吴挂了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主任助理金丽明主任医师的号。原本以为几句话就结束的事,事情的发展却出乎老吴的预料。
肝内胆管结石20年 都“相安无事”
为什么要做手术?
“您这样的情况,我建议做手术。”
“啊?”老吴以为自己听错了,“我这几颗结石都20年了,没有变大也没有变多,从来没症状的,这需要手术?”
类似的对话在诊室里发生的频率并不低,金丽明按照患者常提出的几个问题,详细为老吴解释起来。
“建议手术是基于我认为您这种情况癌变概率大,胆管癌的恶性程度很高,发展快、预后差,等到出现癌变症状,往往已经较晚了,失去手术根治机会,治疗只能以化疗为主,目前也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胆管结石本身是不会变成癌的,但它的存在对于胆管黏膜来说是一种长期的机械性刺激,容易引发胆管壁慢性炎症,除了容易继发胆管感染,胆管壁也会出现增生,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引发胆管癌。”
金丽明告诉老吴,从既往的情况看,他确实没有因此出现发烧等炎症表现,但这次的检查结果显示,肝内胆管结石存在的同时伴有胆管的扩张以及肝脏的萎缩,“如果是新发的肝内胆管结石,没有症状且涉及范围小,一般我们会建议定期观察。您的胆管结石涉及的范围大,位置也不好。如果结石在‘树枝’上,影响可能不大,可是您有好几堆结石都长在‘树干’,一旦出问题,影响会比较大。另外,是否伴有胆管扩张、狭窄或肝脏萎缩也是我们评估手术的一道参考标准,您恰好符合。最关键的是病史,这些结石已经在您体内存在了20年,是非常长期的刺激,也正是我认为您的癌变风险较高的主要原因。”
权衡利弊后同意手术
术中病理提示癌变
金丽明说,对胆管结石是否手术的评估有时不以症状为主要导向,而需要结合病史、检查结果等综合考虑。“当然,您也可以选择严密随访,一旦发现影像学上的异常表现再立刻处理,不过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来看,影像学上一旦能看出异常,一般来说偏晚了一些。”
老吴听得认真,心里的那杆秤不断衡量利弊,最终,他抱着“宁可错杀也不放过”的心态,接受了金丽明的手术建议。
术中快速切片结果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即一种处于非常早期的原位癌阶段。从麻醉中醒来,得知这一结果,老吴既震惊又庆幸。从金丽明口中了解到自己的癌变“刚刚起步”,术后不需要其他治疗,而且病理切缘阴性,说明肿瘤都已经切除干净,这个阶段的肿瘤,后续一般不需要特别的治疗,老吴又是一番感谢。
住院期间,老吴交待家里人定制一面锦旗,准备出院当天交给金丽明表达感谢,可出院那天一直等到下午,他也没见到金丽明来病房。护士告诉他,“今天是金主任的手术日,排了很多台大手术。”
长期存在的胆结石
癌变风险相对大
及时专科就诊是重中之重
那天,金丽明主刀的“很多台大手术”中,最久的一台,持续了将近10个小时。
这是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姓王,来自贵州。说起来,她的经历与老吴还有些类似。
多年前,王女士发现胆囊结石,不痛不痒,一直没有去理睬,直到半年前眼睛发黄去就医,才查出胆管肿瘤,堵塞胆管后出现黄疸。当地跑了多家医院都认为无法手术,王女士便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金丽明医生。
“综合评估下来,当时这位患者的情况确实无法手术。”金丽明建议王女士先放置胆管引流,排出淤积的胆汁,等控制好黄疸后,再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幸运的是,王女士按照金丽明的治疗方案在当地医院治疗4个多月后,再来杭州复查,团队综合评估后认为现阶段是时候“拼一把”了,“不过在术前我们就知道这会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原本这类近肝门区的手术难度就不低,尤其患者又经历过化疗和免疫治疗,手术难度明显增加。”好在最后医生和患者都经受住了这番考验。
“胆结石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一般我们说的胆结石以胆囊结石为主。”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主任张成武主任医师介绍,在胆囊结石的手术评估上,如果胆囊结石伴有疼痛等症状,医生会毫不犹豫建议手术;当没有伴随症状时,如果同时存在息肉、胆囊腺肌症、胆囊萎缩、胆囊壁增厚等相关病变等,也建议手术。“一般来说,2厘米是一个‘分水岭’,结石越大,癌变的风险越高,但大小也只是一个相对的参考指标。胆囊结石其实还有一个问题,一部分小的结石反而容易同时诱发胰腺炎,从这个角度去考虑,处理起来也可能会更积极一些。”
总体来说,只要是长期存在的胆结石,不管有无症状,风险相对来说都会比较大,甚至可以说没有症状的“沉默型”结石反而更可怕。“胆结石在临床中很常见,正确的态度是不要轻视,也不要过度焦虑。发现后及时至正规医院专科就诊,遵医嘱治疗或复查,千万不要以症状论‘长短’,自行判断。”张成武主任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