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治疗出院后没规范用药 半年后她的心脏大如牛心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心衰患者持续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
浙江医院院长毛威教授曾遇到一位年轻女患者,才30岁出头,因患有扩张性心肌病从而引发心衰,找到毛威教授就诊。
当时这位患者的情况还能控制,毛威教授为她制订了治疗方案,病情控制得比较平稳,原本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都好转了。
出院时,医生叮嘱她回老家后一定要规范用药,定期复诊。但她回去后没过多久就放松了警惕。她觉得自己的身体已无大碍,就没有按照医嘱规范用药,后续也没有定期到医院检查。
结果半年后,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又找上门来,下肢水肿也出来了,脚肿得连鞋子都穿不进。当她再次找到毛威教授时,病情已经快速进展,检查发现,她的心脏大如牛心,比半年前扩大了一倍多。
毛威教授指出,“心衰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患者每经历一次心衰加重,心功能就很难再恢复至上一阶段,呈断崖式进展。因此,心衰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早期进行规范治疗,以期改善预后延长生命。”
没有症状并不代表风险低
关注心衰的“亚临床加重”
心衰都有哪些典型症状?毛威教授指出,常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乏力少尿、下肢水肿等,发病部位不同,导致其症状和体征有所不同。
不少心衰患者都有类似的疑惑:明明这段时间症状控制得不错,自我感觉蛮好的,为啥还是不能放松警惕?
对此,毛威教授表示,心衰患者没有出现明显加重的体征和症状,并不代表风险较低。目前新的理论指出,心衰加重事件发生前已经出现逐渐进展的“亚临床加重”,每次短期改善或出院后依然存在“亚临床”高危状态。
有数据统计,心衰住院患者出院后2-3个月(心衰的易损期)死亡率和再住院率高达15%-30%,因此,建议心衰患者在出院后1-2周,即开始进行早期随访,一般2周1次。病情稳定后,大多数患者每隔3-6个月评估1次,部分患者需要更频繁地检测和随访。
冬季门诊心衰患者增加约2/3
建议提前接种流感疫苗
毛威教授说,寒冷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粗略估计,到了冬季门诊中心衰患者比平时多2/3左右。“心肌损害和负荷过重是引起心衰的原因,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是导致心衰的主要原因。此外,感染、心脏病变加重、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劳累或者激动等也是导致心衰的‘帮凶’。因此,到了冬季心血管疾病高发季,心衰患者也会明显增加。”
“对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而言,建议入冬前接种流感疫苗,以降低病毒感染导致心脏基础疾病加重的风险。”
毛威教授强调,此外,心衰患者需要按照医嘱剂量用药,对于心衰的治疗药物,在能耐受的情况下,越是能应用药物的目标剂量对患者来讲获益越大。切记不可随意停药,任何不遵医嘱服药的行为都可能导致疾病控制不佳、心衰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