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桂芬:
志愿服务之余还去陪伴孤寡老人
78岁的卢桂芬,自67岁起便投身于浙江省中医院的志愿者服务,志愿服务时长已达13000小时。
她对待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病人都充满耐心和关怀,无论是为残疾或盲人病人引路,还是为年长或行动不便的病人推轮椅,她都以最温暖的笑容和最亲切的话语给予他们最大的安慰和支持。她的行为不仅为病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更在无形中传递了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卢桂芬把志愿者服务当作自己的责任和工作。2018年,她丈夫痛风发作,住进浙江省中医院。她在照顾好丈夫的同时,仍坚守在志愿者服务的第一线。对她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患者们能早日康复,解除病痛的烦恼。
卢桂芬的善心和奉献远不止于此。作为前社区党支部书记,她一直结对帮扶孤寡老人吾大妈。连续数十年坚持为吾大妈送米送菜,风雨无阻。尽管吾大妈如今已搬离社区,住进了养老院,卢桂芬仍然时常前去探望。
尽管年事已高,卢桂芬依然坚持每周二、周四、周六都在医院参加志愿服务,她表示:“只要走得动,我就会一直帮助有需要的人!”她的这份坚持和奉献,不仅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也为更多人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中来,共同为社会贡献力量。
黄永新、朱水仙夫妇:
有生之年 再为群众多做点好事
“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再做几年吧,做到80岁,在有生之年再为群众多做点好事,干点有意义的事情,为人民服务最开心了!”
黄永新、朱水仙夫妇从2012年浙大儿院“护佑童心志愿者之家”成立一直服务至今,坚守在志愿服务岗位长达12年,黄永新是杭州市功勋志愿者,朱水仙是“护佑童心”志愿服务队的终身功勋志愿者。
夫妇俩是志愿者中的“学霸”,对各志愿者岗位应知应会,掌握各类志愿服务技能。
“别人问我,如果我都不知道,那要难为情的。”被老伴拉着加入志愿者团队的朱水仙,总是第一时间学习就医流程、机器系统、线上功能的更新和调整,每次还要用自己的市民卡和手机先试过一遍,才放心指导病人,缓解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
为了更好更细致地服务,黄永新主动去了解并学习“如何绑定医保亲情账户”(不用户口本教你一分钟绑定孩子医保电子凭证),并收藏在手机里,提供给有需要的家长。
黄永新说:“当看到这些因为子女看病焦急忙慌而忘了带医保卡或遗失医保卡的家长,解决困难后长舒一口气时,我们觉得这就是志愿者存在的意义,也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在协助挂号时,黄永新和朱水仙会根据患者的需求提出合理的建议,比如有时候眼科号挂完了,他们会根据平时学到的知识和长期服务累积的经验,指导患儿家长挂相关的科室,比如近视门诊或眼睑门诊,同样也能看上眼科专家。
早晨6:40出发,中午11:30以后回家,十余年来,他们俩请假的次数屈指可数。“要说是什么支撑我们坚持下来,那就是病人每一句‘谢谢’了。这十余年来听到的‘谢谢’,比前半辈子听到的加起来还要多!”