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腹部
【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是人体的主要血管之一,是连接心脏和腹部的重要血管。腹主动脉瘤是常见的腹主动脉病变。
症状 半数以上患者早期无不适。
随着瘤体增大、压迫,可能出现腹痛、腹胀、便秘、尿频等症状。
急性破裂会引起腰背部剧烈疼痛甚至休克。
瘤体内的血栓脱落可导致内脏、肢体动脉栓塞。
易发人群 5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抽烟人群、肥胖人群、“三高”人群等。
筛查手段 腹部X线、腹部B超、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病例
男子突发肚子痛 原来是引爆了腹部的“不定时炸弹”
蒋劲松教授曾接诊过一位52岁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十多年高血压,从来不吃降压药,直到有一天突发肚子痛,没多久人就神志淡漠,血压直线往下掉。
所幸,当时这位患者刚好在省人民医院治疗其他疾病,医生发现他不对劲后,赶紧请血管外科医生会诊,明确是腹主动脉瘤破裂,蒋劲松教授团队紧急手术抢救,植入支架,堵住血管破口。之后,患者血压迅速恢复,转危为安。
为什么没有任何预兆,腹主动脉瘤就破裂了?
蒋劲松教授表示,腹主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下像气球一样吹起来,圆鼓鼓的。一旦血压过高,已经扩张到极限的腹主动脉会破裂,大量的血液像洪水决堤一样从血管内涌出,导致他在瞬间就失血休克了。通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瘤急性破裂的死亡率极高,超过50%。
“动脉粥样硬化是腹主动脉瘤常见病因,其他原因还有损伤、感染、先天病变等。近年来,腹主动脉瘤的中年患者越来越多,这可能与现代人不良的生活习惯相关。”
蒋劲松教授提到,从预防角度,建议戒烟,避免高脂、高糖饮食,适当户外运动,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
5.下肢
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血管外科常见的动静脉血管相关疾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分四期。
第一期:轻微临床表现期。大部分患者刚患病时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轻微麻木、远端发凉、走路腿疲劳等症状,但往往不够重视。
第二期:间歇性跛行期。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乏力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但再次行走时可出现上述症状。
第三期:静息痛期。这个阶段,患肢会在静止状态下出现疼痛,且经休息不能缓解,夜间疼痛更加明显。患者还常常出现脚冷的症状,泡脚也暖不起来。出现静息痛,意味着下肢缺血情况已比较严重,需要马上至专科处理。
第四期:坏疽期。这个阶段,患者下肢往往缺血严重,会出现局部皮肤坏死、溃疡、坏疽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足趾的坏死,甚至需要截趾。
易发人群 60岁以上人群、吸烟人群、“三高”人群。
筛查手段 四肢测压结合下肢动脉B超,是最简单便捷又经济实惠的筛查方法。
此外,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通过足背动脉触摸来自查,如果脉搏跳动是强有力且规律的,相对来说血管是通畅的。如果已经出现了间歇性跛行,尽早来专科做检查,进行四肢测压(上下肢血压)。
正常情况下,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高,如果出现下肢血液低于上肢血压,提示异常,需要进一步明确问题所在。此外,还可以通过ABI指数(踝肱指数,一种无创检查方法)来判断腿部是否存在供血异常。
病例
10月份接诊80多例 70岁大伯不幸截掉三个脚趾
每年秋风起,气温降,下肢动脉闭塞症就“冒头”了。10月份,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病房收治80多个下肢动脉闭塞患者,有人不幸截掉了脚趾。
70岁的李伯有“三高”,前段时间降温,他突然开始发烧,吃饭没胃口,精神头很差,特别是左脚,又红又肿。家人带他去附近医院就诊,超声检查显示,李伯左脚的血管堵塞,膝盖以下探查不到血流信号。“你这搞不好得截肢了……”当地医生说。
家人接受不了,多方打听后,推着李伯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蒋劲松教授诊间。“蒋医生,我爸的腿保不保得住啊?”李伯女儿一脸焦虑。
蒋教授细细一看,李伯左脚严重红肿,有脓水不断渗出来,散发着难闻的腐臭味。“这个情况已经到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坏疽期,要赶紧治疗。”
李伯一入院就给了医护团队一个下马威——白细胞20000多,这意味着他体内存在严重感染。
蒋劲松教授团队随即为李伯开展清创引流、消炎治疗,慢慢地,李伯烧退了,待全身情况好转后,为他施行手术,腿是保住了,但遗憾的是,他的第三、第四、第五脚趾保不住了。
蒋劲松教授介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能老百姓比较陌生,像心梗、脑梗大家都知道,心脏的血管堵塞了叫心肌梗死,脑子里面的血管堵塞了叫脑梗死,那么脚上的血管堵塞,也就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很多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或许会问,为什么夏天好好的,冬天就突然加重了?
蒋劲松教授表示,气温突然下降,血管骤然收缩,但血管里的斑块体积不会缩小,这个时候就容易堵塞血管管腔,导致狭窄甚至堵塞,引起腿上寒冷、疼痛、麻木、溃烂、足趾发黑坏疽等不良后果。
蒋劲松教授提醒,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高发人群,如果出现腿脚麻木、走路沉重、间歇性跛行等症状,要尽早排查,如果到了静息痛期,治疗就比较麻烦了。此外,冬季好泡脚的人也要注意,如果确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建议不要泡脚,会加重腿部代谢,引发不适。
【下肢静脉曲张】
症状 “蚯蚓腿”,是下肢静脉曲张最直观的表现。发病早期,大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部分患者早期可出现双腿酸胀的不适感。
部分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患者,会表现出静脉曲张的四大并发症:瘙痒引起的皮炎、皮肤溃疡、出血、血栓,要引起足够重视。
易发人群 久站族、经常负重干活人群、有家族史人群、肥胖者、孕妇等都是好发人群。
筛查手段 最简单的筛查方式:肉眼观察。如腿上有明显的紫色血丝,出现青筋(“蚯蚓腿”),及时去专科排查。
此外,也可通过下肢静脉B超,观察下肢静脉内血流情况,精准明确静脉瓣膜是否有破坏、反流,从而评估病变的性质、部位、范围和程度。
病例
下肢皮肤瘙痒,不一定是皮肤问题 也有可能是下肢静脉曲张所致
30岁的钱女士是柜台营业员,工作时需要久站,每天结束工作后,她总感觉腿酸腿胀。听说泡脚可以舒缓不适,她开始每晚泡脚。
最近,泡完脚后,她的小腿皮肤开始出现莫名瘙痒,由于不停挠抓,腿部出现了大面积红肿。到后来,腿部开始色素沉着、脱屑。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蒋劲松教授接诊了钱女士。经过检查,她被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这也是她出现腿部瘙痒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静脉曲张会导致皮肤瘙痒?蒋劲松教授解释,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静脉瓣膜破坏,血液倒流所致。静脉血长期倒流产生的高压,使得红细胞和代谢产物外渗到真皮组织间隙,造成继发的炎症反应,导致皮肤瘙痒。这种现象也称为静脉淤积性皮炎。当发生静脉淤积性皮炎时,患者静脉曲张的皮肤会出现红斑、脱屑、瘙痒,皮肤颜色加深,如果皮肤破损,可能会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